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诗文创作要素理论研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56256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谦益诗文创作要素理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钱谦益诗文创作要素理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钱谦益诗文创作要素理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钱谦益诗文创作要素理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钱谦益诗文创作要素理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钱谦益诗文创作要素理论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钱谦益诗文创作要素理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谦益诗文创作要素理论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钱谦益诗xe蚱要会论研究钱谦益作为“江左三大家”之首,其文学思想和创作在清初文坛上影响重大。他在广泛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对明代文学进行了批判总结,开清一代之诗风。王小舒在钱谦益的诗学观及其前后期创作之异同中指出:“钱谦益的诗学观,一在于体系性,二在于独具的史家眼光。”1在其诗学体系中,“灵心-世运-学问”这一组范畴尤为突出。钱谦益在题杜苍略自评诗文谈到:“夫诗文之道,萌折于灵心,蛰启于世运,而茁长于学问。三者相值,如灯之有炷有油有火,而焰发焉。”21594作为三位一体的文学创作要素,三者联系密切,相互促进。目前有不少相关的研究,孙之梅的灵心、世运、学问一钱谦益的诗学纲领一文认为钱谦益文学思想的

2、核心是“灵心”,包括天才、志意、性情三方面,而灵心的核心内涵是“情”,强调情志、性情并举。“学问”的内容一是学习经史,二是学习前人的文学传统3。翁蓉的灵心、世运、学问钱谦益诗论小议认为“灵心”就是人的精神世界,也称之为一性、情、志、气、才等等4。李明军灵心、世运与文学钱谦益的人生际遇与儒家诗学体系之构想则认为灵心更多地指性情,他将学问称为“人心之明”,可以滋润灵心,使之永不枯竭5。概而言之,上述既有的研究成果对灵心、世运、学问三者各自的研究较为充分,然而,在将其视为文学创作要素,并整合三者作为钱谦益的诗文创作理论方面,研究相对欠缺。同时,在相关论述中,钱谦益对待“灵心”与“学问”的倾向性问题也

3、仍存在分歧。此外,“灵心-世运-学问”三者作为文学创作要素的理论关联对于中国古典文论中“无意为文”的传统是否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颠覆,也是目前研究未重点关注的地方。一、钱谦益“三位一体”的文学创作要素理论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灵心”属于精神层面:“灵心”是诗人表现在文学创作上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气质。首先就出自“自然天性”的创作心理来看,“灵心”指的是艺术创作中“天机自动”的非理性状态,即灵感状态。具有“灵心”的诗人,他们创作诗歌并非发自有意识,而是“称心而冲口”即成诗,正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其次,就“无法而法”的创作规则来看,“灵心”指的是艺术创作中“天然去雕饰”

4、的创作手法。“灵心”是对传统诗歌创作“赋名六合,句取切偶”规则的摆脱和超越,他们的创作往往不求工而自工,使声调、格律、体裁等符合诗歌的情志,而不为既有的成法定法所束缚,“宁律不谐不使句弱,宁字不工不使语俗”6,以达到“陶洗错炼”的境界。“世运”属于现实层面,钱谦益认为“世运”对文学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对“世运”的强调并非泛泛地谈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是特别强调身世、时运与政治局势对作者精神世界的激发作用:“有战国之乱,则有屈原之楚词;有三国之乱,则有诸葛武侯之出师表J时代风气的变动是文学创作主题和情感的直接推动力:“忠臣志士之文章,与日月争光,与天地俱磨灭。然其出也,往往在阳九百六、沦

5、亡颠覆之时。宇宙偏冷之运,与人心愤盈之气,相与轧磨薄射,而忠臣志士之文章出焉。,71085“学问”则属于历史传承下,前人精神与现实结合的文化层面。钱谦益推崇“返经尊祖”,强调诗文创作的一脉相承,必须要以儒家经典为尊:“三百篇,诗之祖也;屈子,继别之宗也;汉、魏、三唐以迨宋、元诸家,继祢之小宗也。六经,文之祖也;左氏、司马氐继别之宗也;韩、柳、欧阳、苏氏以迨胜国诸家,继祢之小宗也。”7826可见,“学问”既涵盖了六经所代表的儒家正统知识,亦将前人的创作经验纳入其中:前者充实了作者的学养和创作根基,后者熏陶、影响其创作倾向和风格,与作者的心灵相结合,共同筑建作者的精神世界。“天地变化与人心之精华交

