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学习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学习服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科学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学习服务作者简介:原文出处:福建教育:学前版(福州)2020年第202020期第9-16页期刊名称:幼儿教育导读(教师教学版)复印期号:2020年08期巧用信息技术提升幼J闲学探究的有效性李燕(厦门市集美区侨英中心幼儿园)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各探究环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幼儿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然而,在当前班生额普遍较大的情况下,教师如何发现幼儿生活和游戏中隐藏的探究契机,引发幼儿聚焦问题,展开探究,并对幼儿亲历探究的过程进行关注,有效地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梳理探究经验,成为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在信息技术日益推广、普及的今天,我们巧妙运用信息技术的集成性、能交互、可实时再现
2、等特点提升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巧用信息技术集成性”的优势,有效聚焦问题,激发幼儿探究热情在幼儿的生活?口游戏中,隐藏着许多值得幼儿探究的科学现象、科学问题,教师需适时地抓住契机,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巧妙地引导幼儿聚焦问题,支持、引导幼儿展开探究之旅。信息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其能够综合运用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动画等集成性的优势,成为教师观察、了解、支持幼儿游戏的有力工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捕捉幼儿生活、游戏中的科学问题,引导幼儿聚焦问题展开探究。在幼儿游戏的初期,信息技术的“集成性优势能够帮助教师仓旭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聚焦问题,激发幼儿探究的热
3、情。如在小班沙水游戏中,许多幼儿没有探究意识,更多满足于挖沙、堆沙等重复动作的游戏。教师为了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引导幼儿关注沙能吸水、能塑形等特性,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性优势,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多种形式的沙子造型,并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提问:“我是和你们天天一起做游戏的沙宝宝。我有许多神奇的本领,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变形的本领了!你们能想办法让我变形吗?教师巧用信息技术集成性优势创设沙宝宝变形”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了小班幼儿探究沙子如何变形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聚焦怎样让沙子变形”这一问题开展探究。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巧用信息技术集成性”的优势,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聚焦问题,引发幼儿深入
4、探究。例如,在大班幼儿沙水游戏过程中,幼儿运用不同的方式往沙雕作品上加水。有的用水桶冲,有的用水管浇,有的用喷壶喷,有的用勺子一点一点地加幼儿沉浸在各自为沙雕加水的乐趣中,丝毫没有发现不同的加水方式对沙雕作品成型效果的影响。为了既能有效引导幼儿又不影响当下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用手机拍摄了幼J怀同的加水方式,并把水与沙雕接触的瞬间产生的效果进行截图,结合画圈、放大等功能将这些截图拼摆在一起,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观看这些录像、图片,并猜测哪种加水方式匹配哪些图并说明原因。由此,幼儿开始了关于水的冲击力对沙子造型影响的探究。可见,教师巧用信息技术集成性”的优势,使幼儿能够从无目的的摆弄变为聚焦问题的探
5、究,有效提升了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二、巧用信息技术交互性”的功能,有效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巧用信息技术交互性”的功能,可以让幼JL与同伴、机器之间形成良好互动。而且,幼儿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地进行控制,这能有效地支持幼J府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自主探究。在区域游戏中,教师为了支持幼儿探究,往往会提供各种低结构的探究工具和材料。而当幼儿缺乏自主探究经验时,这些投放的材料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其支持幼儿探究的功能,仅仅作为幼儿摆弄的对象,失去探究的价值。为此,教币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交互性”的功能制作操作性强、游戏化程度高的“科学小博士”多媒体互动课件,投放在科学区。幼Jl三科学区游戏时可以通过点击多媒体课件中相应的图片,
