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之我见.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J学生家I翻管中的生命教育之我见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该法第二章“家庭责任”篇中特别提到,父母应该“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我们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可是近年来学生跳楼事件时有发生:一初三男生张某被母亲扇耳光后跳楼身亡;一名19岁的高三男生因为玩手机跟父亲起了争执,一怒之下跳楼轻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很多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在我们成年人看来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比如考试没考好、作业没写完、被老师批评了等等。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孩子不珍爱生命呢?一、青少年轻生的原因分析(一)自我原因如果人长期沉浸于负面情绪和种种压力应激中,在一定时间内
2、得不到调节,本来只是短暂的情绪变化经过长期积累,就很有可能导致脑功能持久性的变化,引起抑郁症等疾病,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青少年大脑的前额叶未完善,不可能像成人一样冷静思考判断,易冲动。另外,抗压能力不强、个性偏执、自我评价片面、自我认知不准确、抗挫折能力差等因素也会导致轻生。(二)家庭原因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深刻的。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亲子关系紧张是导致北京市中小学生自杀的首位原因。有些家长期望值过高,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使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中,缺乏安全感,遇事容易走极端。有些中小学生家庭环境较复杂,家庭关系恶化,家庭冲突激烈,这些学生倍感孤独、无
3、助、痛苦、迷茫。更为重要的是,当孩子心理产生问题时,家长应给予适时的谈心疏导,然而现在的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却不会沟通,不懂得如何运用语言、身体动作、眼神等沟通艺术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从而错失了良好的教育时机。(三)学校原因繁重的学习任务、升学考试压力、同学关系及师生关系不融洽等因素均会导致学生产生不良情绪问题或心理障碍。还有隐蔽性较强的校园欺凌,让孩子生活在惶惶不安之中。调查显示,有自杀行为的学生中感受到学习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的占总数的33.0%。来自以分数论英雄的学习压力,过于注重学生考试的分数,严重忽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心理人格教育以及相关心理健康培养。所有这些原因当中,可以说家庭原
4、因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父母对孩子的最后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四)社会原因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获取信息的便利与信息的丰富,使得中小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多元价值观念冲突和碰撞令中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定位模糊。比如,缺乏动力目标意义的“空心病”在大学生中流行,“空心病”虽然彰显于大学,却滋生于中小学时期。另外,网络游戏和不良书籍的诱导及网络上某些消息言论的蛊惑,使得死亡在部分中小学生眼中成为无所谓的小事。二、生命教育方法探析(一)案例1:培养积极的压力观小明是一位初三的学生,马上就要参加中考了,可是最近的模拟考试考得很不理想,他觉得自己差劲极了,做什么都不行,自己要是考不上高中,人生就完蛋
5、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感觉人生无望,活着没有意思。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或者一个健全人格的孩子,首先就是要培养积极的压力观。其实每个人都有压力,如果家长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压力、如何看待成败意味着什么,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他会认为我如果失败,我就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价值的,那么他就形成了错误的认知。他的这种压力源其实并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对压力错误的看法。情绪ABC理论认为,事件本身的发生只是带来情绪和行为结果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比如同样是考试失败了,甲同学认为一旦失败,就证明自己是无能的,必须要考到好成绩才有美好的未来。这样错误的认知导致他否定自己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
6、中缺乏乐趣和动力,不利于自己考出好成绩。乙同学认为这次考试失败,正好检测出自己不足的知识点,提醒自己复习不到位的地方,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这次的失败为下次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这样认知的结果就使乙同学今后查漏补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努力积极,更有利于自己考出好成绩。同样是考试失败,却带来了不一样的结果,关键就是认知不一样。如何培养积极的压力观呢?1 .帮孩子识别错误的压力认知,并给出反例予以纠正错误认知有三个特征:以偏概全、绝对化、糟糕至极。比如窠例中的小明认为“我差劲极了,做什么都不行”就是以偏概全,他没有看到自身的优点,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行。他说“考不上就完蛋了”是绝对化地把考不上等同于完蛋
7、。就算在高考这条路上失败了也不代表人生路上的失败。他说“人生无望了”是糟糕至极的想法,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一次考得不好而已。当孩子有这些错误认知时,家长能给予积极的引导,让他看到压力背后的积极意义,压力就会变成动力,助力他的成长。2 .挫折教育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小时候他哭一哭、闹一闹,家长没有原则地迁就妥协,他就会得到想要的。长大后,孩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觉得不能再退让了,可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要他改谈何容易,他觉得哭闹不发挥作用,他就拿生命要挟家长,家长悔不当初也晚了。还有一些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挫折就是打压孩子,打压多了承受力就强了,总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来数落自己家孩子的种
8、种不好,以至于不少孩子的遗书上写出了这样的话:“我活着就是父母的累赘,我什么都干不好,我无药可救了。”这样的打压最终会压垮孩子。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制造困难打压孩子,而是要给孩子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家长要给孩子在这个最近发展区里面设立目标,这个目标下挫折都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这些挫折可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家长切忌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相反,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方法或方向提供给孩子,指引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解决和摸索,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挫折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喜欢
