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诗学:巴洛克时期音乐修辞的全盛期-MusicalPoeticsMusicalRhetoric'sGoldenAgeinBaroquePerio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诗学:巴洛克时期音乐修辞的全盛期-MusicalPoeticsMusicalRhetoric'sGoldenAgeinBaroquePeriod.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音乐诗学:巴洛克时期音乐修辞的全盛期MusicalPoeticsiMusicalRhetoric,sGoldenAgeinBaroquePeriod作者:王旭青作者简介:王旭青,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原文出处:音乐研究(京)2017年第20175期第68-77页期刊名称:舞台艺术(音乐、舞蹈)复印期号:2018年号期标题注释: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方音乐修辞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BD040)o罗马时期、希腊化时期以昆体利安为代表的音乐修辞理论,至文艺复兴时期正式确立。到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理论家们尽管沿用西塞罗和昆体利安的一些修辞术语和概念,但他们基于各自追求的教学
2、理论或原则,就音乐修辞格(figure)、修辞主题(t。PiC)等论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索。他们相互借鉴,又不断创新,提出各种音乐修辞格分类法则,音乐修辞原则被逐渐丰富和系统化,由此彻底改变了16世纪德国音乐教学中运用修辞学尚未成熟的局面。可以说,在巴洛克时期,围绕音乐修辞格概念所建立的一整套音乐理论体系完成了从初步建立一逐渐成熟一清晰呈现,再到最终被自由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理论分析实践中的这一发展历程,使得学派林立、各具特点的音乐修辞理论格局逐渐形成,并最终迎来了西方音乐修辞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鼎盛,推动了西方音乐理论的发展。作为西方音乐修辞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巴洛克修辞研究在西方音乐学界已取得
3、一定的硕果:20世纪初,德国音乐理论家谢林(AmOIdSChering)首次将其研究视角投射到巴洛克时期有关音乐与修辞的关系问题上。受其影响,当时一大批德国音乐理论家如海因茨布莱德斯(HeinZBrandes).汉斯-海因里希温格尔(Hans-HeinrichUnger)x威利鲍尔德古力特(WillibaldGurlitt)f史密兹(AmoIdSChmitZ)等,纷纷就巴洛克时期的情感论和音乐修辞格等问题展开研究。纵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修辞学家及其理论的研究,可谓纷繁多样、蔚为壮观。本文在回顾巴洛克时期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基础上,追溯德国巴洛克音乐理论的根基,探究音乐修辞格派(TheSchoolof
4、FigUriStS)的著述和论点,对巴洛克时期但凡就音乐修辞问题进行过阐述的重要音乐理论家们的生平、学术实践等都加以深度挖掘、客观评论与历史定评,以期清晰地呈现有关巴洛克音乐修辞理论的缘起、语境、流派及其发展脉络。一、巴洛克时期的西方修辞学传统巴洛克时期的修辞学多多少少仍延续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但相比之下,巴洛克时期有关修辞研究呈现出论域更为集中化,语体风格实现转型,以及修辞学研究的本土化”等特点。文艺复兴时期修辞学中对修辞格问题的关注影响到了巴洛克音乐理论的发展方向。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有关修辞格的论著,如安吉尔戴在英国文秘学(AngelDayzTheEnglishSeCretOrie,1
5、586)中探讨了比喻(trope)等修辞手法;乔治,帕特纳姆在英国诗歌艺术(GeorgePuttenhamJheArteofEnglishPoeSie,1589)中用希腊语、拉丁语和英文分别命名了一百多种辞格,并加以分类;亚伯拉罕弗朗斯的逻辑学(AbrahamFrancezTheLawiersLogike,1585)和阿卡迪亚修辞学(TheArCadianRhetorike,1588).托马斯范纳比的修辞索引(ThomasFarnabyJndexRhetoricusScholisetInstitutioniIIACCommOdatUS,1625)等都涉及修辞格的研究。16世纪中叶以来,数位修辞
