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学1级.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01093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1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事学1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农事学1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农事学1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农事学1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农事学1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农事学1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农事学1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农事学1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农事学1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农事学1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事学1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事学1级.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史1 .夏、商、周时期农具的种类包括那些?2 .无土栽培的方式有那些?第二章农事与节气1 .公历的主要内容2 .农历为什么要置闰?3 .二十四节气内容。第三章作物的播种1 .先播种后覆膜方式的优缺点。2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播种期、播种量。第四章作物的田间管理1 .地老虎的防治方法有那些?2 .棉花的整枝措施有哪些?3 .玉米苗期的田间管理要点有哪些?第一章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史第一节中国农具发展史一、原始农业时期在原始农业时期,已发明了整地、收获、加工脱粒等三类农具,尚未发明播种、中耕和灌溉农具。农具的材料以石、骨、蚌、木为主,种类分为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类。

2、1.农耕类农耕类有耒、耙、铲、锄等。耒是最古老的挖土工具,它是从挖掘植物的尖木棍发展而来的。在尖木根下端安一横木便于脚踏,使之容易入土,这便是单尖耒。后来衍生出双尖耒,提高了挖土的功效。单尖耒的刃部又发展成为扁平的板状宽刃,形似铲子,就成为木耙,其功效更为提高。由于木耙容易磨损,人们将其刃部改为用蚌、骨、石等材料制成,然后绑上木柄使用,成了复合农具。各地考古发掘所出土的蚌铲、骨铲和石铲,大多数都是耙的刃部。因此,也有人把这一阶段的农业叫作耙耕农业。在原始农业的后期,挖士农具还有石锄、鹿角锄,可能还有木锄。2.收割类主要有用蚌、石、陶等材料制用的刀(钱)和用蚌、石制作的镰。3加工类主要是石磨盘和

3、磨棒。加工农具还有木杵臼。二、夏、商、西周时期商周时期,中国己进入奴隶社会,也是从原始农业向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农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已进入青铜时代,但农具仍然继承原始农具的传统,形制变化也不大。农具材料以木、石、骨等为主,到西周末年,用青铜制作的仅有一些中耕农具和收割农具等。这个时期农具的种类虽增加不多,效率也不高,但为后来铁制农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具的种类包括:1 .整地工具有耒、耙、铲、铺、甯、穆等农具,主要是木耒、木粗、石铲(相)、骨铲(耙)等,也有铜铲、铜插和铜15。楼是一个木制的榔头,是翻地以后用来碎土平田用的。2 .中耕除草工具商周时期出现了用于中耕的青铜农具钱和铺

4、。钱是除草的小铲子,类似于今天的锹。镇是除草用的小锄,类似于今天的锄。3 .收获工具变化不大,包括镰、锂等。4 .加工工具主要是杵、臼等。穆、钱、樗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农具。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是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体系开始形成的时期,也是中国农具史上的飞跃发展时期,其中尤为牛耕和铁农具的出现与推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铁器比青铜坚韧、锋利,又价廉易得,所以在中原地区取代了青铜农具和石农具,除了加工和灌溉农具外,所有的整地、中耕、收获的农具,主要部件都是铁制的。这一时期制造出土的铁农具有:铁犁、铁锹、铁镐、铁锄、铁铲、铁镰等。战国的铁农具主要有耒、镭、锌、,漫、铲

5、、锄、多齿锄、镰、锋、樨等。耒、锚、钟都是在刃部前端安装铁套刃。型、铲、锄则是整个控土部件都是铁制的。锌(犁)、长条形铁缠、六角形铁锄和多齿锄,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整地和中耕农具。战国时期新出现的农具还有灌溉工具桔椽和加工农具石磨。铁犁的出现是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革新。铁犁出现前的作业方法是由上而下、间断式作业,铁犁出现后的作业方法变为由后向前、连续式作业。牛耕的使用将畜力引入农业生产中来,是动力的一次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四、秦、汉由于冶铁业的发展,木心铁刃农具已被全铁农具所代替,而且铁制农具更加普及。随着牛耕的推广,耕犁除犁锌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西汉赵过推行代

