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差异.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14913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浅谈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差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浅谈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差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浅谈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差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浅谈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差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差异.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浅谈考试成绩的差异显著性分析韶关市第十一中学杨铁荣内容提要:本文尝试运用数理统计学中的显著性检验的根本思想和常用的excel软件简单介绍了考试成绩中班级之间、校际之间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即U检验的计算方法与主要步骤;以及教改结题报告的成绩分析涉及各种检验方法一一T检验、Z检验的区别及计算方法、主要步骤。简单而言,本文是用统计学中的检验方法科学地分析什么情况下两个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差异不大”,“差异明显”,“差很多”,希望能更加科学客观地分析两个均值间的差异,对有需要的老师有所帮助。关键词:成绩差异U检验T检验excel软件1 .引言在每次考试成绩统计中,平均分、及格

2、率、优秀率依然是一个班级教学的主要考核指标,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可能会有些学生缺考。特别是近年我市实行了中职技校春季招生政策,某些学校分流人数也许过半。如何才能科学地公平地进行统计分析,也是许多从事成绩分析与管理的老师面临的难题。另外,在教改结题报告或阶段性小结中,总要会对教改效果进行分析,也就难免对比照班与实验班的考试成绩中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数据作显著性检验,来比拟教改的效果是否明显或不明显。看了不少结题报告,其中涉及到的检验方法如U检验,Z检验,T检验等等,不一而足,让人摸不着头脑。即便是数学教师,由于在大学就读时的教学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或许对数理统计方面知识掌握不强,也很难明

3、白这些检验方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更别说非专业其它科目的教师。在作成绩比照分析时,通常无从下手,或是委托统计能力强的老师帮助,或是随意给些似是而非的数据,抑或罗列考试成绩,直接比照,不作任何检验,也就缺乏科学严谨性。2 .班、级考试成绩差异显著性分析有些学校以班和年级考试人数与注册人数比值作为相对系数对实考的分数进行了调整,其大致算法是:年级在册人数为N,缺考R人,某班在册人数为n,缺考r人,那么相对系数为(n-r)n/KN-R)/N,用此系数乘以该班实际考试成绩,即为相对成绩,然后再以各班的相对成绩进行比照。这或许是一种方法,但这种调整,会对实考的成绩进行了放大或缩小,个人认为没有多少益处。

4、事实上,一个班级本身或许也有人缺考,只不过没别班那么多,但平均分调整后可能偏离很多。例1:一所学校九年级4个班,每个班注册人数均为50,在一次考试中,某班平均分60,缺考20人,全级缺考100人,按上述方法折算该班平均分。解:X=60*(50-20)50(2-100)2=72,这是不科学的,也没有什么意义。2.1 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U检验)要检查班级之间成绩是否相差太大,目的并不是要排知名次,可以采用U检验(有些文章也称Z检验,在ecxel软件中,相应的变量也是Z。为防止与下文混淆,只有总体方差未知,本文方用Z检验,且二者计算不同,故此不用此名称)。U检验的条件是:(或可以求出

5、)样本均值、样本容量与总体均值、总体的标准差,可能采用U检验进行两均值异显著性检验。统计学认为,不管X变量(考试分数)是连续型还是离散型,也无论X服从何种分布,一般只要样本容量(考试人数)n20,就可认为平均值旧的分布是正态的,5N(4,H),那么3,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这就是进行U检验的理论依据。TNg)下U检验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建立虚无假设,即先认为两者没有差异,用又=表示第二步,计算U统计量U检验的统计量为=攵上=甚3=近(又一M,其中,cr4nS)5二七为该班每一个学生的分数)是要检验班的平均分,excel软件的占公式为:=AVERAGE(该班的成绩区域);1M(b) 二上毛弓(勺为

6、年级每一个学生的分数)是年级平均分,excel软件的公式为:=AVERAGE(年级的成绩区域);(c) bq=3为标准误,。年级标准差,计算公式是软nV11-l=件的公式为:=STDEV(年级的成绩区域);(d) n为该班人数,excel软件的公式为:=Ce)UNT(该班的成绩区域)。以上的数据均由学生考试成绩表统计得到。从U统计量式子中我们看到,在两个平均分的差值进行标准化过程中,U值要受到年级标准差。该班人数n影响。一般而言,就一次考试中n相对稳定,经开方后值更小,影响不大;而U值与。成反比,换句话说,年级中各人成绩离散程度越大,两个平均分差值的差异就越不显著。第三步,设定显著水平,查表或

7、计算接受域(-U巴,UQ22检验前必须设定显著水平这是一个小概率数值,经常会选择。=0.05,此时置信度Lo=0.95,也即检验的结果有95%可靠性,有5%的不可靠,这个误差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在许多研究领域,0.05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的边界水平。如果有必要,也可选择。=0.01,0.02等,使检验结果准确。由于标准正态分布图像是关于纵轴两边对称的,0.95对应的置信区间占据中间局部,而两侧共占0.05,一侧那么占0.025,所以在计算或查表时,应以1。/2作为参数进行。如显著性水平=0.05,那么查表或计算的是1-0.05/2=0.975对应的置信区间,excel软件的计算公式为:=

8、Ne)RMSINV(0.975),回车后得1.959963985,一般取近似数1.96。由于图像对称性,确定的置信区间为(1.96,1.96),以这个区间为接受域。假设令=0.01,那么接受域G2.578,2.578)0-Ua,Ua第四步,观察统计量u值是否落在接受区域2W,由此对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作出显著性差异判断。如果U统计量在置信区间(1.96,1.96)内,接受Ho,差异不显著,否那么拒绝Ho,差异显著;如果U统计量不在置信区间(2578,2.578)内,那么差异非常显著。例2.甲班某次参加考试36人,平均分66,年级平均分60,标准差为20分,检验甲班平均分与年级平均分是否有显著性差

