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城中心小学省级课题_诗词教学研究_阶段性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埤城中心小学省级课题_诗词教学研究_阶段性汇报.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埠城中心小学省级课题“诗词教学研究”阶段性汇报丹阳市埠城中心小学课题组我校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培养小学生赏析传统诗词能力的研究”于2005年4月申报,课题研究的时限(2005年4月2010年4月)共五年完成。课题实施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我们用新课标的理念分析、审视和把握“十五”课题的研究思路,踩实过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正在按照预期的计划顺利推进。今天向大家汇报的是我们实践与思考工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肯定了中华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学生提出了相关诗词学习的要求。在读背、赏析、积累中提高。诗
2、词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又为诗词爱好者的个性发展,提升文化底蕴,提供有利的环境和广阔的通道。这为诗词教学和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诗词教学对人才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道德素养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推动和强化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新课程理念的支撑下,我们设想通过“培养小学生赏析传统诗词能力的研究”让学生学诗词、吟诗词、品诗词和作诗词,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诗词文化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文化和道德修养。促使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课题研究同样是开发校本资源,通过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
3、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逐步摸索出培养学生古诗文诵读、记忆、理解、欣赏、应用、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这样说:诗词赏析的课题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营造学校诗教特色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紧紧抓住我校科研兴教,课题育人的良好态势,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精心培育学生诗词的阅读、欣赏和习作能力,拓展语文天地,弘扬传统文化,凸现诗教情景。为实现学校从老校走向名校打下一个坚实的的基础,因而实施课题“培养小学生赏折中华传统诗词能力的研究”是及时的,可行的,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本课题主要研究
4、中华传统诗词文化在学校中的资源开发,不仅要让学生吟背诗词、理解诗词,热爱诗词,更要探索如何让诗词走进学生、教师的生活,提高师生人文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营造诗教文化氛围。本课题研究对学生人格情感、知识积累、审美情趣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本课题定格在“赏析”上就是因为让学生赏析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不但符合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在课题申报的前期,在教科沙龙会上,有教师提出质疑,小学生有“赏析之能,创作之才吗?”会后我们在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有20名学生参与座谈,获得的古诗词学习的信息是:有90%的同学有兴趣读读背背,有80%的同学当场能背广3首古诗词,有
5、30%的同学能到图书室借阅诗词书籍,有几位同学能在网上找古诗词欣赏,有60%的家长能指导、督促孩子学古诗词,调查研究说明:当代孩子生活有诗意,学习有诗情。诗词让小学生的心灵世界充实,让小学生的情感生活丰富,让小学生的想像天地广阔。在小学阶段实施诗词文化教育,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从中国文学史看,从诗经、离骚,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继承发扬我国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历史上的名家、文豪都受益于诗词教育: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红掌拨清波;白居易九岁识声韵,十六岁就写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诗词魅力无限,正如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词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
6、真性情的好人。”二、我校课题研究的实施概况。(一)营造浓郁的校园诗词文化环境。1、增设栏目。学校每期的小星星电视台栏目,增设“诗教在线”,形式多样,有诗词的诵读,有诗词的赏析,诗词的歌唱等,丰富学生的电视生活,同时扩大了诗词教学的途径和内函。2、网络互动。健全网络,营造氛围,由周登峰负责完善和更新埠城中心小学的诗教课题专题网,发挥网络功能,加大信息传递的力度。3、班级拓展,充分发挥校园每周一诗专栏和班级“每周一诗”的诗苑功能,每周定期更换,注重平时积累,语文老师都是课题组成员,定期检查背诵。班级板报中开设诗苑专栏,班级小橱窗,学校大橱窗内有诗词系列研究方面的内容,营造浓浓的学校和班级的诗词文化
