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训练三_文言文阅读_群文通练一_爱民之心_惠民之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训练三_文言文阅读_群文通练一_爱民之心_惠民之举.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精准训练三关联阅读,群文通练实现多个文本训练的双重价值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一爱民之心惠民之举【主题微语】“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中国古代有许多扎根基层的好官,他们用满腔的爱民情怀,在广阔的天地里留下了一个个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铭刻于史册,代代相传,今天读来,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吴郡丞永康徐供署昆山县惠政记明归有光昔永康徐公守吴郡,当武宗皇帝之末年。逆藩窃发,畿甸骚动,翠华南幸。吴,江南要郡,调兵食,城守储僭,以待乘舆之至。公不动声色,郡中宴然。公有宽大之政,先是,秩满当代,吏民上书乞留,诏以河南右参政复治郡,近世未尝有也。后迁江西左参
2、政,官至工部侍郎。自公去郡三十馀年,冢孙丞侯,必太子家主簿出判吴郡,清廉闻于郡中。满岁,复迁今官。是时东南有倭奴之警,侯治凡海之事,防遏有法,海波不兴。会诸属县令抉,侯辄出视,所至拊循其民,近者凸月,远者一岁,民莫不怀暮之。郡之县有七,侯殆遍历其五。前年冬,至昆山,迄季春还郡。又以事数入郡,不颛居县。其所施于民,可以为吏师法者,往往可纪。库子为县守藏,令廉则无扰,不廉辄费不赞。当侯时,分毫无取,民乃不知为此役。白银火耗田一两,折阅多至三分,侯以京库盐钞、练兵义役多寡,参停取衷,定为一分。火耗小差羡余,无虑千计,吏白以为当得者,侯无私焉。又粮长解运,官闭门默定,或贫富不相B,富者得规免,而贫者倾
3、其家。已定,无所复控诉。侯悉召至庭,使互相举应得等第,一夕而定,无不怙服。至于健科之害,民骈死杖下者,不可胜数。比侯之至,县庭寂然,不闻鞭笞之声,中赋亦自办。又捐俸以助修学宫,及诸神祠之倾圮者,多有出于格令之外。大抵吴民赋调之繁,自昔患之,蒙数更共法而身旦生迟置必为丕在土迭而忠吏二丕废吏废矣迭整去尽近叉必叁饕。念昔工部(即徐公)以仁惠拊吴,吴民至今思之,见侯之至,如公宅复来也。晋周访三世为益州,四十馀年,功名著于宁、益。侯年方富,而寄任日隆,必能光大四尊,吾吴民之时赖远矣。侯之还郡也,国学进士陈志道等二十四人,相与列若事,俾余记之。固以侯于吾党,恂恂然有爱人下士之风,然实因民之志,非有私也。用
4、以告后之为政者云。(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注】白银火耗:将零碎银两铸成银锭过程中的自然损耗。明代将征收的细碎银两重新熔铸为亦称火耗银,由纳税者承担。一定重量的银锭,存入国库,而将熔铸之耗损部分名日火耗,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者圆月阅:经历B.或贫富不相赚B:相等,相当C.必能光大期恐前烈:前辈贤才D.吾吴民之情赖远矣怙:依靠答案C解析前烈:前代功业。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以太子家主簿出判吴郡Aj以资政殿学士行/内赋亦自办君子博学财日参省乎己!如公之复来也I报养刘之日短也J相与列芬事D1基皆出于此乎答案A解析A项均为介词,凭
5、身份。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项代词,他的/助词,表揣测语气,大概。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公和丞侯祖孙两人先后主政吴郡,虽然他们面对的具体的时代形势有所不同,但他们都能以卓越的才干安定一方,宽仁待民,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B.丞侯不贪财,也不守财,他不仅从不贪没公款,而且对郡守应当得到的“火耗小差羡余”,他也从不私自占有;相反,丞侯还捐出俸禄来修建学校和神祠。C.作者坦言,促使自己写此文的动力有二:一是丞侯爱才惜才,礼贤下士,令同乡们偏爱;二是丞侯在吴郡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令人们心生表达敬仰之情的