6、倾听课件中的声音提示,选择自己想探究的问题。课件会根据幼儿选取的问题将探究要求或提示以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有的提示实验的步骤,引导幼儿像科学家那样严谨地实验;有的提示实验所需的材料,引导幼JLt艮据需要进行猜想、选择当探究结束后,幼儿还能将自己的探究发现或问题用录音、拍照等方式上传,与其他同伴进行互动、交流。教师除了能了解幼儿的探究发现,也能轻松地收集幼儿想要探究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支持。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功能,有效实现了幼JIZ与机器、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这不仅有效地支持了幼儿的自主探究,也提高了幼儿探究的有效性。三、巧用信息技术实时性”的特点,提升幼儿探究发现交流的有效性
7、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然而,在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由于活动场地的限制、活动材料的影响、活动组织形式的制约,有些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结果难以运用常规的绘画、记录的方式加以呈现、开展交流。信息技术实时性”的特点在此时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人民币的秘密中,幼儿运用放大镜、手电筒等工具探究人民币上的秘密时,发现了人民币的“光变油墨水印安全线等防伪标识特征,但这些特征难以用绘画的方式加以记录。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交流探究发现时,巧妙地运用了希沃授课助手中的屏幕同步、放大镜等实时同步技术,
8、将幼儿的探索发现同步投射到一体机上,再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加以描述,有效解决了幼J闲学探究中对某些发现难以进行有效交流的问题,提升了幼儿探究发现交流的有效性。又如,在中班开展的关于蚯蚓的秘密的探究活动中,幼儿对蚯蚓的外形特征十分感兴趣,教师支持幼儿将寻找到的蚯蚓饲养在班级里,用是供了放大镜等设备供幼儿开展探究。为了提升交流探究经验的有效性,教师运用高拍仪将蚯蚓实时投射到屏幕上,并放大了细节,有效地支持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四、巧用信息技术动态性的特点,有效梳理幼儿探究经验幼儿探究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往往是零散的,需要教师加以有效地梳理、总结,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内化经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中的闪动、
9、放大、缩小等方式突出画面重点内容;或通过简单的路径动态演示,凸显事物变化、运动的过程信息技术动态性”的特点,为教师有效地将幼儿感知到的相对抽象的科学探究内容经过生动、形象的手段加以梳理,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例如,在幼儿探究“滚动”的活动中,教师投放了球体、圆柱体、圆锥、正方体等不同形体的物品供幼儿探究哪些物体能滚动,以及不同的滚动路径。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幼儿提出球体、圆柱体、圆锥、正方体都能滚动,有的幼儿提出球体、圆柱体、圆锥轻轻推一下就能自己滚动,正方体要推一下才动一下。教师发现了幼儿对“滚动和“滑动的区别虽有感知,却不能准确区分。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球体、圆柱体、圆锥都有圆形面,而正
10、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接着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物体的移动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运用箭头标注物体运动的方向,并用放大突出显示的功能引导幼儿关注物体运动及运动方向的变化,使幼儿直观地感受滚动和滑动”的区别,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滚动是它们(球体、圆柱体、圆锥)自己不停地转,而且是往前移动了位置,而滑动则是(正方体)自己没有转动,但是碰到地板的这个地方(接触面)移动了位置。在探究球体、圆柱体、圆锥滚动路径的同时,幼儿通过运用这些物体在地面玩“钻山洞”游戏,发现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滚,都能轻松地滚过“山洞,圆柱体只能横着对准山洞才能直直地滚过山洞”,而圆锥只能用转圈圈的方式绕过山洞。有了这些直观的经验,