7、氛围,呈现“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诗教情景。(二)加大诗词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1、每天有赏析。我校每天中午L301;50分,利用20分钟时间,全校进行诗教实践活动课,开展“诗词诵读、赏析、指导创作”的活动。在“活、趣、实”三字上下功夫,有效利用这20分钟的时间,激发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实施六个结合诗画结合、诗歌结合、诗字结合、诗谜结合、诗与活动结合、诗与语文教学结合。在立足课本诗歌教学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校诗词赏析实际的校本教材,定期开展“班班有诗声”读诗词、教诗词、赏诗词、写诗词的活动。各年级组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诗词课堂教学。为确保诗词鉴赏课题有序开展,学校行政领导蹲点抓面,
8、参与实践。2、每月有展示,语文教师定期上诗词课堂教学和诗词活动教学的公开课,积极探求诗词课堂教学和诗词活动教学的新策略。总体研究方向是借鉴情境教学法,通过电教手段,创设古诗文的古韵气氛,让学生这种气氛的渲染下,刺激学生的好奇性,在教师提供各种类型的资料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地探求古诗词中的意境,领悟古诗词中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努力探索埠城中心小学诗词课堂教学新模式,课题组建立了两个“攻关组”即古诗课型和文包诗课型,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按学校诗词教学实施方案具体制定各年级组的诗词教学实施计划。“展示”在贴近教师,走进教材,面向学生三方面着力。3、每课有评价。为促进课题研究不断向深
9、度发展,我们研制了“课题实践展示课”的评价表,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目标明确,激励成功,改进失误,强化有效的目的。如上个月,课题组五(1)班的公开课,学习、欣赏李白的(赠汪伦),全班同学的兴趣浓,参与广,有8位同学现场交流自己和迁移性仿作,对孩子来说,当然是创作了,妙语连珠,与诗结缘。“小荷才露尖尖角”,课后的评价很高。今天展示的两节课,也请各位老师在评价表上留下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们借东风,促改进。(三)拓展阵地,成立诗词文学社团。学校即将成立诗词文学社,做好社员登记工作。我们将以“诗词文学社”为阵地,吸收学生中的诗歌爱好者,定期进行诗教辅导,诗词文学社将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活动,为诗
10、歌爱好者进行分层引导,张扬个性。引发师生学习、欣赏和创作传统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开发资源,交流诗作,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中采风体验,开拓视野,为诗歌创作获取素材。并定期将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放入诗教网中资源共享。(四)幼小携手,辐射初小,一体化推进诗词教学工作。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孩子往往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现象。诗词教学同时开展“幼小一体化”研究,选择子课题为孩子升入小学继续诗词文化发展打下基础。使埠城的诗教特色做得更亮。定期召开幼小衔接联系会议,及时总结前一阶段工作落实情况,探讨与研究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定期组织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互相听课、学习及召开经验交流会。同时诗词
11、教学中心校向初小辐射,使全镇的诗词教学工作呈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局面。(五)加强诗词课题研究及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学校课题研究组已初步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在实践中还要不断充实、修改,使校本教材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七)学校在诗教课题中采取了新举措,硬点子。坚持周前会前10分钟教师诗词的学习。通过背诵、默写、赏析,开展教师的诗词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初步成果。1、学生已积累一定数量的诗词。已初现学生的创作成果,在学校的大橱窗,班级的小橱窗,及学校的校刊中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共200多篇。2、教师的诗词学习材料,展示课的教案汇编。3
12、、形成校本教材第一册。4、构建功立业诗词课堂教学评价表,和相关的课堂教学模式(试行稿)。5、课堂展示。四、反思。开展培养小学生赏析传统诗词能力的研究课题实验,以课标精神指导,探索校园诗教”以诗育情,以诗育趣,以诗育才、以诗育人”之路,着力营造诗词文化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读诗、吟诗、写诗的兴趣越来越浓。诗词教学已经成为埠小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实验教师有喜也有忧,喜的是通过参加课题实验,使自身诗词文化得到了发展,忧的是总觉得由于诗词文化根基,理论学习不够,阅读时间不足,领悟程度不深,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另外就是有关课题实验的指导性材料太少,课题实验中的有些困惑得不到及时整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课题实验的进展。再者就是课题的深度把握得不够恰如其分。在此恳请各位专家,领导、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