6、愿望。D.作为一篇“记”,本文以叙事写人为主,通过几个典型的事件,塑造了一个贤能而廉洁的官员形象,寄寓了人们对德才兼备的为政者的感恩、呼唤与期待。答案C解析“促使自己写此文的动力有二:一是丞侯爱才惜才,礼贤下士,令同乡们偏爱”错。原文是“固以侯于吾党,恂恂然有爱人下士之风,然实因民之志,非有私也”,可见原来作者以为让他写记是因为丞侯爱才惜才,礼贤下士,后来才知道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这是百姓的意愿。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尝数更其法而弊日生识者以为不在于法而患吏之不廉吏廉矣法虽未尽而可以无弊答案尝数更其法/而弊日生/识者以为不在于法/而患吏之不廉/吏廉矣/法虽未尽而可以无弊解析“而弊
7、日生”的“而”一般用于句首表转折,其前应断开;“识者”是“以为不在于法”的主语,其前应断开;”而患吏之不廉”的“而”用于并列的两个分句之间,其前应断开;“吏之不廉”是“患”的宾语,“吏之不廉”后面应断开;“矣”为句尾语助词,其后应断开。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先是,秩满当代,更民上书乞留,诏以河南右参政复治郡,近世未尝有也。译文:(2)前年冬,至昆山,迄季春还郡。又以事数入郡,不颛居县。译文:答案(1)在这之前,任职期满应当有人来代替他,官吏百姓上书请求他留下,朝廷下令让他凭河南右参政的身份再次治理吴郡,这样的事近代未曾有过。(得分点:“秩满”,任职期满;“代”,代替、接替;
8、“乞留”,请求留下;“以”,凭身份)(2)前年冬天,到了昆山,直到过完春天才回到郡里。又因事几次入郡,不会专门居住在县里。(得分点:“迄”,完;“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以”,因为;“颛”,通“专”)【参考译文】从前永康徐公治理吴郡,是在武宗皇帝末年。叛逆的藩臣不断发动叛乱,京城附近骚动不安,皇帝车驾南行。吴地是江南重要的郡,调动军队和粮食,城中官员存储物资,来等待皇帝车驾的到来。徐公不动声色,郡中一片安定。徐公处理政事以宽大为怀,在这之前,任职期满应当有人来代替他,官吏百姓上书请求他留下,朝廷下令让他凭河南右参政的身份再次治理吴郡,这样的事近代未曾有过。后来升任江西左参政,官至工部侍郎。
9、自从徐公离开吴郡三十多年,他的嫡长孙丞侯,凭借太子家主簿的身份出京通判吴郡,清廉的名声在郡中传闻很广。任职满一年,又升现在的官职。这时东南有倭寇入侵的警报,丞侯凡是治理近海的事,防范遏制都有方法,近海一带很安宁。恰逢他所管辖的各县县令续人,丞侯就出衙巡视,所到之处安抚那里的百姓,近些的地方要一个月,远点的地方要用一年时间,百姓没有不怀念仰慕他的。郡里有七个县,丞侯几乎走遍了其中的五个。前年冬天,到了昆山,直到过完春天才回到郡里。又因事几次入郡,不会专门居住在县里。他对百姓采取的方法措施,可以作为官吏榜样的做法,往往值得记载下来。掌管官库者为县里贮藏保管,县令廉洁则不会扰民,不廉洁则钱财不够花费
10、。丞侯在时,分毫不从百姓那里取得,百姓竟然不知道有这个徭役。白银熔铸过程中损耗一两,折阅又多到三分,丞侯因为京库盐钞、练兵义役多少不同,参考折中,将折阅定为一分。火耗小于羡余,不用千方百计考虑,官吏禀告认为十分恰当,认为丞侯不藏私心。又粮长押解运送粮食,官吏关起门来悄悄商定,有时贫富不相同,富人能够规避免除徭役,而穷人却倾家荡产。已经定下来后,没有再控诉的。丞侯全部把他们叫到县庭,使他们互相推举应该得到的档次,一晚上就确定下来,没有不服从的。至于那些催租的危害,百姓死在枝下的情况,数都数不过来。等到丞侯到了之后,县庭很寂静,听不到鞭打的声音,而赋税却都自己办完了。又捐出俸禄来帮助修建学宫,以及
11、修建那些倾倒坍塌的神祠,有很多超出规定之外的。大概吴郡百姓赋税征调之频繁,自古就是忧患的事,曾经多次更改这些法令,而积弊却仍一天天产生,有见识的人认为不在于法令而忧患在于官吏不廉洁,官吏廉洁了,法令即使不完备也可以没有积弊。想到从前徐工部(即徐公)凭借仁德和惠政安抚吴郡,吴郡百姓至今思念他,见丞侯到来,就如同徐公再来一样。晋代周访三代治理益州,四十多年,在宁、益州间很有功绩名声。丞侯正年富力强,而朝廷的托付信任一天天隆重,必定能发扬光大前代的功业,我们吴郡百姓世代依靠他。丞侯这次回到吴郡,国学进士陈志道等二十四人,一起罗列了他的事迹,让我记录下来。我本来以为写记是因为丞侯是我们同党,恭谨温顺有