6、相击发,而文章之变不可穷胜。”21343由此可见,钱谦益诗论中的诗文创作要素既包括人心之精华“灵心”和“学问”也包括天地变化之“世运”,诗文创作三要素最终归合于作者的精神世界。显然,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非常缜密的创作逻辑:天地变化的“世运”因素客观地催生了作者的创作欲求和主题,与具体的“境会”相感相合:“古之人其胸中,无所不有。天地之高下,古今之往来,政治之污隆,道术之醇驳,苞罗旁魄,如数一二。*,7925继而在“灵心”潜意识的指导和“学问”根基的支撑下进行创作:“三者相值,如灯之有炷有油有火,而焰发焉。”即灵心、世运和学问相互激发支撑,共同催生了诗文创作的形成。正所谓“学殖以深其根,养气以充

7、其志其征兆在性情,在学问,而其根诋则在乎天地运世,阴阳剥复之几微,微乎微乎,斯可与言诗已臭”28010因此,钱谦益的文学创作要素理论,分而论之为灵心、世运、学问三要素的有机融合;合而观之,则归合于作者的精神世界,学问和世运经过作者的主观整合,在灵心的发挥下,有序地进行创作。综上所述,钱谦益的文学创作观既表现为主客观结合的创作过程,又以创作主体的情志外现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二、钱谦益文学创作要素理论的生成原因批判“俗学、缪学”见诸于文章的恶劣影响,是钱谦益提出文学创作要素理论的根本原因。钱谦益将“俗学”概括为“制科之习”和“道学之习”:“其间为古学之蠢者,有两端焉,日制科之习比于俚,道学之习比于腐

8、。斯二者,皆俗学也。”71700“俗学”的盛行,不仅影响到经学、史学的发展,更集中体现在文学创作的“狂易丧心”中:“近代之文章,河决鱼烂,败坏而不可救者,凡以百年以来,学问之缪种,浸淫于世运,熏结于人心,袭习纶轮,酝酿发作,以至于此极也凡此诸缪,其病在膏盲媵理,而症结传变,咸著见于文章。”2768钱谦益将文章之病归结为学问、世运和人心的病变,与其针对文学现状提出的创作三要素一一对应。首先,就“学问”来看,弊病之一是“制科之习”导致的不通经、不师古的败坏学风:“今之学者不然,汩没于举业,眩晕于流俗。八识田中,结橘晦蒙,自有一种不经不史之学问,不今不古之见解,执此以裁断经学,秤量古人,其视文、周、

9、孔、孟,皆若以为堂下之人,门外之汉,上下挥斥,一无顾忌。”71705对科举的热忱、八股的迷信令从事举业的读书人急功近利,遗弃了积累学问的崇本思想,在科举体制内自视清高,以一己之见裁度古人。弊病之二是七子派“学古而牌”的复古主义,钱谦益评价其为“缪学”:“弘、正以后之缪学,如伪玉博鼎,非博古识真者,未有不袭而宝之者也古学一变而为俗,俗学再变而为缪,缪之变也,不可胜穷。”7932钱谦益批判七子派在形式上过分“模拟蹈袭”古人,企图获取创作的捷径,却忽视了汉魏盛唐作品的真正精神。这一方面抑制了创作者自我情志的抒发,另一方面也僵化了文学创作的方式,一字一句不可越雷池,无法创新和突破。其次,就“世运”和“

10、人心”而言,钱谦益指出了它们与“学问”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治本道,道本心,传翼经,而经翼世,其关根由乎学也。学也者,人心之日月也。”8学问决定人心的价值取向,而人心关乎时代的道德风气,即民风,民风的好坏决定着国家的治乱兴亡。钱谦益认为文学创作与“世运”是相互作用的:“非圣无法,先王所必诛,不以听者,而流俗以为固然,心生而害政,作政而害事,学术蛊坏,世道偏颇,而夷狄寇盗之祸,亦相挺而起。刀773晚明社会士风不振、阉党为祸、朋党倾轧,政治危机严重。钱谦益认为正是学术背离了正统,经学、史学缪化成异端思想导致传统儒家价值体系失落,使得“人心”生变,造成了社会的价值混乱,进而催生了“世运”动荡,动荡的

11、社会状态乂造就了忠臣志士的文章,如此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正因为这一点,钱谦益对竞陵派的批判格外严厉。竟陵派“深幽孤峭、凄声寒魄”的创作风格与亡国的征兆暗合,被钱谦益批评为“五行之诗妖”:“余尝论近代之诗,抉摘洗削,以凄声寒魄为致,此鬼趣也。尖新割剥,以瞧音促节为能,此兵象也。”“其所谓深幽孤峭者,如木客之清吟,如幽独君之冥语,如梦而入鼠穴,如幻而之鬼国。”7903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对“俗学、缪学”的抵制和批判,钱谦益看到了学问、世运和人心这些创作要素彼此勾连,互相影响,才展开了对文学创作要素的阐述,生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创作要素理论。三、文学创作要素理论的诗学内涵传统诗学一向推崇文人与生俱来的“才

