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权问题的经济学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女权问题的经济学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女权问题的经济学思考【摘要】女权问题表面是个政治问题,本质是个经济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男女权利不平等的产生内在根源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对女权提高的有利因素以及进一步增进女性社会地位的必要条件。从社会和谐发展角度,最为重要的是在两性同权基础上实现两性劳动要素组合的帕累托最优,支持男女同权,但反对男女同质。【关键词】票赋论比较优势偏好经济基础知识智力因素帕累托最优男权社会占据了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时期,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歧视、玩弄、残害妇女的传统偏见和习惯势力,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家庭各个方面权利严重不平等。近代兴起的女权运动,其核心是追求法理上权利平等
2、。反对女性歧视,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使她们具有与男子同等的地位,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女权运动是对上层建筑或者社会意识中对女权压迫的挑战。那么,什么是产生男女社会权利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在原始社会最初阶段,曾有过母系氏族,也就是说,女性的社会地位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低于男性。那么,为什么会转变为男权社会呢?我们采用经济学理论来做分析,前提是我们将男女看作两个不同国家,依据国际分工理论来类比历史上的男女分工。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是有差异有丰有歉,要素的丰歉会直接影响该国的国际分工情况;李拓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
3、),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类比到男女两性群体,男女的客观生理(主要是体力和生育功能)、心理偏好(男性更勇敢果断外向、女性更柔和温婉内敛)等差异是客观存在,可以看作是要素或赋差异;在体力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农业社会里,生产同样的社会产品,男性劳动生产率更高,也就是拥有比较优势,而女性在产品生产中没有比较优势,更多的是生儿育女照顾内务,两性分工依据其禀赋和比较优势自然形成了。于是,男性创造的经济价值显著地高于女性,女性只能依附男性,这就是女权降低的经济基础,也就是内
4、因。“牛郎织女”的故事描绘的“男耕女织就是当时根据两性要素或赋和比较优势进行的劳动要素配置的场景。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男女经济能力决定了其政治地位,男性垄断了经济生产后进一步控制政治资源,“男主外”的社会意识逐步形成。依赖于农业社会的生产条件,女性无力反抗,在交易成本几乎为零的状态下,男性加强对女性权利的剥夺和不当控制,正如“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所言,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庸,受男性无条件支配。所以说,男性主导社会经济并获得政治地位之后对女性的左右和不当控制是两性权利不平等产生的外因。这与现代美国的温特尔主义”国际分工思想的逻辑似曾相识。即使在现代,我们依然能看到农业
5、社会遗留下来的男女分工和女性歧视的影子。体力劳动仍然占经济生活主导地位的农村中,女性依然难以摆脱依附于男性的“内人角色。在笔者家乡胶东农村方言中,女人被男人称作傕家里”,家里来客人,女人几乎还是不允许上桌吃饭的,要等客人吃完后收拾下去吃剩菜剩饭。男人承担交际角色上桌喝酒吃饭,女人则负贲内务后勤杂役,不宜抛头露面,这儿乎是男女不平等社会的“活化石。女权主义是随着近现代三次产业革命在全球的推广、世界各国宏观经济基础(生产力)陆续变革而产生和扩展开来的。一方面,从经济社会整体变遹来看,机械设备、电子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应用,辅助和替代了大部分体力劳动并产生了大量脑力劳动要素的需求。从宏观整体来看
6、,女性的先天体力弱势不再那么影响分工,女性可以参与的生产劳动大幅增加,女性比较优势伴随生产力水平提高而提高,经济活动的适应性发生了质变,创造经济价值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女性由于其细腻严谨耐心等心理天赋已经在很多领域展现出特定比较优势甚至超越男性的绝对优势,比如银行、会计师、医护、教育等。另一方面,由于女性参与社会分工机会增加,微观家户中女性个体的经济能力越来越高,决定了其家庭政治地位的提升,“男主外女主内”模式被逐步突破。现代家庭中,女性收入高于男性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家庭经济基础的根本性变化使家庭政治中男性不再拥有唯我独尊的独裁权利,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庸。事实证明,现代宏观经济基础下,两性在生
7、产能力、管理能力上的差异不断缩小,女性能力也被重新审视,最终,这种变化引发了社会意识变化,“妇女能顶半边天意识逐步增强,唤醒了女权意识并形成潮流,反映在上层建筑层面就是男女同权的逐步确立。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女性群体的生产生活比较优势变化和经济能力提升是促进实现男女权利平等的根源,那么扩大和巩固女性经济地位就还要依赖以下要素:第一、在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乡村地区持续推进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减少乡村生产生活对体力劳动要素的褥求,创造更多发挥女性比较优势的岗位和行业。第二、技术差距贸易论表明,通过技术提高可以改变分工中的比较优势。现代经济活动中,智力技术要素正在取代体力成为更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