12、爱护百姓礼贤下士的风度,然而实际是因为这是百姓的意愿,不是有私心。用它来告诫以后的那些为政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嘉善徐君兴聆西橡茧“兑清黄本冀朝廷设官,凡以为民也。或以利小而不必为,或以官卑而不能为,故设官虽众,平有益于民者卒少。然利之大者,往往由纤细而兴,官之尊者,或不能久于其任,欲兴一利,民难遍附,以致旋兴而旋废。不若利小则用力不劳,推而行之,易于久远:官卑则身与民近,指而导之,易于率从。要非具大本领负大经济者,不能感孚甚速而流誉于无穷也。若嘉善徐君兴橡茧之利于黔之正安,是其有益手民者也。君之阶,一吏目耳。由吏目而上,正从之阶与十数级,孰不欲为民兴无穷之利?然利未兴,而害
13、辄随之。即使无害,亦且流弊百出,阻挠万端。非利之不可兴也盖加兴之利非切中民逢以好名之心于违道之誉故其利善创而不善因而其名亦可暂而不可久。橡茧之利,因若土宜橡,故教民种橡:因橡之宜于蚕也,故教民饲蚕。而衣被之利,遂及四方。使必殂前人九州之土皆可蚕桑之说,谓茨克治桂阳,课民种桑,黔西之土独不可桑乎?是犹强民所难,而非因民之利而利之也。且橡之为类,见于经典者,日栩,日栋,日柞,曰杼,皆是物也。其材可为薪炭,其芽可代茗饮,其实可供染皂之用,可疗肠胃之疾,可充俭岁之粮,独未闻其叶可以饲蚕。自徐君兴一利而百利具焉,岂仅遵义橡蚕得与吴越桑丝比价乎?宜其庆流后裔,占籍于黔、楚、浙三省者,皆科名鼎盛。而黔人之食
14、其利者,于百馀年后,犹尸而祝之。既私祀于社,复专请于朝,专祀名宦,斗报其功。是非具大本领负大经济,其能因一时兴利而能成不朽之令名乎?君名阶平,字荀令,生平行事,具新化邓君显鹤所撰神道碑铭,不具述。【注】橡:标树的果实。茧:蚕成蛹期前吐丝所做的壳。正安:县名,属贵州省遵义府。茨充:人名,光武时举孝廉,教民养蚕得利。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难遍鹤喻:明白B.正从之阶“十数级凡:总共C.使必祝前人九州之土皆可蚕桑之说泥:拘泥D.可充俭岁之粮俭:节俭答案D解析俭:不丰足,歉收。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I加有益于民者卒少Aj君子博学加日参
15、省乎己是真有益于民者也Br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因基土宜橡Ci缙绅而能不易再志者以报其功D1不赂者以赂者丧答案B解析B项均为介词,对。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C项代词,那里的/代词,代自己。D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指出朝廷设置官吏是为了管理百姓,并为百姓谋利,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为民谋利的官吏很少。B.作者认为很多官吏确实想兴利,但是他们许多人都沽名钓誉,所兴之利并不是人民最需要的,所以求得的名声也只是暂时的。C.徐君在黔西大兴橡茧之利,使得遵义这个地方的橡树养蚕获得的利好超过了江浙一带,当地百姓都很感念徐君的恩德。D.本文言浅而意深,赞颂了徐君能切中民要而为民兴利,不教民种桑而种橡的政绩,委婉地讽刺了一些以好名之心而扰民害民的官员。答案C解析文中并未说遵义这个地方的橡树养蚕获得的利好超过了江浙一带,而是说两地获利等价。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非利之不可兴也盖所兴之利非切中民要以好名之心干违道之誉故其利善创而不善因而其名亦可暂而不可久答案非利之不可兴也/盖所兴之利/非切中民要/以好名之心/干违道之誉/故其利善创而不善因/而其名亦可暂而不可久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要非具大本领负大经济者,不能感孚甚速而流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