6、田法时,在总结劳动人民经验基础上创制耦犁。耦犁是在犁锌的后端上方,安装个略呈长方形并带一定孤度的犁壁,以便开沟起垄;这种犁要用两头牛牵引。同时还发明了播种机械一楼犁。这两种机械,保证了代田法的推行。汉代创造的辘艳或称滑车,使汲水效率大为提高。五、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出现的新农具有:耙、钞、碌磕、楼车。耙、钞、糖可碎土保墉、平整土地;碌磕用于把碎土压实;楼车下端有3个楼脚,中间装有盛贮种子的漏斗,播种时用牛拉车,边开沟边播种,速度既快,质量也好。六、唐、五代发明的用于深井取水立井水车主要是利用齿轮原理。高转筒车则是用许多竹筒连接、借助水力转动轮轴汲水入筒提至高处的装置,主要应用于长江流域。此外

7、,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如风车的利用,春米工具由柞臼到脚踏碓到水力碓的进步,特别是多个齿轮连带转动的连磨的利用等,都较过去大大提高了效率。七、宋、元时期耕犁的结构更加轻巧灵活,短曲辕犁取代了直辕犁和长曲辕犁,并且普遍采用挂钩和软套,将犁身和服牛的工具分隔开来。这样,牛耕不但可以大量使用于大田、平地,而且也可以推广到山区,甚至是梯田上使用。绳套把“一条杠”分解为两条绳索,可使牛耕的牵引力加大。挂钩将动力机和工作机分开。在水田生产中,则有平土用的刮板和中耕农具耘荡的应用。宋代秧马的发明,则可减轻稻田生产中拔秧的劳动强度。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高效率的联合作业农具如播种和施肥相结合的下粪楼种、与楼车结合可以在

8、播种后压实土壤的钝。农业动力方面较多地使用风力、水力来进行灌溉、排水和农产品加工。在金代出现的S型挂钩,是改进了农具的动力机构和工作机的连接装置,改进了农业各工序上的农具如犁、楼、耙、钝、耘锄等以及畜力、水力、风力等动力机构与工作机的联系,提高了效率。第二节栽培耕作技术的发展史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石器时期,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将某些种子栽种,便开始了原始的种植业。我国在距今IOoOO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创始了农业,成为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一、古代播荒耕作制古代的摺荒耕作制大致经历了生荒制和熟荒制两阶段。原始杜会,由于生荒地多,土地无主,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人们在村落附近或稍远的地方拣选土

9、地,先用火将地里的杂草、小树等烧光,或者用石斧等工具把树木砍倒、哂干,然后放火烧掉,利用灰烬提供养分,用石刀或尖头木棒刺土挖穴播种,不加管理,等到成熟就用石镰收割。这一时期实行的是生荒耕作制,人们不知道养地,土地连种几年,地力下降,杂草侵袭,收成减少,待不能再种就弃耕另辟新的生荒地.生荒耕作时期栽培技术极为落后,只有掘土、播种、收割等环节,没有中耕除草和施肥灌溉。进入夏、商、西周奴隶社会后,人类定居,土地私有,任意开垦生荒地受到限制。当时虽已出现青铜农具,但很简单,大量使用的仍是木、石、骨、等材料制成的农具。由于耕作粗放,土地连续耕种3年以上,地力下降,不能再种,人们便弃耕摆荒。又因当时土地私

10、有,不能随意开垦,只能重新耕垦经过推荒长草恢复了地力的熟荒地。熟荒耕作制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中耕除草。二、古代的休闲耕作制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人口增加,土地世袭,长期摆荒己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同时由于个体小农经济发展,生产力有很大进步,使用了铁制农具和畜力耕作,耕作效率大大提高,促使我国耕作制度发生重大变革。把摆荒的年限逐渐缩短到12年,由熟荒制进入休闲耕作制。这时,总耕地中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土地面积种植作物,其它地块则实行休闲,以便恢复地力。自然养地己经开始转向人工养地。已经开始灌溉和施肥,大面积土地上主要还是利用休闲长草和耕作来养地。三、古代轮作耕作制汉代由于人口激增,而土地有限,休闲制己满

