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入主之治国也,莫不有法令赏罚。是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其法令逆而赏罚之所立者不当,则群臣立私而壅塞之,期多而劫杀之。故明法日:“灭、塞、侵、壅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法度者,入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愁领海内而奉宗庙也。私意者,所以生乱长奸而害公正也,所以壅蔽失正而危亡也。故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也,虽心之所憎而无罪者弗罚也。案法式而脸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故明法日:“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明主之治国也,案其当宜
2、,行其正理。故其当赏者,群臣不得辞也;其当罚者,群臣不敢避也。夫赏功诛罪,所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行私惠而赏无功,则是使民俗幸而望于上也;行私惠而赦有罪,则是使民轻上而易为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为也。故明法日:“不为惠于法之内。”(选自管子明法解)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度量,而入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迟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无专行
3、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迟,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带人。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入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是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选自淮南子主术训)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入主之A立法B先C自为检式D仪表E故F令行于天下G是故H禁胜
4、于身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朋党,多指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形成的集团或派别,唐代的牛李党争、宋代的元佑党案就是明证。此处指“结为朋党”。B.牧,指“统治”,与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词义相同。C.偷,指“苟且”,与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中的“偷”词义相同。D.诸,“之于”的合音,与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的“诸”词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度得以实行则国家安定,私意得以实行则国家混乱。先王不会在法理之外游心肆意。B.赏功罚罪,本来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的。明主可以
5、在法理之内给予恩惠。C.法是天下的尺度标准,所以执法者要秉公执法。任何人都受到法律的制约。D.君主如能用法严格地约束自身,那么法令政令就能够在百姓中施行无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案法式而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4分)译文:(2)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4分)译文:14 .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请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概括“法令”对治国的作用。(3分)【答案解析】10. BEG11. B(“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是“管束,休养”的意思。)12. B(不为惠于法之内”意思是“(明主)不会在法理之内给予恩惠”1
6、3. (1)按照法度规程来检险得失,不合乎法度的事是不留心注意的。(“案”1分,“留意”1分,句子完整句意通顺2分)(2)法律礼义的制定,是用来限制君主的,不让他独断专横。(“所以”1分,“擅断”1分,句子完整句意通顺2分)14. 可以使君主地位尊显,防止奸邪之臣行私结党,蒙蔽君主。可以使君主统治海内,事奉宗庙,杜绝私意,赏罚分明。可以用来限制君主,不让他独断专横,从而实现无为而治。(每点1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人君治国,没有不具备法令和赏罚的。所以,法令明确而赏罚规定得当,君主就尊显而且不出奸臣;法令错误而赏罚规定不当,群臣就会行私而蔽塞君主,就会结党而劫杀君主。所以,明法
7、篇说:“灭、塞、侵、壅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法令不够明确。”法度,是君主用来控制天下和防止奸邪产生的,是用来统治海内而事奉宗庙的。私意,是可以产生祸乱、滋长奸邪而危害公正的,是蒙蔽君主、丧失正道而导致危亡的根源。所以,法度得以实行则国家安定,私意得以实行则国家混乱。英明君主,即使对自己心爱的人,无功也不赏;即使对自己憎恶的人,无罪也不罚。按照法度规程来检验得失,不合乎法度的事是不留心注意的。所以,明法篇说:“以前的君王治理国家,不会在法理之外游心肆意。”明君治国,根据恰当合适的原则,执行正确道理。所以对于当赏的,群臣不得推辞;对于当罚的,群臣不敢逃避。奖赏有功之人处罚有罪之人,是用来为天下兴利除害
8、的。杂草不铲除,就危害庄稼;盗贼不惩治,就伤害良民。如果弃公法而行私惠,那就是使奸邪得利而助长暴乱了。因为行私惠而赏了无功的人,就等于让人民苟且侥幸而谋求向上讨好;行私惠而赦免有罪的人,就等于让人民轻慢君主而轻易为非作歹。弃公法而行私意,明君是不肯干的。所以,明法篇说:“不会在法理之内给予恩惠。”材料二法是天下的尺度标准,也是君主手中的准绳。社会制订颁行刑法,是为了依法惩处犯法的人;设置奖赏制度,奖赏应当奖赏之人。法令确定之后,符合奖赏制度的就要嘉奖、触犯法律的就要受罚。尊贵的人触犯法律也不得减轻处罚,卑贱的人犯了法也不会加重处罚。犯法者尽管贤能也一定严惩,守法者虽然无能也不可无端治罪。所以秉
9、公执法风气盛行,徇私枉法之路就被堵塞。古代设置各级官吏,是用来制约民众,不让他们恣意放纵。设立君主,是用来制约官员,不让他们专行妄为。而宗法礼义的制定,又是用来限制君主的,不让他独断专横。任何人不可以放纵专行,那么“道”就占了主导地位、取得胜利,“道”取得胜利,这事理就通畅,于是便可返回到无为而治的境地。这里说的“无为”,不是说什么都凝滞不动,而是说不要任何事情都由君主一个人说了算。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它产生于社会又转过来制约人们使之正派(匡正自己的行为)。所以,自己身上有这样的缺点过错,就不要非难他人身上有的同样缺点过错;自己身上没有的优点美德,也就不要要求别人有这种优点美德。由此推出,要求下层民众遵循法律,那么上层君主百官也应遵循法规;禁止百姓民众不能做的事,那么君主自身也不能做。所谓“亡国”,不是说这个国家没有君主,而是说这个国家没有“法”;现在说变更法制,并不是没有法,而是有法不用,有法不用等于没有法。君主立法,首先自己要做出执法守法的榜样,这样法令就能施行于天下。所以,君主如能用法严格地约束自身,那么法令政令就能够在百姓中施行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