6、学家在其著作中集中进行修辞格的理论和分析实践研究,如理查德谢瑞的论结构和比喻(RichardScherrylATreatiseofSchemesandTroPeS,1550)、达德利芬纳的逻辑学与修辞学艺术(DudleyFenner,ArtsofLogikeandRhetori,1584)、亨利皮查姆的雄辩之园(HenryPeacham,TheCompleatGentieman,1622)等就辞格问题展开过集中讨论。可以说,在巴洛克时期以及之后的洛可可风格时期(约1600-1770),音乐理论家们对音乐修辞格的关注、研究甚至实践的普遍程度,与西方修辞学发展史上涌现的辞格研究热潮是分不开的。其次
7、,随着人们对科学精神的崇尚,中世纪修辞理论中对演讲词语丰富多彩的推崇,到了17世纪左右却开始显得不合时宜,逐渐被通俗、清新、易懂、简朴的语体风格所替代。培根在其著作学术的进展与价值(TheDignityandAdvancementofLeaming)中虽未对修辞学理论做系统论述,但反映出了修辞学发展的这一走向。培根认为,修辞应包含三种要素:理性想象和意愿。这意味着言说者为了说服和影响听者,就必须在其话语体系中结合理性和想象”,而且他提出发现是修辞学觅材取材的条件。这一观念的提出,改变了西塞罗修辞传统中不论任何主题都采用华丽夸张的语体风格的做法,而要求言说者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语体风格。在
8、培根看来,理性(Subservienttoreason)是首要的,想象应服从于理性。这些观念的提出,从本质上改变了修辞格的真正意图,即修辞格可用于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修辞格选用的根本宗旨是体现文体风格。巴洛克时期的修辞教育一直被视作是一门极具实用性的学科,也是各个学校颇为重视的一门课程。修辞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修辞格。为便于学生掌握,修辞理论中有关修辞格的命名出现“本土化现象,除了使用希腊语、拉丁语外,不同国家的修辞研究论著中都会出现相对应的以本国语言命名的专用名称。教师既要教授学生学会使用修辞格,也要教授学生学会分析具体的辞格,进行话语分析。这一时期众多的修辞学家的出现、修辞论著的出版,以
9、及教学环节实用性的增强,都使得修辞学牢牢建立其地位,并迅速渗透到其他学科。将修辞术语和修辞方法严格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音乐分析中,是巴洛克时期德国音乐创作和理论著述中的典型现象。当时一大批德国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纷纷致力于将修辞术语、修辞方法以及修辞结构运用到音乐创作和分析中,从而形成特有的德国音乐修辞专业术语繁荣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宗教改革倡导人马丁路德(MartinLUther)的音乐观密不可分。二、马丁路德的音乐观:德国巴洛克音乐的理论系统基础马丁路德音乐观中对修辞原则的强调,包括对情感论、音乐修辞格的强调,对音乐创作理性构思的愈发重视,以及对中世纪音乐理论中数学学科的崇尚等,都对16世纪
10、到18世纪德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也是基督教新教的创始人。1498年,在德国埃森纳赫的方济各会修道院中,他初步受到了音乐和诗歌方面的教育。1501年到1505年间,路德进入图林根的爱尔福特大学就读,攻读哲学学士时,接受了包括拉丁文、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道德学和音乐等课程的训练。在推行宗教改革时,他常常与德国作曲家约翰瓦尔特(JohannWaIter)合作,编辑各类圣诗本,撰写圣诗本序言。尽管这些圣诗本序言并没有系统地论述音乐问题,但字里行间无不折射出路德对音乐与语言、音乐的功能等问题的思考。(一)音乐用于宣讲工具马丁路德认为音乐是上帝赋予人类的
11、神圣礼物,神在音乐中宣讲福音。1530年写给路德威格申福尔(LUdWigSenfI)的信中,路德谈道:神的使者们受到的艺术素养训练中,没有哪一门能比音乐更多的了。因此,他们没有将神学与几何、算术、天文学相关联,而是认为音乐可以通过圣歌、赞美诗来传递真理.路德曾撰文赞叹音乐的超自然力量,字里行间常常涉及音乐的功能问题。他认为音乐能治愈忧郁、沮丧和悲痛,音乐不仅通过它自身的数理排列来反应宇宙万物,还让人们通过声音来感悟上帝的神圣旨意,从而被积极地感染。路德在题给乔治莱豪交响曲(Symphoniae,1538)的序言中写道:我希望所有基督教徒们热爱、珍视音乐,它是上帝赋予人类的T牛珍贵的、有价值的,