8、并没有研究表明男女在智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受教育就业水平高地区男女经济贡献差距也越小,2016年“三八妇女节前夕,上海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得出一项上海女性人才贡献率研究结论:2000年以后随学历提高女性贡献率一度反超男性,虽然2005年以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男性人才贡献率才逐步超越同水平的女性,但差距不到1个百分点。另外,众所周知,城市女性受教育高于乡村,而收入水平也高于乡村地区,权利平等水平也高于乡村地区。既然提高广大女性技术智力水平对女性经济活动比较优势提高有决定性意义,就要保证女性的教育公平,特别要给予贫困地区女性更多受教育支持。第三、创造和平稳定法治化的社会生活环境、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提
9、高更有利于女性比较优势的发挥。动荡的社会环境对体力魄力胆识的要求更高,女性处于弱势更容易受压迫并成为受害者。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女性群体的社会经济能力和合法权利可以得到好的保障。但我们必须承认男女天然有别,男女权利平等的目的不是让女人变成跟男人一样,只是为了女性可以自由的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所以女性不必逞强过度追求经济政治上对男性的逆袭,避免男女同质化竞争误区是有必要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在法权平等下,根据不同国别地区实际情况探索的男女搭配帕累托最优模式,实现男女资源配置的均衡才能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提高国民幸福水平。而且具体实践中,也确实不意味着经济发达教育公平社会文明程度高,女性参与社会经济政
10、治活动意愿就必然更高,就与男性竞争。:首先,女性的主观偏好对其社会角色职业偏好有很大的影响。据报道,心理科学杂志(PSyChOlogiCalSCienCe)的一篇论文给出了一个反直觉的结论:一个国家在性别平等方面做得越好,大学专业的性别结构越失衡。研究者发现,设想中的“性别平等指数越高,两性在专业选择上差异越小”并没有发生;恰恰相反,在性别平等上公认最为前卫的芬兰、挪威,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女生比例只有大约20%,在67个地区中位居末尾;而在阿联酋、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性别平等指数垫底的国家,女生在科技工程数学学生中所占比例将近40%,再看Fl本,在法律上早已经实现男女同权,政治民主化
11、水平也很高,但现实是男女就业和社会活动参与度比例悬殊。据报道,2016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当年有关各国男女平等指数的报告书显示,日本在世界144个国家中排名111位。日本男性和女性在教育、健康等领域的差别相对较小,但在经济和政治两个领域的差别则非常明显。日韩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弱势,但在家庭生活中比较强势,尤其韩国女性,在家庭财权、子女教育和家庭政治决策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裁决权,Fl本男性职员工资大都要上交夫人保管,男性在外辛苦赚钱也只能从夫人手里领取等花钱,甚至有些公司直接把男职员工资发放进其夫人账户。表面看似男女不平等,但换个角度看,未尝不是社会劳动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两性劳动
12、的均衡化配置,是对男女先天优势价值的彻底化实现,也切实为日韩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当然,世界各地两性文化和心理偏好也有所差异,特别是欧美国家女性更为积极外向,这种配置模式在其他国家可能并不适用。以上表明,即使在发达经济体的知识女性中,由于女性思维特点、霜求偏好与男性有明显差别,这直接影响了其社会角色选择,这与男女权利平等水平、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并无直接关系。综上所述,无论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还是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来看,历史上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源于特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女性创造经济价值能力的弱势,并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不断被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所利用和放大。随着社会经济基础和文明程度的提
13、高,女性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从而推动社会地位的提高,最终获得了同权成果。但男女平权,不等于男女同质化,要避免此误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就是两性均衡的最通俗化表达。实现两性劳动配置优化也是优化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部分,影响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效率。正如某知乎女网友的理性呼声:“社会分工不同,让专业的人干擅长的事,相互认可,等价交换。家庭里也是这样的嘛我们不追求平等,因为从来没有察觉到有不公的对待。我们不否认男性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也明白自己在其它方面的优势。社会效率最大化原则要求发挥两性协同效应,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社会公平原则要求继续推进男女同权的同时避免男女同质化误区。今后,两性需要在充分尊重天然差异和贯彻同权前提下,探索并形成符合时代特点的和谐的两性关系,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参考文献】1女性主义思潮导论华中师大出版社(美)罗斯玛丽2002年.2日本社会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李国庆2004年.3人民网日本频道(http:/4搜狐新闻(http:/5知乎网友留言(https:/6新浪看点(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