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市农业绿色高质高效整市制创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x市农业绿色高质高效整市制创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 关于XX市农业绿色高质高效整市制创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绿色高质高效整市制创建是加快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路径。我市是全国3个整市制创建市之一,为全面了解掌握创建情况,进一步推动深化创建工作,4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鸿杰率调研组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查看了云梦县、大悟县部分专业合作社、创建基地等,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县政府和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并征求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创建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20XX年是实施XX市农业绿色高质高效整市
2、制创建五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的第一年,市政府及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强化政策支持,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大力开展“十大行动”,如期建成9个万亩核心示范区,顺利实现“四个一批”目标任务,创建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为完成五年行动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1、建成了9个万亩核心示范区。其中,XX、应城、安陆、XX各建成1个优质水稻万亩核心示范区,XX建成1个优质小麦万亩核心示范区,XX、云梦各建成1个蔬菜万亩核心示范区,大悟建成1个茶叶核心示范区,孝昌建成1个桃产业万亩核心示范区。全市绿色高质高效辐射区水稻达到40万亩,小麦10万亩,蔬菜8万亩,桃5万亩,茶叶10万亩。2、
3、集成了一批绿色技术模式。XX、应城优质水稻万亩核心示范区重点推广稻鱼、稻虾共作、水稻“一种两收”、“一水两用”等高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模式化栽培、病虫绿色防控、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绿色技术,加快推广机械深松耕整、秸秆粉碎还田等标准化作业技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高产高效种植种养模式。大悟茶叶核心示范区积极推广沼茶绿色循环生产技术模式,全面实施绿色防控、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进无性繁殖优良品种、“四机”(机耕、机修、机采、机防)和测土配方施用有机肥等先进实用技术。 3、打造了一批绿色高效典型。XX优质水稻万亩核心示范区以XX香润生态农业公司为主体,在陡岗镇建立了小麦-香稻(XX
4、黄毛粘)模式的万亩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达到321.65公斤,比传统种植区单产提高了5%以上,辐射周边10万亩水稻 生产,实现提质增效3%以上。安陆市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平均亩产700公斤,节本增效5%以上,带动全市节本增效2%以上。云梦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以四季长青蔬菜种植合作社为依托,创建5000亩“田云香绿色蔬菜”,实行“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用药用肥、统一组织销售、分户经营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连片种植。孝昌县桃产业万亩核心示范区20XX年已经完成新建桃树基地3000亩,改造低效桃园7000亩,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85%以上,产品安全合格率100%,
5、辐射全县桃树种植面积6万亩以上。4、创建了一批优质特色品牌。在国家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已打造出中华孝文化名茶XX红、XX名桃七仙红桃、XX名藕楚荷香莲藕等公共品牌。XX、XX、云梦、安陆等地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了XX香米、“德安府”香米、“黄香乐”大米、“XX虾香稻”、“梦之芹”蔬菜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其中“XX香米”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大悟县全县共有8个茶叶企业、10个茶叶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5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孝昌血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已被受理。 5、培育了一批带动
6、力强的经营主体。我市通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 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出台支持政策等方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各地涌现一批带动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XX培育了香润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官湖生态农业公司等16个主体,依托主体提供专业化、社会化农技服务,提升创建层次和水平;安陆市以禾丰公司在棠棣镇流转的6000亩土地为基础,开展水稻全产业链融合行动,培植水稻产加销全产业链主体5个,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二、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虽然我市的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在开局之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1、队伍力量有待提升。一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职
7、业化、现代化水平较低。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规模偏小,综合实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三是基层技术人员出现断层,老龄化严重,后备力量不足,农业信息化程度低,原有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难以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性化、全程化和综合性服务需求。 2、农业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农村林、田、水、路、电、信息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难以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现代农业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不愿投入、不敢投入,也没有足够能力投入。3、产业融合有待深化。农业新业态发育不充分,农村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互联网+农业的应用程度不足,覆盖面较低,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8、有待进一步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产业链条不长,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化程度、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不高。4、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大。在财政支农、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三、进一步推进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实施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绿色发展的有效实践,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创建工作。 1、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地方特色。一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我市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功能和市场 条件等,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和彰显地域特色的原则,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二是要明确创建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围绕优质稻产业、优质棉产业、蔬菜产业、茶叶产业等我市9大优势产业做文章,进一步优化绿色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绿色产业格局。 2、加大政策支持,增强工作动力。一是加大资金支持。要抓住中央加大支持农业发展的有利机遇,策划申报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涉农项目和资金;市、县两级财政要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和奖励基金,并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