12、不可多得的礼物总之,音乐是上帝的第二种语言,它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同年,路德在歌曲集选编(1538)序中写道:对你来说,亲爱的年青人,我向你推荐这本崇高的、有益的、欢乐的歌曲集,用心感受你会大有收获,尤其在你充满令人羞愧的欲望或经历痛苦时。(11)音乐让你忘掉所有愤怒、不贞、傲慢等等恶习。(12)音乐能驱散悲伤。音乐给人温暖,使人更加温和,更加文明,更加明智。(13)1541年,路德在一本诗本的“序言中再次谈道:”音乐是上帝慷慨给予的礼物,不是人类的礼物。Q4)路德强调,音乐具有情感表达功能,因而音乐可以作为宣讲和教导会众的重要工具。在他看来,音乐不是单纯的娱乐会众,而是帮助解经,起到让
13、神的话语显得更加生动的功能,教徒们可以跟着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以及对位等要素来加强对诗本经文意义的理解,从而被真正打动:音乐和音符是神奇妙的礼物和伟大的创造,能帮助我们对歌词有更好的了解,尤其是当会众热切同唱的时候。我们要让美丽的音乐艺术,被适当地用来服侍创造它的亲爱的造物主和他的基督徒们。神得到赞美和荣耀,而我们则借着甜美的音乐,将他的话语印在心上,建立更强而有力的信心。路德认为写圣诗的目的就是将神的话语放入诗本中,即用音乐来教导圣经,用音乐语言来表达神学。因此,他主张音乐的宣讲完全要根据圣经。每一位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读圣诗、唱圣诗与神直接沟通,不需要任何神父来转达。音乐不仅仅是神职人员和诗
14、班必须要学习的,也是每一位信徒都应该学习的,音乐是重要的宣讲工具。(二)音乐作为教学工具路德教派的改革对17世纪德国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在17世纪前,面向普通大众而建立的一大批德国拉丁语学校完全采用拉丁语进行授课,除了课堂上,课外交流甚至也用拉丁文。路德教派提倡要用地方语言来进行教学,于是在宗教改革后,德国拉丁语学校开始使用德文教材,校内使用拉丁文的比率明显下降。到了18世纪,拉丁语彻底被地方语言所取代。德国拉丁语学校的语言教学课程计划中,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拉丁文语法后,再修一至两年的修辞导论课程。优秀学生在修高级拉丁文课程时,除了每周8小时的拉丁文语言课程训练外,还需接受每周3小时的逻辑课程
15、、2小时的修辞课程,以及2小时的西塞罗修辞课程的训练。另外,还需接受修辞个别课”训练。在个别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古典修辞家如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昆体利安等教材中的修辞理念为基础,为其所用,采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设计并完成一份讲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不管是拉丁文课程,还是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学生都要学习修辞课,音乐和修辞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些拉丁文课程的训练中变得越来越紧密,两者的融合也愈加具体明晰。使用德文教材,突出音乐课程,实际上都反应出路德所强调的音乐作为教学工具这一观念。在路德看来,圣经宣讲主要依赖于布道者所翊口所唱的语言,因而音乐不单单是娱乐大众和作为情感表达的手段,而是重要
16、的教学工具,是上帝的礼物。它能向那些听到音乐、表演音乐或研究音乐的人们传递神的旨意。路德崇尚中世纪圣经的绝对权威地位,认为圣经应是判断是非的威严标准,一切权威性的解释都应依据圣经。他在1524年威腾伯格诗本(WittenbergGesangbuch)前言中谈及自己将一些歌曲编写诗本的缘由,就是希望将音乐与诗本结合,通过音乐起到更好的释经作用,从而广泛地推动福音传播。因此,他常常用讲一唱”或唱一讲来形容宣讲。路德认为音乐既是艺术又是科学,他倡导新教的课程教学要延续罗马天主教会早期的教学体系,将音乐与算数、几何、天文综合起来进行教授。音乐、诗歌、文学、建筑和雕刻均被视为艺术创造,而其中音乐更是当推首位,备受推崇,甚至被认为是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