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201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20106).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2年1月6日在新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新城区人民法院代院长赵俊平各位代表:我代表新城区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各位政协委员和同志提出宝贵意见。过去四年工作回顾2018年以来,我院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关心帮助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从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出发,
2、着眼于抓业务、促落实、提质效,为推进创新新城、生态新城、品质新城、幸福新城、文化新城、平安新城建设贡献司法力量。四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74178件,同比增长108%,审执结70782件,同比增长113%,结案率95.42%。一、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中心大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展大局,维护新城安全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力推进平安新城建设,积极探索完善党委领导、法院主导、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重大案件处理机制,精心组织、稳妥办理了“蒙苑”“义乌国际商贸城”“金满街”等一批事关稳定和发展的案件。在推行国家统编教材、推进“三大攻坚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中体现司法担当,以实际行动落
3、实“两个维护”。贯彻新发展理念,筑牢首府北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司法修复制度的有效衔接,推动形成共治共享的环境保护新格局。强化诉源治理,推动纠纷多元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成吉思汗街道办事处、保合少镇恼包村设立多元解纷服务站和诉讼服务站,推动人民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主动把司法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在全市基层法院中率先组建“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专职调解员”的诉调对接中心,建立指导法官制度,由法官带领团队提前介入、参与指导诉前调解工作,提升调解工作专业性和权威性。积极扩大特邀调解资源库,2018年以来,先后入驻15家第三方调解机构,将
4、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员、退休法官检察官、社区工作者、律师等纳入特邀调解名册,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有效合力,逐步降低辖区民事、行政案件万人成讼率。2018年以来,共受理诉前纠纷5174件,调解成功1733件。夯实法治基石,护航最优营商环境。准确把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目标定位,制定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优化营商环境的二十条意见。严厉打击影响企业正常发展、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审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违法发放贷款、骗取银行贷款等犯罪案件25件。加大商事审判力度,在呼和浩特市范围内率先成立专业的金融审判团队,审结股权、证券、破产债权、融资融券纠纷等案件271件。2021年5月10日,
5、根据管理人的申请,裁定终结内蒙古稀土材料厂破产程序,标志着新城区人民法院受理的首例破产清算案件,在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顺利审结。建立辖区企业常态化联系机制,找准服务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增强企业内部治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对涉民营企业的案件慎用强制措施。完善企业市场化救治和退出机制,制定关于健全完善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打通解决执行难问题“最后一公里”。筑牢坚实屏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市委、区委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2020年以来,累计选派近300人次
6、参加如意小区和海拉尔路街道办事处、东风路街道办事处辖区的联防联控工作,全体党员到居住地小区、农村报到,提升一线防控效能。及时发布疫情期间立案、庭审、执行等工作程序通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保障审判执行工作平稳有序开展,自治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通过互联网线上开庭426件,最大限度降低人员聚集风险。依法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等违法犯罪行为,审理涉疫刑事案件7件8人,对我市首例涉疫妨害公务案进行互联网直播,观看人数达54万余人。向黑恶势力亮剑,力促扫黑除恶常态化。深挖根治、重点攻坚,圆满完成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任务。积极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
7、,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落实审理涉黑恶案件“快立快审快结”要求,从立案部门到审判部门设立绿色通道,助力案件审理提速。四年来,共受理相关案件16件65人,其中,恶势力团伙案件14件61人,涉伞案件1件1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9人,共判处罚金346.4万元,未认定涉恶案件1件3人,确保不枉不纵,罪责刑相适应。2020年8月4日,公开宣判呼和浩特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首例涉“伞”案件,武川县可镇原党委副书记张林和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强迫交易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退赔被害单位武川县可镇政府、被害人张某共计人民币356127元。二、牢记
8、使命担当,狠抓执法办案,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宽严相济惩处刑事犯罪,守护家园“平安久治二共受理刑事案件2031件,审结1953件。严惩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犯罪,审结故意伤害、诈骗、强奸、抢劫等案件434件581人。审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件,落实惩罚性赔偿金、行业禁止令,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积极推进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审理相关案件913件1028人。开展危险驾驶案件刑拘七天直诉改革试点工作,审结案件134件135人。切实落实人权司法保障,确保裁判既体现法律尺度又体现司法温度,为314件刑事案件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65件97人
