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富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共富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共富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教育,在脱贫攻坚中有着拔除穷根的价值、在发展媛变中有着强技富民的取向、在修身养性中有着润泽精神的作用,充分彰显其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突出的经济效益和民生属性。在当前省市上下万众一心、齐心合力推进“两个先行”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为共同富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一、教育对于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在地区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于国家,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延续历史文脉中起到传承和发展的具体作用;于社会,教育有利于
2、提高国民素质,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整体增强社会生产力和发展力;于个人,接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能为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教育之于共同富裕,可以视为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息息相关、环环相扣,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背景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答题,必须坚持优化供给、均衡分配。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富裕、关键在均衡,要先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切好。共同富裕所定义的蛋糕,不仅仅是涉及经济、产业发展方面的就业机会均等、收入分配均衡,更应体现在公共服务体系上的优质优享、公平公正。根据各级党委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已经有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十四五时期末,全体
3、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等等。具体到教育领域,要立足市域角度,在不断做大公办资源总量盘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均衡配备师资、设备、学位等各类指标,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不断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进而逐步缩小个人见识上、能力上的差距,让每位学生站在统一起跑线上成长成才,用教育的优质均衡筑牢共同富裕背景下发展的“均等机会。(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促进人力资本提升的“先手棋,必须坚持贯通培养、提技赋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动能是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进而使社会收入结构趋于两头小、
4、中间大的“橄榄型。目前,社会学家也普遍认为,橄榄型”的社会人口结构最为理想,有助于舒缓贫富差距蕴蓄的对立情绪、以及由此衍生的系列社会问题。扩中提低的首要任务在于大力开发人力资本,而教育则是提高人口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从根本和长远来看只有通过不断发展和普及基础教育、职教成教等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的育人体系,切实增强学科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专业技能对产业结构的匹配性,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段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才能让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立足各自发展领域大展身手,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提高,尤其是让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尽快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三)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环境下满
5、足群众精神富有的“着力点”,必须坚持以教塑文、文教相融。共同富裕是“富口袋与富脑袋”的统一,既要物质的积累、又要精神的丰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时期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不仅仅只是把目光聚焦于经济数量增长快与慢”而是更要兼顾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各项民生体验的好与坏,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的增强、文化生活的满足在家门口就能深切感受到“诗与远方。历史和实践证明,文化和教育始终是相互影响的,良好的教育能够带动形成高尚的文化氛围,而独有的文化内涵反过来也能成为教书育人的有效载体,促进每个人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因此,要坚持发挥教育的牵引、带动和传承作用,结合城市精神,通过文化资源供
6、给、精神文明教育、文艺活动开展等方式引领主流价值、宣传主流文化,不断丰富和充实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价值观念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着力夯实共同富裕大场景下的文脉根基和精神底蕴,在全社会上下渲染起积极向上、和合共生的浓厚氛围。二、共富场景下的教育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助力全市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拼图之一,近年来始终紧跟城市发展步伐、聚焦城市能级提升,统筹推进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特征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助推市域共富先行示范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发展基础。具体表现在:一是资源布局持续优化。坚持大市“一盘棋,以项目为王的坚定意志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年”彳亍动,按照相对均衡和突出地方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前谋划
7、教育校网布局与未来城市发展实现同步联动、同频共振,统筹市域教育资源配置,全面加快17个续建类、新开工类建设项目,同步布局17个前期类项目,有效形成规划一批、攻坚一批、投用一批“梯次推进的教育项目建设大环境。自十三五以来,全市教育项目建设营造了大抓大干、大建大美的生动局面,累计完成总投资超*亿元,相继投用工程项目*个,扩容学位*万,并通过改薄扩容、对标提升,推动一批学校华丽蝶变,优质资源供给水平全面提高。二是师资队伍不断建强。立足全省各市大场景中积极探索跨区域教育合作,大力引进和输送优质师资人才,通过东西协作、“互联网+”等结对帮扶方式,推进名师请进来领教、优师走下来支教、勤师沉下来送教,实现优
8、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在名师领教上,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和举措扎实做好人才招引的文章,出台并深化教育人才新政筑巢引凤,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火车头,领航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在优师支教上,积极响应号召,面向省外参与“组团式援疆、援川等活动共计选派各级各类干部教师超*名,精准补充短缺学科师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帮助受援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勤师送教上,以学科教研员为领头人,集结学校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教学沙龙、教学比武等活动,进一步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校际教育交流,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和专业能力明显提升。三是教学质量整体跃升。坚持缩小城乡、校际办学差距
