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数据有关联教案四上信息科技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数据有关联教案四上信息科技浙教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数据有关联上课时间第(18)周教材分析信息社会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的数据,人们期待能依靠数据(包括大数据)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课响应课程标准中“通过观察身边的真实案例,知道如何使用编码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计算机识别和管理,了解编码长度与所包含信息量之间的关系”的内容要求。学生已经通过许多典型信息科技应用场景感受到身边无处不在的数据,能够使用数字、字母或文字编码表示信息。为了更好地了解编码可以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多个数据可以通过同一编码产生关联,本课安排了“身边的数据关联”“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数据痕迹关联的实现”三块内容。结合真
2、实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编码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和数据痕迹关联的实现过程。“探索”环节以图书编码实例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建构”环节的导语让学生了解“编码可以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多个数据可以通过同一编码产生关联二建构一环节是寻找学生社团的座位号与上课时间,意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数据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建构二环节指出借助编码的唯一标识功能,可以建立不同系统中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是其在真实世界中得以广泛应用的典型案例。建构三环节设计了数据痕迹可以通过数字身份关联到某个人的相关案例,强调了数字世界的数据也是相互关联的,与三年级“在线学习与生活”的教学内容相呼应。本课设置练习“帮助王林找到社
3、团上课的时间和地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不同数据有美联,培养学生借助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提高保护数据安全的意识。本练习可在课后完成。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并分析身边的编码实例,感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2.通过探索学习平台中的各项数据,体验数据痕迹的关联。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难点:形成数据痕迹关联的意识。学习准备1 .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馆等。2 .教学演示文稿,毕业证、社保卡、机动车驾驶证等相关图片。3 .学生信息表、社团安排表、任务单等实物或教具。学习过程设计一、回顾导入1、回顾旧知生来说一说,上段时间我们学习的内容数据、编码、编码长度与信息量的关系
4、、编码让世界更有序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编码是如何让世界万物关联到一起的二、新知学习1、探索图书馆内的图书使用特定的编码方式,图书的编码关联着图书类别等信息。观察图书书脊上的编码,说一说它的含义。/我帙分美1242 Wr75Q1I1-2/M2OR28I.3/4061)2、建构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使用海量和数据。编码可以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多个数据可以通过同一编码产生关联。(1)身边的数据关联人们身边的数据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如学校内学生的学号是唯一的身边标识,根据学号,可以找到该学生参与的社团、在社团中的座位号和上课时间等。学生信息表学号姓名性别班级20180201李华男2班20180
5、202王明男2班20180203朱红女2班社团安排表学号座位号社团名称上课时间201801051科技社每周四2018020329科技社每周四2018020134绘画社第周五201802341围棋社第周五(2)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编码的唯一标识功能,可以建立不同系统中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如使用有唯一标识功能的公民身份号码,可查询该公民在多个系统中的信息,从而描绘出其完整的形象。公民。伶号码(3)数据痕迹关联的实现数字世界的数据也是相互关联的。人们在数字世界中拥有的数字身份是编码的体现,具有唯一性。使用数字身份,可以建立多个系统的数据关联。如不同平台的身份认证、用户浏览平台产生的记录是数据,学习平台的空间访客记录是数据,好友之间的相互点赞和评论也是数据,这些数据痕迹都可以通过数字身份关联到现实世界的具体某个人。三、巩固练习1、出示任务通过“社团安排表”和以下内容帮王林找到上课的时间和地点。王林的学生修2、交流讨论参考答案:每周五,教学楼5楼,座位号1。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