9、异。解:把相关数据代入N=近(5-M=叵(66-60)=1.8(T.96,1.96),所以无显著20性差异。有些人认为相差5分就差很多,看来也是不科学的。2.2 标准分的计算由于标准分是综合个体与总体分数排位等因素计算而来,因此标准分本身是经过差异分析得到的数值。值得一提的是,在计算高考或中考标准分中,excel的Normsinv函数作用非常大,不用查标准正态分布表,而且数值十分精确。换算公式T=100Z+500,其中Z=NoRMSlNV(Pi),Pi为某名次以下的人数占考生总数的百分比,相当于l-20例如100oO人考试,那么第1名的标准分为T=100Z500=100*NORMSINV(99

10、9910000)+500872。2.3 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的检验在成绩分析时,及格率、优秀率也可以像平均分一那样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那么这两项该如何进行呢?难点在于标准差怎么求。其实,从公式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个数据的分母均为考试人数,三者均为平均值。平均分是每个人的分数之和/考试人数,由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分数,直接相加可得。那么及格率呢?外表看是及格率=及格人数/考试人数,在计算时,其实将每个人分数稍作处理:将到达及格的分数改为1,没到达的改为O,excel软件中可用公式=if(Ai=60,l,0)及填充柄下拉简单得到,Ai为每个原始分数所在单元格,然后对转换后的数据求平均值(即

11、及格率)与标准差了。然后把班、级的及格率代入u统计量式子中计算U值。优秀率也用相方法处理即可。例2.乙班某次考试成绩如下:87647181757287465461504272436864646048874852565492708253827375726870655079504862求此次考试的及格率及对应的标准差。解:按及格分数为1,不及格分数为0转换后为:1111111001001011100100001110111111101001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值即及格率为=26/40=65%,标准差为S=Z126(1一0.65)2+14(0-0.65)2=0.483年级的优秀率与及对应的标准差也

12、如法炮制,再进一步如平均分一样代入u统计量式子中计算就可以进行分析检验。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资料计算方法并非如此,这可能是转换后的结果只有0、1两个,不少人会认为这组数据服从两点分布或二项分布,所以按两点分布求方差S2=p(l-p),在这里p可以是及格率或优秀率,像上例s=065(1-65)=0.4770,出入比拟大,很明显这并不是两点分布。我认为每个人及格记1分,不及格记0分,班级的“平均数”就是及格率或优秀率,这样理解更自然,按上例方法求标准差及进行检验可能更科学。2.3U检验运用条件在样本均值、样本容量及总体的均值及总体的标准差,在每次考试中,这几个数据还是比拟容易得到的,u统计量服从标准

13、正态分布,即可以进行U检验。U检验涉及的计算较为简单,把以上四个参数代入公式即得U统计量(如果U值为负那么取绝对值),然后与临界值比拟,一般以1.96或2.578为临界值,不再另外查表或计算,就可以分析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所以U检验在诸多领域运用广泛。3 .教改结题报告中的成绩分析(T检验,Z检验)一般而言,教改成绩就是实验班与比照班两个班的成绩比拟,能否仅凭这两个班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的差值,立即得出教学效果是否明显呢?统计学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一个班的平均分具有统计意义,存在抽样误差,此数据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故而我们需要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由于一个

14、班多那么也就50多人,少那么也有20多人;所以每个班都可以看成一个样本,两个班就可看成从两个总体中抽取出来的双样本,一个总体是实施了教改的,一个是没有实施教改的。当然,这两个总体在这种情形下更多是虚拟的,它们具体的一些数据(平均分,方差等)我们是无从知晓的,也就没有方法直接研究,只能通过研究样本(即实验班及比照班成绩),由样本的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才能作出判断。3.1 Z检验与T检验的区别不少文章对Z检验还是T检验这两种方法作出了说明,两个总体均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中,在不知总体方差及均值情况下且统计量服从t分布,可以使用Z检验或T检验。如果样本容量n大于30,用Z检验,如

15、果样本容量n小于30,那么用t检验,在这里样本容量n即为该班人数。很明显,正如前文所说,一个班的人数一般都在30人之上,可以用Z检验。但假设一个班30人以下,另一班30人以上那怎么办?其实在计算机广泛应用计算的今天,不管样本容量n是多少,哪种检验都是可以使用的,且各种检验的根本原理是相同的。下面,不妨先了解这两种检验方法的统计量。首先,不管哪种检验都要用到以下数据:(a)两个班的平均分:外,直;(b)两个班的考试人数:%,%;(c)两个班的成绩的方差应用excel软件的公式为=var(该班的成绩区域),数量上,方差=标准差的平方。t检验或Z检验的主要步骤:第一步,建立虚无假设,即先认为两者没有差异,用”。:用=又2表示第二步:计算Z检验或T检验统计量Z=一、2,t=二(大分母局部称为标准误)。匡+.(21-1)5i2(H2-1)511)yn1n2Yr+n2-2nxn2式子中,元,门是两个班的平均分,s,S;是两个班分数的方差,%是两个班考试人数。从函数单调性而言,不管Z或3与U值类似,当两班的方差增大时,其值减小,即两班均分所代表的两总体的均值的差值差异性也到受成绩离散程度影响。另外,从式子结构看,t统计量要复杂很多,这在计算工具落后的过去,这个计算当然是很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子支付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