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夫人主之听治也,虚心而弱志,清明而不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不愚智、贤不肖,英不尽其能者。则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治国之道明矣。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众人相一,则百人有余力矣。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则乌获不足恃来众人之智者则天下不足有也。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乎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夫推而不可为之势,而不修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而况当世之
2、主乎!夫载重而马嬴,虽造父不能以致远;车轻马良,虽中工可使追速。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未尝不用其资而用之也。是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聋者可令曜筋,而不可使有闻也;瘩者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形有所不周,而能有所不容也。是故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谏议大夫王珪日:“人臣若
3、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汉昭帝时,有人诈称卫太子,聚观者数万人,众皆致惑。隽不疑断以蒯耳责之事。昭帝日: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古义者,此则固非刀笔俗吏所可比拟。”上日:“他如卿言。”(节选自贞观政要崇儒学)【注】唯:口动的样子。瘩:同“喑”,哑。圉:马圈。隽不疑:昭帝时为京兆尹。蒯腕:春秋时卫灵公世子,逃亡国外,灵公死后,孙辄继位,他要回国争夺帝位,辄拒而不纳。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故A任一人B之力者C则乌获D不足恃E乘众F人之智者G则天下不足H有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4、.无,指无论、不分,与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中的“无”意思相同。B.人事,指人力所能及的事,与归去来兮辞并序“尝从人事”中的“人事”意思相同。C.因,指依循,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中的“因”的意思不同。D.信,指果真,与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中的“信”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主治理天下要让群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利用众人的智慧就没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借助众人的力量就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B.大禹治水,兴修水利,但不能使江河西流;后稷垦荒,引导百姓务农,却不能让禾苗在冬天生长。君主不是圣人,所以不能违背自然规律。C.如
5、果根据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根据技能安排合适的事情,那么人们就不会感到有压力和困难,也不会因无法胜任而出现过失。D.唐太宗认为用人要以德行、学识为本,使用合适的人才是治国的关键;王珪认为臣子要有学问,要能借鉴前人的言行处理问题。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译文:(2)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古义者,此则固非刀笔俗吏所可比拟。译文:14 .材料二中王珪陈述自己观点的事实依据是什么?【答案】10 .CEG11 .B12 .B13 .(1)所以圣人办事,怎么可以违背事物规律,违反自然本性,将弯曲的变为笔直的,将卷屈的
6、变为舒展的?(2)公卿大臣,应当由通晓经术,懂得古义的人来担任,这本不是才智平庸的官吏所能相比的。14 .汉昭帝时有人冒充卫太子,围观的人很多,但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隽不疑用古代蒯验的先例处理这一事件。【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只用一个人的力量,那么像乌获这样的大力士也不可以依靠;而借用众人的智力,那么天下也就小得不够你治理。“任一人之力者”与“乘众人之智者”句式对称,“则乌获不足恃”与“则天下不足有”句式对称,故两个“者”后断开,两个“则”前断开,即CEG处断开。故CEG三处需要断句。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不管是
7、愚笨的还是聪明的、贤能的还是不才的。/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B.错误。人力所能及的事。/仕途、做官。句意:这难道是他们还没有将本事全部发挥出来吗?/曾经出仕做官。C.正确。依循。/因为。句意:他无不依循事物的本性天资而加以利用的。/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D.正确。果真。/诚信。句意:确实像你所说的那样。/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故选Bo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8. “君主不是圣人,所以不能违背自然规律”错误,材料一原文“夫推而不可为之势,而不修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而况当世之主乎”强调如果违背自
8、然规律,即使是神仙和圣人也不能成功,更何况是普通君主。选项将君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原因归为“君主不是圣人”,逻辑关系错误。故选B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拂”,违背;“数”,规律;“诡”,违反;“伸”,舒展。“明”通晓;“固”,本来;“比拟”,相比。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王珪说的观点是:臣子如果没有学问,不能记住前人的言行,是不能担当大任的。所举是隽不疑的例子,隽不疑因为能了解古代蒯耳责的事例,解决了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汉昭帝时,有人诈称卫太子,聚观者数万人,众皆致惑。隽不疑断以蒯耳贵之事”,即汉昭帝时有人冒充卫太子,围观的人很多,但都不
9、知道该怎么办,隽不疑用古代蒯臆的先例处理这一事件。参考译文:材料一:君主治理天下,心胸虚静而心志温和,清明而不昏昧,这样群臣就会像车辐聚集到车轴一样入朝辅佐君主,不管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贤能的还是不才的,无不各尽其能、各尽其力。这样君主能充分驾御下属大臣、下属大臣能充分事奉君主,治国之道就是这样明了。周文王聪明而且好向别人请教,所以他圣明;周武王英勇而且好向他人讨教,所以他能取得胜利。所以说凭借众人的智慧,就没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利用众人的力量,就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干钩的重物,大力士乌获不能举起来;众人一起用力,那么一百人的力量还有剩余。所以只用一个人的力量,那么像乌获这样的大力士也不可以依靠
10、;而借用众人的智力,那么天下也就小得不够你治理。大禹疏通长江、引导黄河,帮助天下人兴修水利,然而却不能使江河西流;后稷开垦荒地,引导百姓致力于农业生产,然而却不能让禾苗冬天生长。这难道是他们还没有将本事全部发挥出来吗?这是自然的趋势不允许!如果勉强去做做那些自然趋势不允许的事情,不遵循事物客观规律,那么尽管是神仙圣人也是无法将事情办成功的,更何况你还只是当今的普通君主呢?车载负荷沉重而马又疲弱,这时就算是高明的驾御手造父都难以驾车去远方;如果车辆轻便、马儿健壮,就算是一般性的驾御手都能驾车疾驰。所以圣人办事,怎么可以违背事物规律,违反自然本性,将弯曲的变为笔直的,将卷屈的变为舒展的?他无不依循
11、事物的本性天资而加以利用的。所以集聚众力来办事,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利用众人的智慧来做事,没有什么不能成功的。聋人可以让他去嚼生牛筋,而不能派他去伺听;哑巴可以叫他去看守马圈,而不能派他去传话。这是因为他们生理形体上有缺陷,因而有些功能不具备,所以有某种能力的就安排他处在需要这种能力的岗位上,有某种技能的就让他干需要这种技能的事情,他的能力能胜任这项事情工作,那他就不会感到压力重;他的能力和他做的这项事情相称,那么他就补会觉得困难。所以,不论能力大小低,让他们干适宜自己能力和水平的事,那么天下人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不因无法胜任而出现过失。这就是圣人兼容并蓄使用各种人才,所以天下也就没有什么无用的人。材料二: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治国的关键,在于使用合适的人才。用人不当,就必然难以治理好国家。如今任用人才,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谏议大夫王珪说:“臣子如果没有学问,不能记住前人的言行,怎能担当大任呢?汉昭帝时,有人冒充卫太子,围观的人达到好几万,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力、。后来,大臣隽不疑用古代蒯肢的先例来处理,将那个人逮捕。对此,汉昭帝说:公卿大臣,应当由通晓经术、懂得古义的人来担任。这本不是才智平庸的官吏所能相比的”太宗说:“确实像你所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