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材论》与苏洵《广士》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石《材论》与苏洵《广士》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王安石材论与苏洵广土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天下之患,不君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上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上之人前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马之在厩也,驾骥杂处,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不屡策,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莺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莺始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2、。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卷土其能而审处之。如是则土之愚萦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荤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日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纵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漠谋谏停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日果无材者,吾不信也。(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文本二:古之取土,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
3、往登之朝廷;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挨弃不用。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布衣寒土而贤,则用之;公卿子弟而贤,则用之;平妗方技而贤,则用之;骨吏贱吏而贤,则用之。(节选自苏洵广土)10 .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上断句处字母,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材A之用B国C之栋梁也D得之E则安F以荣G失之且则亡工以辱。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患,意为担忧,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出
4、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字含义相同。B.苟,意为如果,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中的“苟”字含义相同。C.铢,本是古代重量单位,重量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铢量,这里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与师说中的“巫医”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认为人才和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人才遇到事情时能够把事情治理好,出谋划策时能够分清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B.王安石认为在马棚里很难辨别出良马和劣马,而在二者,起拉车赶路时,则能够看出劣马即使拉断缰绳,昼夜不停,也追赶不上良马。C.王安石用
5、刘邦、项羽、唐太宗等人的例子,说明如果国君真正渴求人才,会激励人才的出现,提醒当时的统治者应该广泛地寻求人才。D.苏洵认为古人常从盗贼、夷狄中选拔人才,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往往舍弃不用,因此提倡应多从身份卑贱的人中选拔人才。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译文:(2)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译文:14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王安石和苏洵在任用人才方面的观点?(3分)【答案解析】10. (3分)BDG11. (3分)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是祸患的意思,与加点的“患”含义不同。)12. (3
6、分)D(“多任用身份卑贱者”有误。苏洵认为任用人才以贤能为标准,没有提倡多任用身份卑贱者。)13. (8分)(1)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凭什么和一般人区别开呢?(得分点:译出大意得1分,“人之有材能者”译出定语后置句得1分,“何以”译为“凭什么”、“根据什么”得1分,“异于人”译出状语后置句得1分)(2)因此盗贼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隶也认为他们可耻,可是(他们)往往能够进入朝廷;(得分点:译出大意得1分,“是以”译为“因此”“所以”得1分,“耻”译为“认为可耻”、“鄙视”1分“而”表转折,译为“但是”“可是”1分)14. (3分)王安石认为应该仔细考察人才并审慎任用人才,让其承担符合他能力的职
7、务;苏洵认为应该不看身份,而看能力(贤能)。(答对一点2分,两点可得3分。)【参考译文】文本一:国家所担忧的,不是担心人才不多,而是担忧在上层的人不希望人才太多;不是担心才士们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担忧在上层的人不让他们去干事。人才的作用就好像是国家的栋梁,得到人才,国家就会安定而繁荣;失去人才,国家就会灭亡而遭受耻辱。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凭什么与一般人区别开呢?只有当他办事,事情就能处理得好,出谋划策就能趋利避害,治理国家就能使国家安定富强,这才是他不同凡人的地方。在上层的人如果不能仔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使用他,那么,即使有皋、夔、稷、契那样的才智,尚且不能使自己有别于一般人,何况那些才智比他低下
8、的呢?马在马棚里,劣马和好马混杂在一起,寻找两者不同的地方确实很少。等到好马拉重车,不必多次鞭打,只要一拉缰绳,千里的路程就跑到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好马并驾齐驱,那么即使车轮歪斜了,缰绳拉断了,昼夜不停地追赶,劣马还是远远地落在后面而赶不上。在这之后骏马与劣马就能区别开了。古代的君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而是用尽一切方法去寻找人才、考察人才。考察人才的方法,就在于给他才能相当的工作罢了,特别仔细地衡量人才的本领而慎重地任用。像这样,即使愚昧浅陋的人也都能发挥他们的智能去干好小事,何况那些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英杰呢?唉!后世的君王,未曾考虑这个道理并且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却空
9、说天下真的没有人才,也是没有很好地考虑原因何在罢了。唉!现在国家还常常担心没有人才。我听说战国时期六国合纵,辩论游说的人才就出现了;刘邦项羽并起相争,出谋画策、能征惯战的人才就涌现了;唐太宗想天下大治,而出谋献策、直言规劝的辅佐大臣就来到朝廷。这些人才,当那几位君王还没有出来时,他们也不曾被发现;而当君王盼望人才时,这些人才就来到了。天下那么广大,人物那么众多,却说的确没有人才可用,我是不相信的。文本二:古代选择人才,从盗贼小偷当中选择,从外族人当中获得。古代的人并不认为盗贼小偷、外族人那样的事是可以做的,只是因为小偷强盗、外族人里面也有人才罢了。贤士在高贵的人中间,那么就从高贵的人中间选拔;若卑贱的人中有贤士,那么贤士就在卑贱的人中间选择。因此盗贼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隶也认为他们可耻,可是(他们)往往能够进入朝廷;相反,那些举手迈步,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常常被弃而不用。这是什么缘故呢?天下那些举手迈步,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太多了,朝廷的政务、州郡的事务,并非这样就能处理好的。那些人虽不能循规蹈矩,说堂皇的言辞,穿华美的服饰,但如果他们的才能在这里果真能得到发挥,那么在这个职位上就是合适的。普通百姓、贫寒土者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公卿大臣于子弟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巫师、医生、打卦的、相面的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职位卑微的官吏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