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灾害辩证浅谈人和自然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自然灾害辩证浅谈人和自然的关系.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自然灾害辩证浅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人与自然关系从原始和谐到冲突失衡引发自然灾害再到生态文明根基上的和谐,这是一个否认之否认的螺旋上升过程,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以及自然灾害与人类的双重作用等内容的辩证浅析,反思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规律,得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开展是我们的唯一选择,给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思路。关键词:自然灾害,人与自然,和谐开展,辩证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开展史。人类诞生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处于被动适应自然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开展,人类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开场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
2、大增强,逐渐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收获。然而,当人类从大自然不断索取的同时,人类开场不满足于基本的存在需要,不断地追求更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与此同时,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显现出非理性的过度倾向。这种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行为不但破坏了自然,而且直接导致自然界以自然灾害的形式向人类“报复。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造成的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其带来的破坏性和灾难性的后果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存在与开展。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后,人类逐渐开场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逐渐认识到自身与自然之间是辩证和谐统一的关系网。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可以
3、利用自然,但必须以尊重自然为前提条件,任何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自身开展的做法,只能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恶化,从而给人类自身带来严重后果。1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是千变万化的,当自然变异强度到达人类难以抗拒,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危害时,便构成自然灾害。实质上,自然灾害就是自然变异过程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危害性后果的事件。自然灾害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在对自然灾害分类时可以根据其性质的异同进展归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自然灾害有着不同的分类,通常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划分自然灾害的种类:如表1.1所示。表11自然灾害的分类按自然圈层和发生机理划分气象灾害(由大气圈
4、变异所致)干旱、洪涝、冰雹等地质灾害(由岩石圈变异所致)地震、山崩、滑坡等生物灾害(由生物圈变异所致)蝗害、鼠害、恶草等水文灾害(由水圈变异所致)海啸、海浪、赤潮等天文灾害(由天体变异所致)陨石坠落、火球流等按是否有人为因素划分人为自然灾害酸雨、森林火灾等非人为自然灾害热带气旋、风暴潮等按是否可控划分可预防自然灾害森林火灾等不可预防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按受灾范围划分群发性自然灾害山体滑坡引发泥石流等散发性自然灾害余震等按爆发时间划分突发性自然灾害台风、洪水、地震等缓慢性自然灾害干旱、水土流失、内涝等趋向性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海面上升等2自然灾害本质上反映了人与自然地关系自然界按其自身内
5、在的规律运动而呈现出风、雨、雪、雷、雾、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并不涉及是“害还是“利的问题。但这些自然现象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社会动乱等严重危害人类存在与开展的后果,便成为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自然力的作用,这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必要条件。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自然灾害,是地球内部巨大能量逐渐积聚的一种释放行为,这是人类无法加以控制的。自然灾害的形成与人为灾害不同,是自然力作用的结果,而人为灾害是指由于人类的意识和行为直接或间接对自然及生态环境施加影响而发生的灾害。二是自然力对作为灾害承受者的人类形成的破坏性后果,这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充分条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及其呈现
6、的多种自然现象,是利、是害,都应以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为依据,从而做出评价和判断。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主要表现在破坏人类本身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社会功能失控等恶劣后果。所谓“自然灾害,即自然力或者自然现象的产生会对承受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倘假设某些自然现象的发生只是局限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例如在荒芜人烟的戈壁发生的地震、大洋中某个无人居住的岛屿火山爆发、没有人类痕迹的北冰洋冰山漂浮等,并未对人类社会构成伤害,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与破坏,那这些行为就并非灾害,而只是普通的自然现象。所以,自然灾害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由自然的异常变化引起的
7、,以自然力为表现形式,对人类造成破坏性后果的极端事件。3自然灾害的双重属性1.1 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是由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开展变化的客观必然性决定的,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界运动的客观规律。地球科学研究说明,从45亿年前原始地球形成以来,其自然演变的进程从未停顿,在此过程中,地震、火山、陆沉、海侵等现象都是地球内外部运动的表现形式,在一系列沧海变桑田的自然演进中,逐渐形成了适宜生命存在的自然条件,从而产生了各种生物体和人类。人类的诞生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没有也不能改变地球的自然演变进程,有可能对人类构成破坏性后果的自然现象也具有不可防止性。例如地震的发生就是地球板块构造运动、挤
8、压、冲撞,力的积累打破了地壳相对平衡状态的结果。海啸也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的。另外,火山的爆发是因为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就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形成火山爆发。可见,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自然界内部物质运动变化是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3. 2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具有社会性。人类对自然的作用能力增强的同时,非理性干预自然引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也就是“天灾中还有着“人祸的因素。人类产生之后,从远古时期逐步进入现在的高度文明的工业时代,实现了从原始劳动、手