12、”“气”,钱谦益也十分欣赏具有“灵心的人才,如他对吴梅村的赞扬:“以锦绣为肝肠,以珠玉为咳唾或移形于蹉步,或缩地于千里。泗水秋风,则往歌而来哭;寒灯拥髻,则生死而死生。”2756“灵心”固然有其“天工”因素在,但钱谦益对属于“人事”的“学问”也是非常重视的,二者在其诗论中的地位可谓旗鼓相当。“灵心”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初学集和有学集中共出现了八次,笔者试将其梳理如下。“灵心”第一次在牧斋初学集的李君实恬致堂集序中被引出:“文章者,天地英淑之气与人之灵心结墙而成者也。”7906意味着“灵心”属于无功利的范围。在梅杓司诗序和题杜苍略自评诗文里,钱谦益进一步将“灵心”的性质定义成创作者的天性和自然

13、禀赋若夫灵心隽气,将迎恍惚,察乎天性,出之自然”2791J若其灵心溶发,神者告之,忽然而睡,涣然而兴,苍略故不能自知也。”21594却乂指出“生生不息者,灵心也。过用之则耗2828。可见“灵心”虽生生不息,但仍会被消耗。在赠别胡静夫序和题徐季白诗卷后中,钱谦益在强调“灵心”是天地所赋予的同时,将它与“学问”(“妙智”)作了紧密的关联:“盖圣贤之神理,与吾人之灵心,熏习传变,所谓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非人之所能与也。T2898“天地之降才,与吾人之灵心妙智,生生不穷,新新相续。,21562综上所述,灵心与学问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钱谦益认为诗歌创作“以性情为精神,以学问为孚尹”2824,“灵心”是“称

14、心”的精神,“学问”则是“冲口”的文采:只有深厚的学问才能支撑灵心的自由表达,弥补灵心的损耗,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任何“天真烂漫”“自然而然”地对创作规则的超越,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定建立在对旧法的继承和熟稔上。“学问”作为滋润“灵心”的源泉,“学殖以深其根,养气以充其志,发皇乎忠孝恻怛之心,陶冶乎温柔敦厚之教2801o因此,诗人的“志意”和“性情”不能被单纯归纳进“灵心”的内涵之中,而是“学问”和“灵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才是钱谦益的倾向性所在。就“志意”来看,钱谦益诗论中的“志”显然来源于先秦的“诗言志”。徐元叹诗序云:“书不云乎:诗言志,歌永言。诗不本于言志,非诗也。歌不足以永

15、言,非歌也。宣已谕物,言志之方也。”7924所谓言志,就是“宣已谕物,回到儒家的温柔敦厚之教,就必须先回归儒学经典:“古之学者,九经以为经,注疏以为纬,专门名家,多初师说,必求其淹通服习而后己焉。经术既熟,然后从事于子史典志之学,泛览博采,皆还中其章程。”7852只有“学问”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灵心”所传达出的志意才能超然脱群,不同凡响。就“性情”来看,“性不能不动而为情,情不能不感而缘物。故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者,情之发于声音者也”2824。钱谦益认为性动而为情,情感缘物而成诗,诗歌是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与志意相承接,所谓“情志并重”:“古之为诗者,学溯九流,书破万卷,要归于言志永言,有

16、物有则。宣导情性,陶写物变,学诗之道亦如是而止。”2713综上所述,钱谦益的“灵心”范畴强调了传统诗论中“无意为文”的天分因素,与具备根基作用的“学问”范畴共同继承发展了儒家诗学中的“志”,打破了礼教的政治教化框架对“性情”的束缚。钱谦益将“学问”放在与灵心”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对“学问”的强调和重视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对“有意为文”的突出,对古典文论中的“无意为文”进行了一定的颠覆。四、对“无意为文”传统文论的颠覆“有意”与“无意”源于老庄的哲学范畴“有为”和“无为”,体现在“坐忘心斋”“见素抱朴”“涤除玄鉴”等概念中,认为要去除内外一切功利的目的,维持一种“虚”“静”的心境,顺其本性地去传情达意,实现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创作。如南宋汪藻:“古之作者,无意于文也,理至而文则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