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结构”的力量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迁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结构”的力量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迁移.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用“结构”的力量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我们说数学素养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数学思维品质,其往往体现在新情境下发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上,而这需要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促进所理解的意义在新情境下实现迁移。小学数学教材则以板块为主,并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了分层分段,这导致很多知识是零散出现的。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感性经验的支持,他们尚不具备自觉自动地将零散出现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线、联结成知识网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转化,提升学生结构化思维的能力。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说到,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为使学生能够灵活地适应新的问题和情景而做准备,学生的迁移能力是学习的一个
2、重要标志,它能帮助教师评估和改进教学。下面我从三点来谈一谈用结构的力量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一、结构化思维与迁移理论结构化思维是通过分类归纳,将要解决的问题拆解成几个相互联系又条理清晰的关键问题,再分析,寻找事实基础。其核心是从复杂问题中抓住问题的核心。其本质是搭建思维框架,从而保证逻辑清晰,形成复杂问题一结构化一简单化的过程。四年级在学习小数乘法计算时,大部分学生一开始面对新问题没有思路,或者说写出了不正确的竖式,我们说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是可以迁移的,它们之间可以建构实质性的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然后确定小数位数,移动小数点,实现小数乘法的计算,
3、整个学习过程是层层递进的。二、立足教材,探究思维结构化,迁移推理结构化教学必须关注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审视教材,以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的呈现方式,思考学生学习教材时可能会遇到的难点、盲点及混淆点,学生的思维是否适应该层次的学习,并在教学中提供支撑学习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者角色,以学生的角度解读教材,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好地契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促进学生认知的结构化。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这节课,就是在一年级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和与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加减法的规律性知识,同样都是相同单位的累加计算,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探索新
4、知识,即学习是原有经验的迁移。再如图形的面积教学,解决圆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割补拼的操作,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迁移推理,获得新知。三、变“教”为“学。运用结构化思维的力量真正的数学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我们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更应想办法让学生“学会”“会学”“想学”,即变“教”为“学工特别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感悟新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创造性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过程性探究,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有向、有理、有序思维,厘清问题,寻找条件等。可以从问题入手,分层分析解决问题
5、所必需的条件,据果求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联系问题展开分析,由因导果,追寻解决问题的方案,真正实现“学会葛素儿老师在结构化学习的价值取向与路径探寻一文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可以充分把握知识体系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使“点状”的单个知识点形成“网状”的知识图,进而形成大概念统摄下的数学知识结构。这样的结构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由外至内吸收,最终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的结构化思维,不仅表现在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掌握上,而且表现在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我们整体设计学习活动,用结构化的力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做到既有知识之“形”、更有知识之“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