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浅议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内容摘要】“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与文中的语言文字多次接触,就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关键词】:提高阅读兴趣众所周知,广泛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项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就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
2、特点,上好起步阶段的阅读课,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感知课文内容,真正受到启发,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投入阅读的海洋,推动他们去自主学习,进而发展他们的能力是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情景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课的导入方法有直接联系,导好一节课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平时可利用将故事、猜谜语、音乐欣赏等教学方法导入新课。1、讲故事导入。语文课文中的记人、记事类的文章和古诗词教学本身就是很好的故事内容,如果在学文前老师对症下药,将故事的环境,历史背景作简介,不仅可以
3、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陶冶情操,增强爱憎分明的意识,还对品味文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可通过这种方法把学生引入课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并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2、谜语导入。对于猜谜语低年级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以趣激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教学花的时钟一课时,可通过猜谜形式引出课题,然后设置悬念“花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结局是什么?”使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开始阅读,兴趣十足。二、朗读质疑,激发阅读兴趣。“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与文中的语言文
4、字多次接触,就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因此朗读质疑应放在“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解疑,学生就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最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读中质疑。“通过朗读一质疑一再朗读一释疑”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勤于阅读。三、朗读感悟,加深兴趣。“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强调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多读、熟读,参与到各种语言实践当中,在读中悟义,在读中悟法,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
5、应放手让学生去多读,让其在读中自主感悟。四、课外延伸,保持兴趣。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J教材中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实际应用当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仅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要使课内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因此,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五、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1、顺序朗读,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每读一篇文章,应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清楚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
6、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文中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段,仔细体会这些词、句、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就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情感。2、分步朗读,读中感悟。通读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细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指导学生养成适当提出问题的习惯:“这篇文章大致讲了一个什么内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中知道了什么?”“受到什么启发?”遇到文章多向自己问“问什么?”这样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同时也能让自己多学到一些知识。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必须能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笔在字里行间、文章的空白处学会圈划重要的词,勾出重要的段落,或课后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一段话的形式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和阅读教学的实践深刻体会到:上好阅读教学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使孩子一生受用,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参考文献:1、余致甫:语文教育学概论,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1990.72、傅道春: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3、华应龙:我这样教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