《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调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调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调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我国现有天然草地约4亿平方公顷,估计碳储量为562.6亿吨。目前,我国草原退化严重,导致植被碳损失39%,土壤碳损失25.4%。退化草原的恢复是草原增汇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准确评估,深入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碳动态及其固碳潜力,可为我国草原的科学管理、实现“双碳”目标以及自愿市场碳贸易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也是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为此,根据甘肃省市场技术监督局有关文件精神,由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负责,与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合
2、作,共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牛得草,郭丁,姜佳昌,李旭东,俞慧云,韩天虎,孙斌,王增如,吴淑娟,潘冬荣,傅华等同志,起草编制了本标准,用以指导甘肃省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监测与评估工作。二、制定本文件的目的意义因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为我国绿色和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主体之一,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2%,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对气候和环境产生深远的
3、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我国国际碳交易的排放配额。甘肃省草原面积分布广泛,生态系统碳储量极其丰富。通过对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实施监测与评估,深入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碳动态及其固碳潜力,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碳贸易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草原生态功能评估以及生态恢复工程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得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估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限制了区域水平的碳储量估算。因此,制定统一的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调查技术规程有助于规范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的调查方法,提高草原碳资源研究的准确性,使草原碳汇的数据获取方法保持一致性、连续性和可比性,为区域水平的草原碳储量及固碳潜力估
4、算奠定了基础。另外,该标准的制定也将有助于提高对草原保护工作的认识,对系统分析和准确评估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三、本文件编写过程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于2020年10月启动,成立了编制小组。具体的工作阶段如下:1、资料收集整理,制定编制方案。2020年10月开始收集整理与本标准相关的国际、国内、行业、地方标准规范和文献资料,为本标准的编制提供参考。编制小组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草原碳汇调查的现状和技术需求,制定了本标准的工作方案,提出了总体思路和框架,并制定了提纲。2、方案论证,明确思路和内容。标准编制小组于2020年12月组织对标准总体思路进行论证,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确保满足
5、全省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调查的基本要求。3、编制初稿,形成征求意见稿。编制小组于2021年6月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于2021年7月形成了本标准初稿;2021年8-9月,编制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对本标准初稿进行了多次讨论及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4、征求相关专家意见。本标准征求意见稿通过征询相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共收回有效意见32条。5、形成标准送审稿。标准编制小组根据征集的修改意见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于2021年10月形成了标准送审稿。四、主要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一)标准编制原则1 .完整一致性草原具有丰富的碳储量,草原碳储量的变化严重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草原碳密度是计算
6、草原碳储量的基础指标,但是目前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得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估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限制了区域水平的碳储量估算。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调查技术规程的制定,将有助于科学地计算草原碳密度,并精确估算草原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潜力,保证了林草碳库数据获取方法的一致性、连续性和可比性。本标准中的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调查重点是支撑和满足全省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中草原碳汇调查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林草生态系统不同类型草原碳密度基础数据。2 .规范性本文件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根据GB/T1.1-2020
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3 .实用性本标准结合全国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建设体系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我国传统草原调查技术和有关生态调查内容及部分国际调查和分析方法,拓展到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调查。在技术内容和方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草原调查方法和内容,可满足草原生态系统碳汇调查以及修复工程效益评估的需要。操作方便,切合甘肃省草原的实际情况。(二)本标准主要内容1 .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草原、盛草期、样地、样方、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标准株、碳库、容重坑、土壤容重、土壤砾石含量、植被碳密度、土爆碳密度和生态系统碳密度的术语和定义。2 .基本要求规定了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
8、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方法。3 .调查方法从调查时间的确定、样地的选择和样方布设、植被和土壤的调查、样品采集、样品分析、数据计算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4 .调查内容规定了草原基本信息调查、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测定、土壤容重测定、土壤砾石含量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制备和分析方法等具体内容。5 .计算方法对草原地上和地下植被碳密度、草原土壤碳密度和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的计算进行了规范。(三)本标准制定参考的主要依据本标准引用了以下文件资料:(1) NY/T1233-2006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2) NY/T1121.4-2006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3) ISO14780:2017固
9、体生物质燃料一样品制备(SolidbiofUeIS-SamPIepreparation)(4) ISO11464:2006土壤质量一用于理化分析样品的预处理(SoiIquality-pretreatmentofsamplesforphysico-chemicalanalysis)(5) ISO16948:2015固体生物质燃料一全量碳氢氮素含量的测定(SOlidbiofuels-determinationoftotalcontentofcarbon,hydrogenandnitrogen)(6) ISO10694:1995土爆质量一干烧法测定有机碳和总碳量Soilquality-determi
10、nationoforganicandtotalcarbonafterdrycombustion(elementaryanalysis)五、文件征求意见情况本文件起草后,于2021年10月送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贾荣亮研究员、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齐威副教授、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梁天刚教授、郭正刚教授、朱剑霄教授等专家审阅征求意见,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综合参考相关资料,对技术指标条款进行了详细认真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的送审稿。六、文件应用实施建议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调查。文件颁布后,各级草原技术推广及管理部门需及时自觉地执行本文件,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调查的规范性和一致性,进而提高草原碳资源研究的准确性。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O标准编制组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