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如何发挥驻守社区干部作用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如何发挥驻守社区干部作用的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如何发挥驻守社区干部作用的思考在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背景下,就市区干部驻守社区的意义、角色担当及成效检视等做深入的科学分析,如何充分运用驻守工作机制优势,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作为街道社区党组织,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涵盖的范围广,内容多,涉及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发挥党建引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驻守社区,真正增强社区工作力量。就是要突出发挥政治引领、联合协商、示范引导、评比考核等作用,促使党员干部在驻守社区工作中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干部驻守:“融合治理”的现实与
2、诉求基层社会的发展和有序治理即“善治”,从历史到现在,事实上均需要有“引领者”。新时代倡导干部下沉,不仅符合“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的历史经验及逻辑,更重耍的是,旨在破解转型期基层因缺乏必备资源,以及群众自治能力不足所导致的难题。开展驻守社区干部进社区有利于解决基层治理人才缺失问题。人才流动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变迁,人力大规模流动势所必然。人是发展的主体,人才外流使得基层难有活力。干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不仅担当起引领基层发展和重塑基层组织的助力角色,对缺乏能人带动的广大基层社区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人
3、才回流”作用。在社会组织参与度低、基层组织公信力及领导水平难有提升的时候,下沉干部的积极作为无疑为基层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常态化驻守社区过程中,党员干部的言行就是群众的标杆,只要党员带头干,群众就会跟着干。在职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普通党员和社区居民的身份融入社区、融入小区参与基层治理工作。要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身边的人。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要引领社区群众正确认识当前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为社区治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角色定位:“多维一体”的作为与担当“驻守”的着力点在于提升基层治
4、理能力,不是简单地落实政令。因此,下沉干部必须做好自身角色定位。俗语讲,“宁带千军万马,不带十样杂耍”,到基层工作,实属不易。在人才资源欠缺、民众诉求多元的环境里打拼,驻守干部需“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般地努力作为,要有多维一体的角色定位和担当。驻守干部大多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到社区报到,领取和完成工作任务。由于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工作单位、岗位职责、家庭情况均不相同,所以在职党员要结合本职工作和自身实际,“量力而行”参与社区工作,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参与或者胜任工作可以向社区党组织进行报备,以便社区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力求取得实效,避免出现“一报了之”和“空挂”现象。社区治
5、理靠大家,需要居民共同参与。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群众和组织的力量是强大的。驻守干部不能“孤军奋战”,要团结其他党员积极带动身边居民为社区治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激发基层社会活力,推动广大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党员先动起来,组织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以此带动群众、企业、社会组织、辖区单位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发挥好集体的力量,合作共治,才能实现党群联动、政社联动、居民互动的良好格局。成效检视:“向下用力”的核心和节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欲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是改善基层治理。如何“向下用力”可成为检视驻
6、守效力的关键点。驻守干部要认真履行“八大员”职责,要经常性地走访居民、业主委员会、辖区企业及市场主体等,主动与群众沟通,拉家常,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搭好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协商议事会等,了解群众最真切的想法,及时掌握社情民情动态。要充分利用社区QQ群、微信群等平台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对搜集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准确把握群众基本需求,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遇到困难时要冲锋在前,直面挑战,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多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以“钉钉子”的精神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群众有需求、党员来回应、社区有措施,件件抓落实、群众得满意”的闭环效应。社区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爱心帮扶、治安巡逻、安全巡查、矛盾纠纷、普法宣传、交通劝导、健康服务等志愿岗位,适时发布工作任务和志愿活动。驻守干部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和特长来认领具体服务事项,开展治理工作。党员既然沉下来了,就要责任上肩,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不能只是“做做样子、喊喊口号”,简单的留下“工作痕迹”。开展工作要有实效,要看得见成果,要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带动辖区更多的居民加入社区建设的队伍中来,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