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概况.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89347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机电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机电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机电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机电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机电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电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概况.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章概述i.i机电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开展概况控制的根本概念“控制(COntroI)”这一词,如今已相当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如温度控制、微机控制、人口控制等。所谓控制,其定义是:”为到达某种目的,对某一对象施加所需的操作”。含有“调节、调整”,“管理、监督”,“运用、操作”等意思。在上述定义中所说的对象,是指物体、机器、过程或经济、社会现象等一般广泛的系统,叫做被控对象。对于想实现控制的目标量,比方电动机的转速、储水容量水位、油压缸中活塞的位置、炉内温度等叫做控制量,而把所希望的转速、水位、位置、温度等叫做目标值或参据量。根据产生控制作用的主体的不同,控制可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由人本身通过

2、判断和操作进行的控制叫做手动控制。例如汽车的驾驶,司机为到达目的地,需要根据路况和车况不断地操纵方向盘;又如人的行走、抓放物品等行为也都可称为手动控制。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自动控制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数控车床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化学反响炉的温度或压力自动地维持恒定,雷达和计算机组成的导弹发射和制导系统自动地将导弹引导到敌方目标,无人驾驶飞机按照预定航线自动升降和飞行,人造卫星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等,这一切都是

3、以高水平的自动控制技术为前提的。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总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是需要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一恒定值,例如温度、压力、液位等,也可要求按照某个给定规律运行,例如飞行航线、记录曲线等;而控制装置那么是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的机构的总体,它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开展初期,是以反响理论为根底的自动调节原理,并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

4、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以及其他基于反响原理的军用装备,而进一步促进并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开展。到战后,已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这就是以传递函数为根底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现代应用数学新成果的推出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适应宇航技术的开展,自动控制理论跨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一现代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系统的控制问题,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方程为根底的时域法。目前,自动控制理论还在继续开展,并且已跨越学科界限,正向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为根底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机械与控制有史以来,

5、机械可以代替人类从事各种有益的工作,弥补了人类体力和能力的缺乏,在各个方面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从机械的开展史可看到,机械的开展和进步与控制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机械运转本身,广义地讲也可称为控制,只有配备一定的控制装置才可以到达某种较复杂的工作目的(尽管这种控制装置最初是通过纯机构来实现的)。另一方面,机械的广泛深入的应用,也促进了控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例如,作为工业革命象征的蒸汽机当时主要用于各种机械驱动,为了消除蒸汽机因负荷变化而对转速造成的影响,19世纪末詹姆斯瓦特创造了离心调速器。但离心调速器在某种使用条件下,蒸汽机的转速和调速器套筒的位置依然会周期性地发生很大变化,形成异

6、常运转状态。蒸汽机和调速器能单独地各自稳定地工作,为什么在组合的情况下就出现不稳定状态呢?这一问题促使人们展开了相关研究和探索。直到19世纪后半叶麦克斯韦提出了系统特性以及劳斯胡尔维兹发现了系统稳定工作的条件(稳定性判据)后上述问题才得以解决,这也可以说是控制理论的开始。生产工艺的开展对机械系统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为到达工作目的,使得机械己不再是纯机械结构了,更多的是与电气、电子装置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机电控制系统。例如,一些精密机床要求加工精度达百分之几亳米,甚至几微米,重型镇床为保证加工精度和光洁度,要求在极慢的稳速下进给,即要求在很宽的范围内调速;为了提高效率,由数台或数十台设备组成的

7、生产自动线,要求统一控制和管理等。这些要求都是靠驱动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机械传动装置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由此也可得出机电控制和自动控制的关系:自动控制是以一般系统为对象,广泛地使用控制方法进行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而机电控制就是应用自动控制工程学的研究结果,把机械作为控制对象,研究怎样通过采用一定的控制方法来适应对象特性变化从而到达期望的性能指标。机电控制系统的开展概况机电控制系统的开展按所用控制器件来划分,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最早的机电控制系统出现在20世纪初,它仅借助于简单的接触器与继电器等控制电器,实现对被控对象的启、停以及有级调速等控制,它的控制速度慢,控制精度也较差;20世纪30年代控

8、制系统从断续控制开展到连续控制,连续控制系统可随时检查控制对象的工作状态,并根据输出量与给定量的偏差对被控对象自动进行调整,它的快速性及控制精度都大大超过了最初的断续控制,并简化了控制系统,减少了电路中的触点,提高了可靠性,使生产效率大为提高;20世纪4050年代出现了大功率可控水银整流器控制;时隔不久,50年代末期出现了大功率固体可控整流元件晶闸管,很快晶闸管控制就取代了水银整流器控制,后又出现了功率晶体管控制,由于晶体管、品闸管具有效率高、控制特性好、反响快、寿命长、可靠性高、维护容易、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它的出现为机电自动控制系统开辟了新纪元。随着数控技术的开展,计算机的应用特别是微型

