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上海生活服务业 让复商复市无障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振上海生活服务业 让复商复市无障碍.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重振上海生活服务业让复商复市无障碍这轮疫情反复,重创了上海的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服务业,即消费者服务业。举几个数据为证。2022年3月,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月下降18.9%,其中,住宿餐饮业同比下降39.5%;4月,该指标比去年同月下降48.3%,其中,住宿餐饮业同比下降69.0%。今年3月,上海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旅客发送量345.63万人次,同比下降73.7%o4月的有关数据还未见到,可以肯定的是,会比3月更加糟糕。此外,尽管5月份的经济数据要待6月中旬发布,但可以预见情势会更加严峻,因为接触型服务业5月几近全面停摆。预计6月开始相关数据会有所改善,但目前复商复市的实际情况并不
2、令人乐观。在前两个月的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防止病毒传播、疫情扩散,对人的活动进行了诸多限制,生产者不能上班,消费者不能出门,势必对经济和民生产生深刻冲击,并波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接触型生活服务业首当其冲,受到需求和供给两面夹击,境况就难免煎熬。由于互联网的贡献,现在部分生活服务业可以在线上实现,这也是疫情冲击下百姓生活还能得到一定保障的重要原因。但是,仍然有部分生活服务业必须在提供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对面的情况下实现,如旅游、理发、美容和健身等。而且,现今的生活服务业都有体验价值,不到现场这个价值无从实现,就像所谓线上旅游,它能替代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深度旅游吗?线上实现生活消费,要么是图方便,
3、要么是不得已。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城市功能相对完善,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上海的这种封控状况对周边城市,乃至全国经济和民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充分显现。试举一例:业内专家告诉我,全国的高端进口药品大部分是通过上海口岸转运其他城市的,由此可能产生的影响不难想见。看到这些令人揪心的数据和现状,不得不问,我们的防疫、抗疫措施如何在保证有效的同时,使得经济和民生方面付出的成本最小化?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疫情防控与经济民生的关系。新冠病毒,尤其是后期变异的奥密克戎病毒,有着很强的传染性,需要采取严厉的隔离、管控措施。如上所述,这些措施的核心是限制人的活动。这将因为从业者无法
4、正常上班,导致工厂、商店停工;因为消费者无法外出,致使所有消费和生产同时进行的服务都无法正常进行。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受到冲击。然而,这种情形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伊始,我们就领教过了,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控经验。同时,核酸检测的普及,大幅度降低了疫情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所以,疫情反复时的防控和常态化防控更多地顾及经济和民生,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有关部门需要根据病毒特性和全球防疫措施优化的经验教训,在重新厘清经济建设、民生保障与疫情防控关系,重新定义常态化防控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疫情防控的指导方针、规则标准和具体措施,并坚决杜绝画地为牢、层层加码的错误做法,将疫情防控对经济建设和百姓民
5、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上海是一座有着近25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烟火气”与生俱来。然而,观察和体验告诉我们,与广州、成都、南京、武汉等城市的“烟火气”相比,上海稍有逊色。原因何在?足够多的人口,意味着有了“烟火气”的旺盛需求。众多生活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是“烟火气”的供给主体。在上海,一直有这么一句话描述其经济结构: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各占l4o这是一个大致数据,也是动态变化的。一方面,在上海的生活服务业中大型国有企业占有较高比重;另一方面,本来占比就不高的民营企业,相应地在生活服务业中的比重也不高,人均数量和占比也低于其他一些大城市。“烟火气”亦是人气,是老百姓幸福感的“风向标二这轮疫情反复给上海的“烟火气”浇了一盆凉水,生活服务业的供给主体更是元气大伤,给予它们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在关注制造业大户复工复产的同时,要有更加具体的暖心的举措,帮助生活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从现实意义上讲,它们的重振意味着上海市民的生活的需要有了切实可靠的保障。希望这次疫情过后,上海虚心学习其他城市发展生活服务业、民营经济,以及城市管理的经验,让上海的老百姓真正以生活在这座的城市而感到自豪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