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当代散文的发展走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谈当代散文的发展走向.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略谈当代散文的发展走向摘要: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主要是指目前散文向哪些方向发展。我们要着手研究的是当代文坛散文的现状,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在文坛上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读者大众和文学评论家对这些作家、作品的看法、评价,从这些作家和作品中我们要提炼出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文学价值。关键词:当代散文;现状;评价;价值;走向八十年代,众多散文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最终推动了散文的变革,直到九十年代,散文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朝着各个领域更加深入、更加广阔地涉猎,雅、俗散文相互影响和激励着彼此共同前进。一、当代散文的现状在大散文、学者散文、新潮散文等蓬勃发展的同时,女性散文、通俗散文等形式也在大面积播种
2、,散文朝着多元共生的形式以不可抵挡的势态在文坛叱咤着。九十年代的散文打破以往单一抒情言志的散文形态,向其他领域进军。哲学、历史、心理、文化等方面都与当代散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散文作者不断向并从这些领域挖掘出与之契合的交集。并且,散文的形式和内容也随着读者大众的需求不断改变着。因此,适应不同需求的雅俗散文应运而生,各类专门化、多样化的报刊杂志也随着蓬蓬勃勃地生存发展起来。然而创造性的艺术一旦出现,被人重复效仿是无可避免的,这在大多数领域都存在而且无法改变,继承散文大家的精神与思想,很多后起的散文作者开始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前进,学习效仿大家的作品提炼精华无可厚非,但是在因袭、重复的风气愈演愈烈的
3、情况之下散文领域无法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导致无法突破停滞不前也是不得不发人深省的。二、当代散文的代表在当代散文的领域,注重理性,以生命和文化历史为主体,诠释内在人性的文章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余秋雨、史铁生、周国平、贾平凹等人就是这类散文创作的大家。以余秋雨为代表的散文家将历史、自然与人的内心纯熟地结合在一起,诠释了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最透彻的心灵欲望,他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文化苦旅拓宽了散文创作的领域;而以周国平为代表的理性散文学者则坚持对人性的追寻和思辨,关注历史人文和宇宙天地,从理性入手到理性结束,这是有创造力的作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贾平凹张扬个性、自成一家。作品也是独具魅力的,他
4、以形象的的笔法、犀利的文风将文章描摹得有血有肉、有魂有魄。史铁生从自身惨淡的人生中参透生命的哲理,与自然呼应,则是与读者灵魂的对话。三、当代散文的大体分类及影响当代散文主要分为大散文、文化散文、学者散文、老生代散文、新生代散文、女性散文、通俗散文等,代表作家分别是贾平凹、余秋雨、周国平、巴金、斯妤、杨绛等散文大家以及擅长大众散文的平民百姓。他们给当代文坛带来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以大散文、文化散文、学者散文、老生代散文为主体的文章在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争议较多,但是有着很高的文学品味;而新生代散文则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昭示着它的大好前途;女性散文的细腻与生动也深受广大读者好评;而广为流传的通俗散文
5、则如燎原之火必将长成旺盛之势。四、研究当代散文的精华散文大家的风范和历久弥新的作品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典范,我们吸取其中的精华一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艺术把握能力。同时,对于那些一味抄袭,用散文家的华丽外表掩盖空虚的内在的现象我们也要杜绝。收集资料,提高自己阅读能力是写好散文必备的条件,这就要求作者能够做到善于总结、概括和归纳,围绕着一个主题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然后抓住其主要方面,尤其是被人遗忘的或缺乏研究的方面进行开掘,剖析其内在的文化涵义,揭示其内在的精神本质,让那些被忽略的、被遮蔽的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现象重新呈现出来。在挖掘与修炼的过程中,除了努力,还要有悟性。运用自己的头脑与智慧在消化吸
6、收别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心灵判断能力,触类旁通、兼收并蓄,最终形成自己的作品。五、当代散文的主要走向散文的观念正在进一步走向开放,大散文观念的提出和文化散文的出现就是明显的例证。在创作上追求大境界、大思想、大气魄、大容量、大关怀正是真正的散文作者无一例外努力追求的目标。注重艺术个性,注重别出心裁,注重别开生面,注重自成一家也是文学界的作家一生的追求。此外,将视野开拓到世界的范围,广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将其与自身知识糅合也是明智的发展方向。当代散文的发展是一项精神性的事业,也是一项智慧的事业,作为推动它发展的学者作家必然要以广博的知识和见闻来丰富自己的内涵,也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才能不断前进。当代散文就是依靠这些勇敢而智慧的学者裹挟着或蓬勃向上或偏激停滞的文坛现状朝着多元化、系列化、深入化、广泛化、睿智化的方向前进。参考文献1论目前全国散文的走向及我们的做法闻心言民刊方法2000年8月15日,总第十期2回首依然是春天一一当代散文发展趋势刍议张忠伟焦作大学学报1998年03期3主体崇高丰厚的精神境界一一当代散文发展观杜福磊中州学刊199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