9、。探索建立独具特色的未成年人审判模式,挂牌成立“少年法庭”,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3件71人。调判结合妥处民商纠纷,大力弘扬“良法善治”。抓好民法典贯彻实施,共受理民商事案件43456件,审结41053件。审结房地产纠纷和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4082件,推进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审结买卖、租赁、建设工程等合同纠纷6908件。维护农业、农村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审结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涉农案件21件。加强劳动者保护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审理解除劳动合同,追索经济补偿、拖欠工资、大规模裁员等劳动争议类案件877件。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切实保护妇女、儿
10、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审结离婚、赡养、抚养纠纷案件2029件,发出人身保护令30份。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营造平和理性社会心态,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16891件,调撤率41.14%。深入乡村社区,在巡回审判、就地办案中开展法治教育,持续增强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良性互动助推依法行政,府院协同“共建法治二共受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697件,审结647件,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299件。加强涉民生行政案件审理力度,审结涉及房屋产权登记、工伤保险、治安处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行政案件109件。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在各级行政机关的支持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大幅增长,目前已
11、达到100%。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召开疑难问题研讨会、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的沟通交流,向社保、公安、城管等单位发出司法建议21份,帮助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应诉能力。集约管理破解执行难题,促进社会“和谐之治共受理执行案件30152件,执结26320件。从“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推动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将日常事务性工作进行集约办理,着力打造高效执行“流水线二2018年以来,对2.2万余件案件进行集中网络查控,发现有财产案件并督办932次,发起网络拍卖1092件,成交金额3.92亿元,标的物成交率69.05%。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机制
12、,将4223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19010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在户外大屏、微信微博平台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0余次,多位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义务。开展“草原雷霆”“金秋利剑”“草原雄鹰2021”等执行专项行动30余次,集中力量攻克执行难题。建立长期未结案件、涉府执行案件、涉民生案件院领导督办机制,严格执行款物管理,规范案款发放流程及时间节点,确保案款应清尽清,应发尽发。三、不忘宗旨初心,创新服务方式,着力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科技助推诉讼服务升级。设立24小时诉讼服务站,配置诉状辅助生成系统、案件材料收转云柜、案件自助查询系统等信息化诉讼设备,随时为人民群众提供“不打洋”便捷服务。窗口
13、开通微信、支付宝电子支付功能,节约当事人缴费时间。优化网上立案服务,共接收网上立案申请11894件,成功立案5194件。设立专门的跨域立案服务窗口,指导协助当事人完成异地立案申请。构建以“系统自动识别为主,人工二次分案为辅”的案件繁简分流基本模式,成立速裁快审团队,集中力量办理速裁类案件,实行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家事及未成年、金融借贷等纠纷专业化审判,打造“简案快审,繁案精办”的格局。延伸法制宣传服务触角。机关党委、团支部择优选任13名干警组建“青年讲师团“,赴胜利街小学、府红小学、北垣街小学、内蒙古艺术学院等院校,开展以“拒绝校园霸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为主题的法治讲座20余次。围绕宪法日
14、、民族政策、反邪教、打击非法集资等主题开展普法宣传活动40余次。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聚焦审判执行一线,及时全面地宣传人民法院履行职能的成效,在国家、自治区级媒体刊发稿件310篇。加强行政公益诉讼法治宣传,制作微视频执法者的“紧箍咒”,登中国教育电视台,并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法治微电影二等奖。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典型案例,提供法律咨询,扩大和增强普法教育的辐射面、渗透力,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多次在自治区法院、自治区政务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名列前茅。辩法析理讲情纾解民困。以化解疏导矛盾为目的,加强判前释法、判后答疑,运用诉讼辅导机制促使群众息诉服判。诉讼服务中心设信访接待窗口,坚持落实“院领导接访
15、”、涉诉信访案件“一案一档”等制度,一案一策,因案施策,办理群众来访300余件,网上信访案件50余件,办结中央巡视组移交信访案件7批153件,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科学统筹,完善信访程序导入机制,最大限度限增减存。将司法救助工作不断做深做细,严格把握救助标准和条件,准确掌握当事人的生活困难程度,做到公平、公正、及时、合理救助,四年来,共发放司法救助款394.44万元。四、筑牢思想根基,锤炼优良作风,锻造能力过硬司法队伍向史而新,凝聚前行之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积极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化理论武装,通过单位集中辅导学、支部讨论学、党员自主学相结合的形
16、式,利用“晨读夜学”、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持续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工作,广泛开展嵌入式、沉浸式学习活动,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守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举办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司法职能推出便民利民措施19项,把学习党史的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紧扣服务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多家单位党组织构建党建共同体,凝聚基层党建整体合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加钢淬火,激发奋进之志。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从深化学习教育、彻查案件线索、整治顽瘴痼疾、强化建章立制等多方面持续加压发力,拧紧责任链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整顿工作有序推进。对中央第四督导组和自治区第一指导组反馈的6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