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影响小学生心理安康的因素探析摘要: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安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安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安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安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安康开展。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安康;影响因素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安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说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安康水平令人担忧1,2。小学生心理安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
2、在小学开展心理安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方案地对小学生进展心理安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安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安康开展。一、个体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安康的内在原因个体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安康的内在原因。(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安康。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研究说明:多动症儿童与遗传素质有关,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5.7%,异卵双生子为33.3%o
3、遗传对心理安康的影响还受个体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的影响。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典型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冲动、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碍;高级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的典型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发生孤独、焦虑、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二)生理因素1.生理疾病或机能障碍儿童时期曾经患过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从而引起某些心理障碍。某些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分泌失调,也会引起小学生的一些心理功能的异常。如甲状腺素缺少会导致智力迟钝、记忆减退、语言缓慢、情绪淡薄等心理障碍(如克汀病),而分泌量过多也会导致神经过敏、情绪冲动
4、等病症(如甲亢)。2.身体发育首先,身体发育影响小学生的认知开展。儿童的智力水平与脑发育成熟状况密切相关。在小学阶段,正是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构造基本发育完善,接近成人,才使得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性过渡成为可能。其次,身体发育影响儿童情绪情感的开展。身体发育良好的小学生,在与他人展开社会交往时往往容易获得积极的评价,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而身体发育不良,甚至出现异常的小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可能更多地获得有意或无意的负面评价,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再次,身体发育还会影响儿童个性的开展。个子矮小、协调性差、体质相对较弱的小学生,倾向于表现出害怕、消极和焦虑的个性。而身体强健、精力
5、充分的小学生,那么往往表现出喜欢自我表现、富有创造性、健谈等人格特征。此外,体质强健的儿童,父母往往会给其更多的独立空间,因此更容易形成乐观开朗、生气勃勃的个性特征;而体弱多病的儿童,父母往往会对其倍加呵护,再加上生病的痛苦体验,较易形成依赖性强、谨小慎微的个性特点。此外,生理成熟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女性的青春期一般始于1012岁,男性要比女性晚两年左右3。一般来说,正常自然的身体发育不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但由于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其生理成熟的时间却不尽一致,出现早熟与晚熟的差异。可以看到,早熟的男孩相当于正常发育的女孩,晚熟的女孩相当于正常发育的男孩,这
6、两种孩子彼此都有交流的对象,易形成自信、开朗的良好心理。而早熟的女孩和晚熟的男孩却没有相应的玩伴,缺乏交流的对象,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三)心理因素心理安康的实质是心理的功能状态,而决定心理功能状态的基本原因在于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所以,小学生的各项心理素质的开展水平和内部机制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其心理安康水平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 .心理开展的矛盾与冲突心理开展中的矛盾与冲突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有些矛盾还是心理开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留神理矛盾与冲突过于剧烈或持久,以至于主体依靠自身的力量已无法协调和处理,就可能产生心理困扰,导致某些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7、。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开展的主要矛盾有:生理发育和心理开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心理过程开展不协调的矛盾,个性心理构造开展不完整的矛盾,自我开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我们在进展心理安康教育中应该关注的问题。2 .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需要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设在某种需要的根基上,合理需要的满足是个性充分开展的先决条件。对小学生来说,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的满足,是其心理安康开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满足不充分,可能导致动机缺乏、情绪失调、反响异常、性格偏离等问题。当然,需要的满足并不是越充分越好,有些需要的过度满足也会导致心理开展出现问题。如
8、在家里有求必应的孩子可能会导致耐挫力下降;有些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优越感过强,反而导致适应力下降。3 .心理挫折心理挫折是需求不遂的结果,是导致心理压力、引起消极情绪体验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遭受挫折后可能引起多种反响,从效果上看,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反响包括继续努力、调整期望值、改变目标、升华行为等;消极的反响包括攻击行为、退化行为、退缩行为、固执行为等。消极的挫折反响常会成为某些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小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尚不健全,自我调节能力低,耐挫力差,在挫折之下易出现各种身心障碍。4 .不良个性目前,小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幼儿时期较长时间的独处,
9、会使孩子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入学后有一些孩子自我封闭、孤僻、不合群,缺乏自信心等渐渐显露并愈创造显。还有一些学生过分争强好胜,虚荣心、妒忌心较强,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这些都对他们心理的安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多子女家庭及农村的留守儿童等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良个性都会导致入学后的不适应,从而影响心理安康。二、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安康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安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儿童时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安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构造家庭构造主要指家庭的人口构造,家
10、庭构造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安康危机问题。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4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在我国,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家庭构造异常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王玉凤等520-23发现:在不同家庭类型中以单亲家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19.4%),差异显著。张玲玲6发现家庭构造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安康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安康成长明显不利,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心理障碍比例较高。(二)家庭气氛家庭气氛即指家庭的
11、环境气氛和情调。武丽杰等7研究说明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谐的家庭气氛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徐勇等8的研究证明: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显著相关。良好的家庭气氛,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老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气氛那么会使孩子害怕、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三)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构成。家庭不和与心理疾病、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临床研究都己屡次被证实。Richman和BarrOn调查发现,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
12、童行为显著相关90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小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成为心理创伤的背景,从而使小学生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四)教养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安康的关系上,国内外许多研究1012都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不安全因素之一。刘坤等13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在行为问题学生中教育方式为民主的和尊重孩子的情况均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学生。(五)家长的典范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安康的影响除了通过“言传,即口头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即通过儿童模仿的心理机制发生作用。模仿是小学生心理的一个显
13、著特点,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正是按照典范来检验和调整自我意识和行为倾向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实验证明14,儿童社会行为的成熟模式的学习受儿童可引的典范的影响多于强化方面的影响,换言之,儿童更倾向于注意成人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说什么。因此,作为家庭中权威人物的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典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安康。(六)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安康。假设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王玉凤等520-23对2432名学龄儿童的调查发现,父母文化水平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
14、率呈负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愈高,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愈低,反之,父母受教育程度愈低,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愈高。就心理素质而言,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灵,很难说心理不安康的父母会培养出心理安康的孩子。三、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安康的主导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局部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以其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具有无可代替的主导作用,对小学生的心理安康影响极大。(一)校风与班风良好的校风对师生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也是一种凝聚力,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恰当地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在这
15、种风气下,小学生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安康开展。班集体是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小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条件。班级中如果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开展的因素,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消极影响。在小学中,局部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偏低,长期受无视或排斥,容易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敌对情绪和逃避倾向,可能导致交往障碍及同学关系紧张等。在一些班级中存在不安康的小群体和严重的欺负行为,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很可能使局部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进一步的混乱。而到最后,不管是欺负人的学生还是被欺负的学生,都会形成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蛮横、霸道、怯懦、虚伪等。(二)学校环境学校环境
16、包括学校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安康。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卫生、校园的自然环境、教学设施、卫生设施等,是学校教育工作赖以进展的物质根基。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物质根基(我们把学生周围的一切陈设也包括在内)这首先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它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观点、信念和习惯的手段。16良好的物质环境不仅能使小学生的心情愉快而有安全感,还能激发学生爱校、建校的热情,保护学校的公共设施,自觉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并以自己的学校而自豪。心理环境实际上是校风的具体表达,包括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和舆论环境等。在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全校师生相互尊重、理解,相互关心和保护,反对体罚、挖苦、打架和骂人,这种和谐的积极环境必然会使其中的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对于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