9、自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积累更多的应对挫折的知识经验,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抗击挫折中健康成长。(二)案例2:给孩子情感支持小兰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她感觉班上的同学以成绩好坏来对待朋友,自己成绩一般,在班级很孤单,特别渴望有亲密的朋友。她跟妈妈说过自己的感受,可是妈妈说友谊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学习搞好。妈妈总是让她不要乱想,总和她聊学习的事情,她感觉越来越和妈妈聊不到一块儿去,感觉这个世界太孤单、太没意思了。青春期是获得社会情感技能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选择轻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感受不到来自家庭、学校的爱和温暖,对世界没有一丝留恋。本窠例中的小兰在学校和家庭里情感上都缺乏支持。现在很多家庭太强调
10、孩子成绩好坏,不强调情感,其实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情感。她需要家长把她当一个真正的人去看待、去尊重。家长需要传递给她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怎样给孩子情感支持,让他珍爱生命?1 .陪伴孩子,帮孩子寻找价值,热爱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价值,但是如果家长不给孩子机会去寻找,也许他永远都不会发现原来我擅长弹钢琴、打羽毛球、游泳所以陪伴不只是围绕学习考试的陪伴,而是可以陪孩子去各种场合,带他进入不同领域,观察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点,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要引导孩子向自身感兴趣、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人生能够获得长远发展的方向发展。这样,多元化发掘孩子的价值,不至于让孩子单线发展,发展不好就
11、没有成就感,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做傻事。2 .学会耐心倾听倾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从而让沟通更加顺畅,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与其喋喋不休地唠叨,不如什么都不说,只做好“听”这件事,孩子并不一定需要你给他建议,道理他可能都知道,只是想找个人听他的心事而已。当孩子说出来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情绪就能得到舒缓,就会感觉这个世界至少有人能听他、理解他。老师和家长应学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把更多的表达权交给孩子,用眼神和身体动作给予孩子鼓励,通过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培养其良好的心理,激发无限发展的潜能。3 .尊重并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己经进入青春期早期,要尊重他的选
12、择。可以给他做参谋,这件事有几种结果,你选哪个?家长是引导,可能孩子选了一条你不合适的,甚至明知有坑的路,家长也不能代替孩子做选择,规避所有的错误,有些路必须他自己走,哪怕跌跟头,这也是尊重他,给他成长的必经之路。(三)案例3: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初一男孩小杰的父母常年在外,给了小杰一个手机方便联系,可是他却迷上了网络游戏,后来因为成绩下降得厉害,母亲没收了手机并回来陪伴孩子。但是孩子又瞒着家人夜里起来偷偷玩游戏,母亲发现后摔坏了手机,并骂他是废物,当时他冲动得想跳楼,幸亏母亲及时把他拦下。游戏为什么会让孩子上瘾?因为游戏能带给孩子成就感。尤其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单调乏味,总是体验不到成功时,游戏成了
13、孩子的快乐之源。网络成瘾只是表面原因,找到深层原因才能戒除网瘾。本案例中的孩子在最需要陪伴的年纪,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孩子除了游戏,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在青春期孩子寻求自由时,母亲却又开始管起来,亲子关系变得不融洽,一言不合就容易冲动做出不计后果的事。1 .意志力的培养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基本品质是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意志力的提高,会帮助孩子克服生活中的挫折,取得高成就。研究表明,运动能有效磨练意志力,另外运动达到一定量后,我们身体里面会释放快乐因子多巴胺,所以建议家长们从小就陪孩子选择一项运动爱好
14、坚持下去。有了积极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体验到快乐,网络游戏的诱惑就不那么大了。有了运动磨练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孩子就不会遇到点儿挫折就想不开。2 .循序渐进有耐心虽然父母内心迫切想改变,但也得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可以考虑采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子女,对其电子产品的使用内容和使用时间进行引导和适当限制,同时注重培养青少年其他业余爱好(如运动),父母切忌采取强制隔离等“一刀切”的方式,否则容易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3 .扩展社会交往孩子在现实中缺少朋友,才会去网络中寻找友谊。孩子发展友谊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只是因为“我和他在一起玩很开心:但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要求孩子“跟学习好的
15、孩子做朋友”“向朋友学习,取长补短”等等,这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时,不能单纯地享受友谊和交往的快乐,并产生矛盾和困惑。其实,只要孩子在群体中能够自我接纳,无论他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同学都没有关系。家长们要学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处于集体环境中。三、创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儿童是一个宏观系统,生命教育光靠家庭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和社会也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帮助家庭做好生命教育,合力创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生态环境,呵护祖国未来的花朵。(一)学校要改变“唯分数”论教育观素质教育推行到今天,部分小学仍以分数来衡量教育教学成效,通过提前学、过量学来压榨学生的潜力,不管学生身心是否健康,以后
16、走入大学、进入社会后能否适应?“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是功利的、目光短浅的,不利孩子的未来发展。因此,学校教育者要有科学的生命教育观,让学生在磨砺中成长,多角度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多途径评价学生,并在教育中科学引导家长,做好家校配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二)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为确保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家庭、学校、教师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和教育观。2015年10月20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要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像这样的顶层设计引导,就给家长明确了方向。自古以来中国教育的价值观就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而时代在发展,光会读书可能不能适应这个时代,而国家要求的高质量人才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文凭。因此,教育顶层设计人员要考虑如何引导社会价值观的转变,真正让家长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