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航空防安全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筑牢民航空防安全体系.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筑牢民航空防安全体系人民出行新需求要求民航全方位优化提升服务水平。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例提升,航空市场潜力巨大,民航发展仍处于成长期。人民对航空服务的便捷性、公平性和多样化、品质化有更高期待,要求民航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一、打造现代化民航治理体系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注重运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手段,大力破除制约民航要素资源配置水平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民航法规体系,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民航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章完善市场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
2、作用,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一套基于市场的、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二)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和完善民航法规体系,创新行政方式,深化简政放权,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三)打造民航智慧监管体系智慧监管是行业精准监管和提升整体监管能效的必由之路,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示范。以推进民航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创新行业监管和服务理念,按照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思路,全面打造民航智慧监管体系。(四)加强行业文化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密结合行业实际,努力构建以当代民航精神为核心的中国民航文化价值体系,增强民航文化软实力,为新
3、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厚重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二、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是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支撑。以突破资源容量瓶颈为重点,着力提升质量效率,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实施容量挖潜提升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和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发挥整体协同效应,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完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国家综合机场体系是支撑民航强国的重要基础。继续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突破枢纽容量瓶颈,推动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向更高质量迈进。(二)章提升空管保障服务水平空中交通管理是保障民用航空安全高效运行的中枢。以四强空管建设为总目标,强化基础资源保障,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行服务效
4、率,增强空管对行业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三)章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民航的基本条件和基础支撑。以提升数字感知、数据决策、精益管理、精心服务能力为目标,以数字为要素,以技术为支撑,统筹推进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航空运输系统基础底座,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服务、新能力,提升行业质量效益和放大发展动能。三、健全生态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基本形态。民航推进绿色发展已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坚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从技术、运行、市场机制等方面统筹推进行业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格局,不断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5、一)不断完善行业绿色治理体系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建立健全与落实高效利用资源、环境治理和生态安全要求相适应的民航政策标准。在各类专业政策标准制定中更加体现绿色发展要求。完善民航碳排放定价机制制度安排,加强民航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机制建设,引导各单位加大绿色发展投入。加强对行业绿色发展重大项目和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研究开展绿色融资项目实施和推广示范。(二)完善民航绿色发展能力支撑体系夯实民航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建立健全管理、督导、服务三位一体的行业绿色发展管理体系,充实机构人员,提升管理能力。组建绿色民航专家咨询委员会,集聚行业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扩充完善民航专家库。支持民航院校开展绿色民航学科专业建
6、设和教材开发,培育高层次复合型后备人才。鼓励民航科研院校与协会、企业合作,建立健全绿色民航相关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全行业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三)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航空公司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运营全链条、全过程,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引导航空公司持续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和机队结构,提高运力匹配度。提升航空公司运输组织能力,提高客座率和载运率,有效提升飞机能效。推行燃油政策优化、二次放行、油量精准化管理、飞机性能监控和节油改装、飞机减重等管理和技术手段,提升机队燃油效率。推动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机务维护维修体系,保证飞机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增强飞行员节能意识,增加飞行员节能驾驶方法等相
7、关知识培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施节能操作。(四)努力减缓民航业对环境影响完善航空碳减排管理制度。合理制定民航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和阶段性减排目标。按照国内国际统筹、目标措施同向、行政资源协同的原则,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和行业发展阶段的航空碳减排市场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支持建设中国机场碳排放管理评价机制,鼓励有条件机场开展近零碳机场、近零碳航站楼建设。推进可持续航空燃料常态化应用试点示范,加快推进技术、人才、标准等战略能力储备。四、筑牢空防安全体系以提高空防效能和行业运行效率为目标,以智慧安保建设为抓手,坚持法治化、责任化、协同化、智能化方向,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模式机制,构建职能科学、事权
