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舟”意象看孟浩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96346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舟”意象看孟浩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舟”意象看孟浩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舟”意象看孟浩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舟”意象看孟浩然.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舟”意象W孟浩【摘要】孟浩然在诗歌的意象选择中大量使用了舟船意象,舟船既是他生活经历的见证,心境的写照,也更是构成其清远闲淡的行文风格的主要因素,使其诗歌独具魏晋之风。【关键词】舟;孟浩然;清淡闲远“舟”意象在孟浩然诗中出现频率极高。舟船意象在孟浩然诗中意象使用占很大的比例,据笔者统计,总计268篇作品中舟船意象至少出现73次,占有26.87%,超过四分之一,并且在各体创作中均有所用。“舟作为经典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出现并不罕见,但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在浩然诗中也绝非偶然。一、“舟”行一生1、借舟以行“舟”是孟浩然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以舟为脚,而舟”在水中之以济不通”之利让其直接衍生出仕以“兼济天下

2、”之寄寓。舟“以济不通”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而出生在襄阳“环江带山东抵邹Bg而汉涌诸水滔滔东注,西距陇蜀而秦蓝诸山段叠相连。南接相互而汉江如带,北枕唐郑而望千里的浩然.更是“惯习野人舟”,尽享“日夕弄清浅,林端逆上流”之趣。舟楫是以涉川谷的工具,也在孟浩然诗中成为兼济天下的1利涉之物。在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以“欲济无舟楫”表达了他兼济天下的情怀,可见诗人在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的隐居生活中绝非完全忘情世事,他在三十岁左右所作书怀贻京邑故人中明显表现了诗人闭门苦读书正是怀着出仕之心,言亟念出仕,早日飞腾之愿。因此在开元十二、三年间,因玄宗在洛,便往洛求仕,言“迟而为舟揖,相将济巨川”后

3、于开元四五年赴京应试。2、漂泊无成与纵情自由的纠缠在孟浩然的诗作中,舟游是作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放浪江湖、纵情山水显示人品的高洁。如诗人在遭遇打击后为自我宽慰所写的经七里滩,他自视清高,认为自己有千金之资,此千金非为钱财,实为对知识分子操守的种坚持。“五岳追尚子,三江吊屈平”明确表示诗人出游山水表达对隐土的追崇,对高洁自守的追求。他沉浸在越地的奇山秀水中,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器。“挥手弄潺没,从兹洗尘虑”表现得十分洒脱。可是,“时光牵利舸,春淑覆柔条,舟随水流,也是时光流走的见证。夜泊宜城界中的一句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以开阔的意境更衬孤舟之飘零,“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远离家乡只能赖着水

4、边沙鸥为伴,极言客子之孤独寂寞。诗人一生没有取得功名,长期过着隐居生活,但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他封政治是始终抱有热情的,到了晚年还为自己的政治遭遇鸣诉不平“犹怜不调者,白首未登科工方面有着欲济无舟楫”的政治热情,另方面又追求舟行的自由生活“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鹫”这种出仕与隐逸的矛盾几乎支配了他的一生。二、舟上行文孟浩然一生布衣,游览名山胜水,不仅是他官场失意的无奈消遣,更多是其自身对舟行之乐的偏爱。这就是他与陶渊明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诗歌中表现出对ED园生活的享受的倾向很少,不好静谧生活。他湖山多兴发”在面对山水风光时有种发乎本性的亲近和愉悦之情。这种融于自然的性格

5、,追求变化的生活意趣的个人性情构成了其诗作的主要风格,不仅在行舟游览的诗篇中,在大多数诗篇中也都给人一种舟上行文的清淡闱远之感。1、对变化的敏感长时间的舟行经历,在看似水平如镜中移动,实则随舟船的摇曳在碧波荡漾中,所观之景富于变化。诗人在这种转瞬即逝的微妙变化中练就出通达的感官知觉,极为敏感细致。对自然的敏感一方面体现在对自然变化规律的把握上,如彭蕊湖中望庐山中,多年行舟游玩的他对“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特别敏感,预见了明日的一场好风,故挂席”等候天明即扬帆“眇漫平湖中,一方面还体现在对时节推移带来的细微的环境变化也十分敏感,如“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与“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这种藏于不

6、变的表象中的周而复始的变化。2、行进式的叙事性强孟浩然的诗带有很强的叙事性,很少穷形极相的描写和强烈奔放的情感抒发,把人生的种种感受融入物象之中,给人一种平和之感。入峡寄弟一诗在时间的顺相延伸中表现情绪的发展变化。作者自身的活动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动在不断进行转换,情感也在所描写的景观变化中里暗中发生转移。意境中的时间和空间出现的多层次转换给人的心灵给更大的解放和自由,强烈的感情往往便会冲淡,这是孟浩然的诗给我们以一种平和之感的重要原因。但细细品味之,孟浩然诗作在这种流动转换呈现一种闲远的雄浑气象,在平和中深切真挚之情感的蕴含。该诗先言昔日闭门读书和后言其求访之艰辛,这种对比转换恰与诗人多年苦读意

7、在求仕却无所收获的苦痛暗合,极言理想破灭的失意无奈。接下来的几句更是融情入景,“无夕不闻猿既是实写三峡一带常有高猿长啸的实景,也是诗人心中“衔怨而心悲,闻缘而泪下”的虚写。对自然变化敏锐的感觉和很强的似舟行般叙事性表达都体现了他和自然融为体的审美意趣。始终同舟一体一起移动,在他的诗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与自然相融的一体感。他的诗歌没有特别出彩的字、句,就像是闻一多先生所说的,不将诗味筑在一联一句中,而是将他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孟浩然穷人生遭际的体验来描绘即目所遇之景,凭着纤细敏感的审美能力,会通景与情,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将情感和叙事很好地糅合在了一起,通过整首诗传达出来,给人一种“微云淡河

8、汉,疏雨滴梧桐”的“清淡闲远”之感。三、舟”言尚玄慕远的魏晋特质在王士源所撰的孟浩然集序”中我们看到了个“好乐忘名酣于饮酒而不赴有人引荐之约,和王昌龄相聚宴饮竟不顾自己身上多年将愈之疾,“食鲜疾动”而亡,“行不为饰,动以求真,故似诞;游不为利,期以放性,故常贫”的孟浩然。尽管有着仕宦之心,但面对仕途的小难,官宦世界的矫饰是却步而退的,在“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的舟行中寻求精神的宣泄,因而在舟行兴发的诗歌中展现出其性格中非常散诞、疏懒、高傲绝尘的面,也决定了孟诗中形神会通的写作状态,情与景直接契合,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创作状态中展现时空流转的清淡闲远的意蕴。虽然他生较平和的,创作题材、表达内容也因之较为单一,“才虽浅窘”,“然语气清凉,诵之有泉流石下,风来松下之音”,和同时期的山水诗人王维相比,虽然没有宏大玄妙的佛境,但“闲澹颇自成局”,独具魏晋遗风。【参考文献】1深泽一幸.诗海捞月一唐代宗教文学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4.2李静,孟浩然.近体诗意象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电子 > 室内分布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