11、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中的线条、形状运动路径的功能,将球体、圆柱体、圆锥运动的路径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有效的梳理。综上,教师巧妙运用信息技术集成性、能交互、可实时再现等特点,既可以满足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3?口实际操作的需要,又能使幼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地聚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交流、分享探究过程,有效梳理探究经验,较好地提升了幼J闲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慢动作拍摄技术在幼1序习活动中的运用张小英(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幼儿园)慢动作拍摄技术是改变现实运动形态、延长视觉所见运动过程的技术方法,简称“慢动作。慢动作被认为是时间上的特写“,这种时间上的特写“,能够表现转瞬即逝、肉眼看不清的动态,有强
12、调动态的效果。慢动作特殊的观看体验,能够改变人们的心理情绪感受,让人们感受到事物别样的表现韵律,是影视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技巧。认知工具是指支持、指引、扩充学习者思想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它能帮助学习者完成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创造及表达,促进学习者有效地思考与认知,如纸、笔、尺子等,从这个层面上说,慢动作拍摄技术也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与传统的认知工具相比,它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等特征。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慢动作拍摄技术在幼儿园的艺术活动、科学活动、健康活动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恰当地运用该认知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由此,笔者尝试从认知工具的视角与大家探讨
13、手机慢动作拍摄技术在幼J序习活动中的运用,以期更好地让慢动作拍摄技术成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利器。一、手机慢动作拍摄技术在幼学习活动中运用的价值1 .认知工具的“高科技特征,能够弥补幼儿的认知能力不足首先,慢动作可以将转瞬即逝的现象放慢呈现,使肉眼无法察觉的动态直观化。直观”能够帮助幼儿脑补事物瞬间的变化过程,让变化过程看得清,看得清的现象正是幼儿思考的优质媒介,教祠以利用这样的优质媒介,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表征。例如,在艺术活动中,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征水波之美,但幼儿的表征水平常常受限于感性经验的积累,多数幼儿仅会用波浪线表征水波。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提高幼儿的表征水平,教师可收
14、集不同形状的容器,先向容器内注入适量的水,再滴入水滴,同时用慢动作功能拍摄出水滴坠落到水面不同位置产生的水波,借助慢动作视频,幼儿能清晰地观察到肉眼难以捕捉的水波之美一当水滴坠落到圆形容器水面的中央时,会荡漾出圆形水波;当水滴坠落到圆形容器水面的边缘时,会荡漾出不规则形水波;当水滴坠落到方形容器水面的边缘时,会荡漾出弧形水波;当水滴坠落到方形容器水面的角落时,会荡漾出扇形水波;当若干颗水滴同时滴落到水面时,波纹则千变万化。慢动作呈现的水波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幼儿表征的作品必然更加生动形象。其次,慢动作拍摄技术的应用具有可普及性。得益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多数智能手机支持慢动作拍摄;慢动作拍摄方法
15、简单,便于应用者掌握使用;手机轻便易携,便于随时随地拍摄;慢动作视频能够即时剪辑、即时投屏、重复播放、永久保存。2 .瞬时变化的“可视性特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当幼儿产生某种内在需求时,才能对某件事物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持久的注意。慢动作关于瞬时变化的可视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幼儿保持学习兴趣。例如,在科学活动小水滴大世界中,幼儿通过图片欣赏了微观世界中的水滴之美后,萌生了自己动手做“水滴湃”实验的想法。然而,在缺乏认知工具支持的情况下,幼儿难以看清水滴的瞬时变化,容易对实验失去兴趣,从而偏离预设的探究目标,开始漫
16、无目的地玩水。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慢动作拍摄对瞬时变化的“可视性”特征,重新唤起幼儿对实验的兴趣。如,教币可发出邀请: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水滴落下的速度太快,我们无法看清楚水滴跳舞的样子,谁愿意与老师一起,试试用慢动作拍摄后再观察?”教师邀请到合作者之后,可以由幼儿负责演示,教师用手机同步拍摄;也可以由教师负责演示,幼儿用手机同步拍摄。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有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让幼感受到共同求知的氛围。拍摄后,教师可提问:“从慢动作视频中,你观察到水滴在水面上如何跳舞?此时,幼儿就会发现,水滴在触碰到水面的一刹那,会反弹到一定的高度,水滴惯性反弹的同时,会带起水面的水,形成一个向上的水柱,随后,水柱和水滴依次落下,消失在水面上。当幼儿为观察到如此奇妙的现象而兴奋时,教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