9、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又使控制系统开展到一个新阶段一一计算机数字控制,它也是一种断续控制,但是和最初的断续控制不同,它的控制间隔(采样周期)比控制对象的变化周期短得多,因此在客观上完全等效于连续控制,它把晶闸管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晶体管与晶闸管控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70年代初,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应用于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这不仅加强了自动化程度,而且提高了机床的通用性和加工效率,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的诞生,为实现机械加工全面自动化创造了物质根底。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由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搬运车等组成的统一由中心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加工自动

10、线一一柔性制造系统(FMS),它是实现自动化车间和自动化工厂的重要组成局部。机械制造自动化的高级阶段是走向设计和制造一体化,即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形成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完整系统,对产品构思和设计直至装配、试验和质量管理这一全过程实现自动化,以实现制造过程的高效率、高柔性、高质量,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lMS)O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机电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重要支撑技术,那么,什么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呢?“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是各相关技术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其中的wMechatronicsw是MeChaniCS(机

11、械学)与EIeCtrOniCS(电子学)组合而成的英语,是由日本机械设计杂志于1971年提出的。对于机电一体化,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几个较能反映机电一体化性质的定义如下:日经产业新闻:”电子技术的电子学与机械技术的机械学相结合的技术进步的总称.”富士通法纳克公司:“将机械学和电子学有机结合而提供的更为优越的技术。”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具有“技术”和“产品”两方面的内容。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机电控制技术和机械设计等技术、原理,使机电

12、一体化产品(或系统)得以实现、使用和开展;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是指机械系统(或部件)与以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系统(或部件)相互置换或有机结合而构成的新“系统”,且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性能。由此可见,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与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不仅促使生产经营模式的开展和变革,而且促进开发性能优越的、机电相结合的机械产品,创造新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手段,使系统(产品)高附加值化,即多功能、高效率化、高可靠性、节省能源,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大致经历了参数数显、硬件数控(NC控制)、计算机数控(CNC控制)、柔性生产系统(FMS)计算

13、机集成制造系统(ClMS)、虚拟制造系统(VMS)等过程,使加工制造技术与生产经营模式紧密结合,形成现代制造技术和系统。1.2 机电控制系统的一般构成机电控制系统一般由8个局部组成,如图1-1所示。图中,代表比拟元件,它将测量元件检测到的被控量与输入量进行比拟;“-”号表示两者符号相反,即负反响;“+”号表示两者符号相同,即正反响。信号从输入端沿箭头方向到达输出端的传输通路称前向通路:系统输出量经测量元件反响到输入端的传输通路称主反响通路。前向通路与主反响通路共同构成主回路。此外,还有局部反响通路以及由它构成的内回路。只包含一个主反响通路的系统称单回路系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响通路的系统称多回

14、路系统。各个局部的功能和作用如下。图1-1机电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测量元件职能是检测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加工状况等。这些参数通常有位移、速度、加速度、转角、压力、流量、温度等。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再转换为电量。比拟元件职能是把测量元件检测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的输入量进行比拟,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常用的比拟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电桥电路等。放大元件职能是将比拟元件给出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电压偏差信号可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组成的电压放大级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执行元件职能是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完成

15、特定的加工任务,如零件的加工或物料的输送。执行机构直接与被加工对象接触。根据不同的用途,执行机构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运作规律、性能参数和结构形状,如车床、铳床、送料机械手等,结构上千差万别。驱动元件与执行机构相连接,给执行机构提供动力,并控制执行机构启动、停止和换向。驱动元件的作用是完成能量的供应和转换。用来作为执行元件的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补偿元件也叫校正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串联或反响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其作用是完成加工过程的控制,协调机械系统各局部的运动,具有分析、运算、实时处理功能,以改善系统的性能。最简单的校正元件是由电阻、电容组成的无源或有源网络,复杂的那么用

16、STD总线工业控制机、工业微机(PC).单片微机等组成。控制对象是控制系统要操纵的对象。它的输出量即为系统的被调量(或被控量),例如机床、工作台、设备或生产线等。机电控制系统各组成局部之间的连接匹配局部称为接口。接口分为两种,机械与机械之间的连接称为机械接口,电气与电气之间的连接称为接口电路。如果两个组成局部之间相匹配,那么接口只起连接作用。如果不相匹配,那么接口除起连接作用外,还需起某种转换作用,如连接机床主轴和电机的减速箱,连接传感器输出信号和模数转换器的放大电路,这些接口既起连接又起匹配的作用。机电控制系统的根本工作原理是,操作人员将加工信息(如尺寸、形状、精度等)输入到控制计算机,计算机发出启动命令,启动驱动元件运转,带动执行机构进行加工。测量元件实时检测加工状态,将信息反响到计算机,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后,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实时地控制执行机构运动,如此反复进行,自动地将工件按输入的加工信息完成加工。1.3 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