11、足不了社会需要,于是耕作制度由休闲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轮作制为主。轮种耕作制是在土地连续种植基础上实行作物与作物,特别是豆类与其他作物轮换种植为主要特征的耕作制。轮种耕作制盛行于汉代至隋唐,随后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形成了我国的传统耕作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继续发展了禾豆轮作和绿肥轮作,并初步确立了复种轮作的发展方向,奠定了我国轮作换茬的理论基础;在土壤耕作上形成一套防旱保墙的耕作体系;肥料种类有所扩大。四、古代的传统集约耕作制中国古代传统集约耕作制是以复种轮作、间作套种、精耕细作、有机培肥、劳力密集型等为重要特点,在轮种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用地程度进一步提高,养地手段大大加强,而且以人工施肥为

12、主,保持地力常新。我国传统集约制始于汉代,真正进入传统集约耕作制阶段是在南宋时期。因为南宋时南方人口激增,而人地比例缩小,北人南迁,习惯吃面食,社会上对麦的需要量增加。宋朝政府提倡在南方种麦、粟、豆。在当时稻田种麦不收田租,刺激了农民利用冬闲田种麦。因此,麦稻两熟制便在长江流域发展起来。我国的复种始于汉代,在北方己有谷子、小麦、大豆二年三熟制栽培,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初步发展。当时南方双季稻乃至三熟制己经萌芽,水稻与绿肥复种己见记载。我国间作套作始于西汉,到后魏己初步奠定了间混套作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明清时期我国复种轮作有了全面发展。南方发展了以水稻为主的多种水旱轮作制,普遍实行一年两熟,部分

13、地区推行了一年三熟制:北方旱地复种轮作和间混套作有较大发展,广泛实行两年三熟,部分地区实行了一年两熟,加上间作套种大发展,用地程度更高。在养地方面加强了人工施肥养地。在土壤耕作方面,北方早地也总结了、“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秋耕宜早,春耕宜迟”的新经验。五、现代集约耕作制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剧增与现代工业的发展,化肥的突起,进入现代集约耕作阶段。其特点是在单位土地上密集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装备,以较多的物质能量投入获得较多的农产品,人工施肥、灌溉代替自然养地。大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装置,推进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提供化肥和农药,推进了农业化学化进程;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也有了进步,提高了农业

14、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20世纪30年代培育了杂交玉米,从此大量杂交良种的出现,开始了农业史上的绿色革命。目前我国玉米杂交种广泛应用于生产中。下面列举部分目前可在山西种植的玉米杂交种:适宜山西北部高寒冷凉山区种植的普通玉米品种:极早单2号、忻黄单78、晋单43号、晋单44号、利玛28、并单6号等。适宜山西北部平川区、中部丘陵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并单5号、忻抗14号、强盛12号、屯玉8号、同单34号、忻黄单84等。适宜山西中部平川区春播种植的玉米品种:屯玉42号、大丰5号、潞玉13、强盛1号、农大84、大丰2号、潞玉13、泽玉2号等第三节当代高科技栽培技术一、无土栽培凡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

15、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不用基质而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一)无土栽培的优点有:1、可以在大型工矿区、海滩、沙漠、盐碱地、严重退化土壤地区等一切不宜农业耕作、无产低产地区和太空农业、海上及水下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2、生产蔬菜、花卉和高档瓜果供应特需,反季节栽培,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二)无土栽培的方式有:1 .水培又称水耕栽培,其显著特征是能够稳定地供给植物根系充足的养分,并能很好地支持、固定根系。2 .基质培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岩棉培现在世界上已有90%以上的无土栽培用岩棉作为基质培育或固定植株。但由于岩棉在自然环境中不易降解,造成环境污染,现在多采用轻石取代岩棉作

16、为基质。(2)沙培河沙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用洗净的砂作为基质,这是一种投资少、效益高的无土栽培形式。(3)混合基质培根据当地基质的资源选择物理性状不同的基质,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综合各自的优点,为作物根系提供一个营养充分、水分适中、空气持有量充足的生态环境。3 .气翁培无土栽培技术的新发展,它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洒施于植物根系的一种无土栽培形式。气雾培是将作物系悬在栽培床部,周围空间封闭,使根系生长在充满营养液的气雾环境里,解决了根系从溶液中吸收营养与氧气供应的矛盾。4 .立体栽培无土栽培因其基质轻,营养液供应系统易实现自动化而最适宜进行立体栽培。近年,应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立体栽培形式主要有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古代文学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