8、清晰、指挥顺畅、运转高效的空防安全体系。(一)推进空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法治化建设,完善空防法规标准,推动立法计划实施。落实“放管服”要求,构建积极的空防安全文化。推进民航公安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完善航空安保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空中安保队伍建设,加大航空安保应急处置力度。落实责任化建设,推进企事业单位航空安保管理模式精准化,完善空防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企事业单位空防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安保信息研判和预测警务,提升航空货运安全保卫管理效能。创新机场平安建设综治模式,持续深化平安民航建设。(二)提升空防体系协同能力提升外部协同能力。促进国家层面空防安全工作体系建设,建立与相关部委、军队、地方政府等部
9、门的协同联动及空防反恐安全议事协调机制,构建空防安全治理新格局。建立健全境外航空安保风险防控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空安保合作平台。增强内部协作能力。加强与行业部门信息沟通,建立与民航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安全保卫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各级民航公安机关情报和指挥业务职能协同融合,完善各警种间的密切配合,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席会商、机场视频共享、业务协同、指挥决策。建设高质量航空安全员和安全监察员队伍,规范安保权责,强化机组整体协同配合,建立机组空中安保协同训练制度。(三)推进民航智慧安保建设建立智慧安保大数据应用协调机制,提升民航安保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推进民
10、航安保大数据建设和智能化应用。以数据、信息、情报为引领,建立“四纵三横两级”的民航安保“情指勤舆”实战运行工作机制。优化完善安全检查、空中安保、监管审计、机场消防、打防管控等工作流程,提高全国民航安保一体化实战能力。研究制定机场智慧安保系统及新技术应用指南等规章标准。研究推进全自助、半自助安检。五、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全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新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各种风险挑战,创造飞行安全新纪录,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深化改革卓有成效,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支撑国家战略的能力显著增强,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本实现了由运输大国向运输强国的
11、历史性跨越。航空安全创造最好纪录。持续安全飞行527O万小时,安全运送旅客27.3亿人次,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和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均为O,未发生重大航空地面事故,确保了空防安全,创造了新中国民航成立以来最长的安全飞行周期,安全水平国际领先。服务品质大幅提升。以航班正常为核心的运输服务品质实现根本性扭转,航班正常率连续三年超过8O%,服务质量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航空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不断提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综合机场体系更加完善,颁证运输机场241个,增加跑道41条,地级市覆盖率达到91.7%,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在册通用机场339个。空管运行保障能力稳步提
12、升,保障航班起降能力达到116O万架次以上。民航机队6795架,有力支撑了行业较快发展。质量效率持续提高。航班客座率、载运率和飞机日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中西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占比提升至44.4%,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通用航空发展环境加快完善,飞行总量(含无人机)超过28O万小时。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枢纽机场的运营规模和服务能力位居世界前列。“蓝天保卫战”成效明显,绿色民航加快推进。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占比提升至33%o国际航线895条,通航国家62个,有效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和人员往来。国产ARJ21顺利投运,C919成功首飞。形成与临空经济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在
1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民航责任担当。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成效显著。创新格局加快形成。局地、局企、局校等全方位合作成效显著,组建民航科教创新攻关联盟,首个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飞行校验平台、机场行李系统、大型空管自动化系统、民航客机全球追踪监控系统、跑道拦阻系统、D级模拟机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加快转化。治理能力明显提高。积极推进ul+10+N”深化民航改革工作总体框架实施,行业深化改革成效显著。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规划体系明确统一,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行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14、。同时,行业容量不足、活力不够、能力不强、效率不高仍很明显,民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关键资源不足,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面临容量和效率双瓶颈;二是在航空物流、通用航空、与国内制造业协同等领域仍有明显弱项;三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绿色低碳技术相对滞后,支撑引领民航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应对重大风险的系统性和前瞻性不强。六、发展指标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民航发展成果,将民航“十四五”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把握。2021-2022年是恢复期和积蓄期,重点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重大项目实施,抓紧推进改革,调控运力投放,稳定扶持政策,积蓄发展动能,促进行业恢复增长。2023-2025年是增长期和释放期,重点要扩大国内市场、恢复国际市场,释放改革成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加快提升容量规模和质量效率,全方位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参考资料:“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