9、,推动各个学段全面发力,着力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学前教育补短提升,以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扩资源、优配置,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一、二级优质园在园幼儿覆盖面,普惠性幼儿园占比等系列指标稳步攀升。义务教育强基提质,深化“小学强基初中崛起”工程建设,全面培育高品质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市域内结对实现全覆盖,创成乡村名校*所。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本土技能人才和行业能工巧匠,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入选职教助富实践案例。四是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坚持把惠民利民作为奋斗目标,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优化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提升人
10、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如随迁子女就学方面,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及时优化招生入学政策、加大统筹力度、完善积分制管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保障教育共富路上期立随迁子女的入学待遇同城化。如双减政策落实方面,校内巩固发挥“校中书院”等育人主阵地功能,统筹优化载体、课程、师资三张清单,全市中/浮生参加课后托管服务超过五万余人,校外持续推进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全面完成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100%,持续优化教育生态,推进教育公平。再如成教服务方面,依托职业院校、成技校、社区学校、文化礼堂等载体,利用职业教育宣传周全民学习周”等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送技能、送教育、送政策”等宣传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
11、助力扩中提低改革。三、问题短板然而对标两个先行”的更高标准以及人民群众的全新期待,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匹配、不充分的短板弱项,如城挤乡空的学位态势、校际不均的资源条件、分数至上的片面追求、走马观花的职教成教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表明了我们的教育距离“共同富裕优质均衡”的具体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配备仍需进一步均衡。与优质学区大规模办学、城镇校园臃肿现象有着鲜明反差的是,乡村学校普遍存在生源减少情况,面临着日益空心化”困境;二是教师力量仍需进一步提升。随着学校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学生就学需求日益增长,以及特色课程内涵不断丰富,对于教育的专业化、素质化、高
12、效化建设同样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学校配套师资力量未能及时同步得到有效补充,导致基础教育特色化发展、高品质办学特征不够鲜明,特别是艺术、体育等专业特长培育缺乏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支撑,三是育人理念仍需进一步革新。在当下,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精英教育式思维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等不良倾向依旧存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难以真正得到落实和巩固。四是职教成教仍需进一步重视。当前全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较为单一、专业带头人相对薄弱、专业特色不够明显、培养通道还不宽畅,导致职教吸引力竞争力不够强,同时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过于狭隘,所以就读普高的意愿更为普遍。同样,对于成人教
13、育、社区教育等学校后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极大制约了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服务需求。四、以高质量教育促进高水平共富的工作路径共同富裕已然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热点话题和重点任务”。教育作为共同富裕的奠基工程,必须进一步开拓育人资源、革新育人理念、优化育人链条、丰富育人内涵,通过建设起高质量、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有效地提供更多契合共同富裕愿景的公共服务,培养更多符合共同富裕要求的素质人才。就我市而言,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在资源配置上,要正确处理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有机统一。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亦是如此。首先,要全面加快教育项目建设,
14、做大资源总量。科学分析市域人口、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发展趋势,同步同频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乡学校扩容提质,全岛化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其次,要同步提高各校办学条件,做优资源分配。坚守优质均衡”的价值导向,高标推动全学段教共体发展,通过以强带弱助推校际、城乡融合发展、高位均衡,办好乡村学校吸引学生逆城市化回流。深化县管校聘制度,不断完善名师、优师结对帮扶、支教送教等流动管理机制,提高农村偏远地区教师福利待遇和职称评聘倾斜力度,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二是在教育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好“智力培养和五育并举”的有机统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5、。同样,完成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伟业,需要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青年一代争当主力军和建设者去拼搏、去奋斗。因此,教育要深刻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新时代教育三问”,深入推进思政教育、素质教育,激发、唤醒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真善美,源源不断地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输送合格人才。重点要牵牢教育评价改革这个牛鼻子,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从党委和政府、学校、学生、教师、社会用人评价五个方面着手,全面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五唯”的顽瘴痼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市域特色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让全社会育人、选人、用人的导向回归本真。三是在培育主体上,要正确处
16、理好“全员普及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统一。面对不同群体、不同学校,理论上教育无法做到绝对均衡,但在教育机会的分配要坚持绝对公正、全员享有,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全力保障教育共富路上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教育都不能掉队。要切实保障经济困难生、残疾学生、随迁子女等不同类型的特殊群体学生和普通学生同城共学,健全完善精准摸排机制,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政策补助和关爱保护。要最大程度吸纳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推进特殊教育延伸扩面发展,加强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使每T立特殊学生都能获得更好发展。四是在育人成效上,要正确处理好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有机统一。推动共同富裕,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