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5792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治污成效,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助力建设幸福广州。一、“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广州市将进入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大机遇。新理念引领:“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为建设美丽广州指明了方向。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明确了将以降

2、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倒逼产业、能源、交通等结构实现低碳转型,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加速形成,为广州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力量源泉。新阶段启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良好基础及外在激活力逐步增强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产业技术创新变革,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将给生态环境治理带来新手段、新模式,为实现智慧环保注入新动能。“十四五”时期,广州将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3、在城市更新中严格落实“三线”和绿线等刚性管控要求,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协调区的城市更新项目,按照生态保护要求开展整治与生态修复,推进城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优化,环境基础设施将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将得到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迎来新的机遇。新格局构建:重大战略的实施和“大环保格局”的加速形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重大契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广州市正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引领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粤港澳大湾区、

4、“一核一带一区”、广州都市圈等加快建设,有利于协同推进广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进一步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生态环境机构改革实现了“一个贯通”“五个打通”,有利于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统筹协调和统一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大环保格局”加速形成,有利于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对标美丽广州建设任重道远(一)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问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仍存在刚性增长需求。近年来广州市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通过关停燃煤机组、发展新能源汽车等,煤炭消费比重从2015年的19.8%下降到2019年的13.9归天然气、本地水能和太阳能、电力净调

5、入合计比重从2015年的34.4%提高到2019年的41.5%,但油品消费比重2019年仍为38%,减污降碳仍面临较大挑战。广州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全市公路货运占比超过50%,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柴油车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全市人口持续增长,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50万,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人口的迅速增长将相应增加能源、水资源等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二)对标美丽广州建设生态环境目标仍有差距。“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基础仍不牢固,与美丽

6、广州建设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相比仍有差距。臭氧尚未进入稳定下降通道,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率的首要因素,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水平有待提升。重点流域部分一级支流水质仍为劣V类,海珠一荔湾区东朗省考断面和增城区大墩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基础不牢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排水单元达标工作还需继续深入;农业面源污染、涉河违建还需加强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成效还需加强巩固。土壤污染防治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控压力大。(三)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林地、河湖、湿地等生态用地面积有所减少,城镇建设与生态用

7、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因历史原因,部分工业产业区块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仍存在交叉,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待优化。森林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森林蓄积量偏低,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生物多样性有待提高。(四)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仍需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水平与“无废城市”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锂电池回收利用困难,皮革废物、废弃纺织材料积压,部分类别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仍有缺口,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能力保障不足。重金属与危险化学品风险防范压力仍然较大,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机制不完善。环境风险预警防控有待加强,突发环境风险应急体系有待完善。(五)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8、化水平亟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改革措施还需进一步落地见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新领域亟需补齐短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有待提升,监测点位(断面)有待进一步整合、优化、补充,大气和水环境预警防控网络建设有待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有待深化与推广。环境治理模式相对单一,市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度需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治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环境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环境综合管理水平与超大城市现代化管理要求仍有差距。三、增强环保意识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落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价值观,健全

9、生态文明推广体系,营造良好氛围,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一)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持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支持各级学校、幼儿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推动高等院校开设生态环境教育专业、课程。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引导各类人群进行知识和技能学习。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理论宣讲。弘扬生态文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职业教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宣教能力建设。健全生态环

10、境宣教机构和人员队伍配备,加强宣教装备设施和传播技术力量建设。以环境监测站、资源热力电厂、污水处理厂、危险固体废物处置企业等为重点,持续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以景区、公园、社区、学校、展览馆、图书馆、环保领域龙头企业等为重点,继续推进各类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动员。充分运用好报、网、端、微融媒体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结合“穗小环”形象创新开发类型多样的新媒体宣传产品,推广“广州生态环境”政务两微平台专栏品牌。创新珠江环境报宣传方式,丰富新媒体表现手法和内容,畅通信息采编渠道。结合“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海洋日”“全国低碳日等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项活动。广泛宣传报

11、道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进展和先进典型。(二)深入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全面开展绿色生活创建。制定绿色生活创建工作方案,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七个重点领域的创建行动,构建多方联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推进机制,引导和推动创建对象广泛参与创建行动,力争创建数量、创建率全省领先,整体提升创建领域的绿色化水平。深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碳普惠制。推动绿色消费,支持绿色包装,践行禁塑令,鼓励选购绿色、环保、可循环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制品,倡导和推动旧衣物、旧玩具等物品的回收与重复利用。深化粮食节约行动和“光盘行动”,鼓励理性点餐、不剩假菜、

12、剩后打包。鼓励绿色出行,优化“互联网+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公众优先选择步行、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鼓励拼车或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在新、改、扩建道路中,适当增加自行车道,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探索基于湿热气候的超低能耗技术路径,全面提升民用建筑能效水平。四、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目标,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规政策体系,更好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提升环境基础治理能力,形成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

13、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一)健全环境治理法规政策体系构建系统严格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在立法层面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制度体系,适时推动制定或修改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政策、标准、技术规范。在执法层面实施“三项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和司法协作,加大协同执法力度。严格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提高行政处罚效率,强化刑事责任追究机制,健全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优化执法监管服务,推进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化、规范化。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

14、行政执法改革。在普法层面对内完善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对外完善面向社会公众的环境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建立立法、执法、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普法机制,推进“送法上门”的普法工作,完善以案释法工作机制。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筛查、磋商、诉讼等工作;探索“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公益诉讼、环境责任保险等制度衔接机制;加强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的规范管理,培育高资质、高水平鉴定机构,强化专业支撑,构建技术保障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方落实生态修复责任的监督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15、培育环保公益组织机构、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引导具备资格的环保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先鉴定后付费”机制,优化生态环境公益诉讼鉴定程序。探索检察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实施大气、水、土壤、海洋、生态、固废、农村、应对气候变化、核与辐射安全、生态环境监测、环境信息化等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专项规划,形成以综合规划为统领、各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推进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实施年度评估,并适时开展规划评估修编。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推进“三线一单”编制成果落地应用,推进评估更新和动态调整工作。编制“十四五”主要污

16、染物总量减排方案。建立环境规划管理信息化平台。(二)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强化污染源自行监测。完善企业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制度、企业环保专员制度,构建分层级的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推行企业环保“领跑者”制度。率先对电器电子、铅蓄电池、车用动力电池等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加强排污许可证信息公开。强化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加快推进排污许可与环评融合,推动排污许可与总量控制、生态环境统计、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执法等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衔接,推动重点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监管执法全闭环管理,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持续做好排污许可证换证或登记延续动态更新。持续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加强“三线一单”、区域规划环评宏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绿化工程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