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1 .重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和”与“战”的影响。2 .难点:理解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关系。【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辽与西夏政权建立时间民族建立者政治制度辽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南、北面官;行营是国家政治中心西夏1038年党项族元昊模仿北宋、有本民族称谓的官职金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猛安谋克元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行省、驿站、四等人制(一)建立和发展1、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2、辽的
2、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改国号为辽。3、宋辽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制度建设1、南北面官制度(1)内涵: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2)特点:因俗而治、胡汉分治、兼采汉制(3)影响:缓和民族矛盾,稳定契丹的统治;加速了契丹封建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加快了民族交融2.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1)概况: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2)作用:进行军事训练笼络归属民族酋长知识点二、西夏
3、一党项族(1038-1227)(一)西夏的建立和发展1、起源: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2、建立: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3、发展:与北宋发生多次战争,双方最终达成和议。北宋灭亡后,向金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二)制度建设: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还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知识点三、金朝一一女真族(1115T234)(一)建立和发展1、建立: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1114年,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年称
4、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2、发展: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入主中原,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二)迁都燕京1.概况: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2.影响(1)实现对金朝统治区域更有效的控制。(2)政治中心南移加速了女真人重心南移,促进女真人和汉人的民族交融。(3)使北京开始成为以后历代王朝的都城,促进了北京地区的建设发展。(4)为金世宗的“大定之治”奠定基础。(三)制度建设: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女真民族管理系统“猛安谋克”(兼采汉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3.从鼎盛到衰落(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5、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2)衰弱: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衰弱。知识点四、元朝蒙古族(1271-1368)(一)蒙古族的崛起和元朝的统一1、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2、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3、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4、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完成统一元朝巩固统一的制度建设1.驿传制度:(1)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2)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2、政治制度(1)中央:一省二院制
6、:元中书省:宰相机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2)地方:行省制含义: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目的: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对幅员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统治管理:中书省宜接管理河北、陕西、山东;地方设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行省的性质:既是中央宰相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常设机构权力: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权大而不专,行使权力时受中书省节制。特点:犬牙交错;双重性(性质):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制度创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效结合3.边疆管理(1)吐蕃: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2)西域:设
7、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3)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三)民族关系1 .四等人制等级名称民族一蒙古人蒙古族二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Pl回等三汉人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四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2)特点:浓厚民族差别对待、民族压迫色彩与急速民族融合并存。(3)评价: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2 .民族杂居(1)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
8、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一一回回。(2)元朝灭亡后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四)元朝灭亡:(1)原因:阶级矛盾日益严重。(2)概况: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爆发,不久元朝灭亡(1368年)。(3)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思考与探究】思考点(P61)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答案:影响: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划的基础;元朝行省的名称有一些今天还在使用,或对今天的省仍有影响;今天一些省的辖区直接渊源于元朝行省,还有一些省的辖区是以元朝行省为基础分割而成的。问题探究(P63)国朝士宇旷远,诸民相
9、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陆行资车,水行资舟,反之则必不能行;幽燕以北,服食宜凉,蜀汉以南,服食宜热,反之则必有变异。以是论之,国家当行汉法无疑也。然万世国俗,累朝勋贵,一旦驱之下从臣仆之谋,改就亡国之俗,其势有甚难者。苟非聪悟特达,晓知中原实历代帝王为治之地,则必咨嗟怨愤,喧哗其不可也。窃尝思之,寒之与暑固为不同,然寒之变暑也,始于微温,温而热,热而暑,积百有八十二日而寒气始尽。暑之变寒,其势亦然。山木之根,力可破石,是亦
10、积之之验也。苟能渐之摩之,待以岁月,心坚而确,事易而常,未有不可变者在陛下笃信而坚守之,不杂小人,不营小利,不责近效,不恤浮言,则天下之心庶几可得,而致治之功庶几可成也!一一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7时务五事立国规模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朝统治者学习、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的认识。答案:汉族文明对少数民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少数民族贵族上层为维护统治往往主动向中原学习,积极吸收汉族先进的政治思想文化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统治。【课后练习】1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
11、()A.由汉返胡B.模仿北宋C.专制集权D.因俗而治2 .下图是西夏王陵,有“东方金字塔”之称。西夏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南北面官制B.汉制蕃称C.猛安谋克制D.中央集权制3 .金世宗在位期间,金朝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作“大定之治”,其本人被百姓誉为“小尧舜”。“大定之治”“小尧舜”的说法,反映出()A.金政权完成封建化C.北方民族交融加强B.北方各族民族矛盾消除D.当时金朝的统治最清明4 .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的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模式下的郡县制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A.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B.元朝彻底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行省制继承了秦朝推广的郡县制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5 .元代“四等人制”下的汉人、南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汉族,“先灭金所得者为汉人,后灭宋所得之江南人为南人蒙古统治者将汉人、南人进行区分的目的是()A.加强民族团结交融B.促进民族的平等发展C.分化管理加强统治D.中央与地方互相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