9、工业和工场手工业以及现代化大工业的转变。在这一进程中,随着社会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与探索也不断加深,逐步增强了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非理性干预,即不当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规律的无视与不尊重以及盲目追求利益的行为,为造成自然灾害埋下了人为的伏笔。其次,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具有社会性。人类社会是自然灾害的直接承受者,自然系统的运动以破坏力的形式作用于人类社会系统,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性后果给人类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开展。例如一场大地震或者海啸会夺去数以千计甚至数十万人的生命,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天文数字,而引发的余震、核泄漏等衍生灾害更将
10、在灾害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人类社会系统的稳定。4自然灾害与人类的双重作用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具有双重互动的作用。如果人类不尊重自然规律,进展过度的活动,那么这种非理性作用会加剧自然破坏力,成为导致自然灾害的诱因;相反,人类在理性能动作用下,又可以通过防灾减灾等行为预防和减少自然破坏力,协调与自然的关系。3.1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负面作用人类社会的开展史始终伴随着自然灾害的威胁,自然灾害从未停顿也不会彻底消除。自然灾害频发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困扰着全人类,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存在与开展。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表达于以下三个方面网网:第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及安
11、康状况。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自然灾害发生的直承受众群体,尽管经过长期的演化人类已经具备较高的生产力水平,掌握高科技,但在大自然尤其是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仍会受到巨大的伤害。1976年7月我国唐山大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923年9月日本东京、横滨大地震造成14万人死亡;2004年12月的印度洋大海啸造成近30万人死亡第二,造成财产的严重损失并影响社会稳定。任何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不同程度毁坏一定量的物质财富,使国家、家庭和个人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任何一次自然灾害都会带来广泛的破坏,形成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不但直接的破坏了生产力,而且会制造贫困,降低居民生活质量,扰乱社会秩序,造成经济和社会功能
12、失调,甚至会引发动乱和政权更替,严重阻碍社会的稳定和开展。第三,严重破坏人类赖以存在的环境和资源。自然灾害爆发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人类和社会环境,人类社会开展必需的各种资源和整个自然界也是自然灾害的承受者,它们受到了破坏将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利益,制约着社会的开展。更为严重的是,自然灾害对资源和环境破坏的影响与后果是深远的,因为资源和生态环境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再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有些资源本身就是无法再生的,而这一切后果只能由人类来承受。4. 2自然灾害可能对人类社会具有正面效应自然灾害在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流离失所、经济赤字甚至于剥夺人类珍贵的生命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机遇和新的存在开展条
13、件环境,在某一种程度上可能会从另一个方面促进社会的开展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所谓制止沙尘暴,实际是违反科学规律的。他还说,“沙尘暴给人类造成损失的同时,也有其正面效应,说到底,没有沙尘暴就没有黄土高原,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秦大河解释说,人类有文字记载不过才三、五千年时间,但沙尘暴的形成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这数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在沙尘暴不断地作用下形成了黄土高原,流淌的黄河又不断冲击黄土高原的尘土,沉积而成华北平原。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如果没有沙尘暴的作用就没有黄土高原,也就不会沉积形成华北平原
14、,那就没有了我们的中华民族。说到沙尘暴对人类存在环境的正面效应,还表现在它能净化空气,因为沙尘在降落过程中可以中和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有效减少酸雨。除了沙尘暴,酸雨也对人类社会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效应。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酸雨会破坏环境,影响农业种植,腐蚀建筑物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安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但事实上,经科学家研究,它可以减少湿地地区甲烷的配方,在减缓全球变暖中起到有效作用。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讲,自然灾害的发生鼓励了人类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品质。人类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黄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促使劳动人民发奋图强与之抗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创造了辉
15、煌灿烂的中原文化,也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5面对自然灾害的哲学反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不断增强,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也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现实,促使人类必须深刻反思自身的观念和行为,这有助于人们理性思考和发挥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开展UW。1)人的能动性增强与自然破坏力上升的矛盾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一是自然力的作用;二是与人为的因素相关。纵观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进历史,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悖论:自然灾害的加剧与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增强有关,人类改造自然以求有利于自身开展的同时,却收获了威
16、胁人类存在与开展的苦果。人对自然能动作用的增强与自然破坏力上升的矛盾,实质上是人对自然作用的过度张扬,对自然规律的违背。2)自然法那么是人类作用的“度”人之所以能与自然圈中的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是因为具有自觉能动性。人类并不是被动地承受自然界的一切,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改造和利用自然,创造出物质和精神财富满足自身存在与开展的需要,并不断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自然界的法那么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且制约着人类的认识和改造活动。人类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通过改造自然以满足存在开展需要。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征服必须遵循自然客观规律,人对自然发挥作用应当有所节制,应当“适度,即适应自然法那么,人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