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一)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义务教育艺术(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中的一些体会。一、转变视角新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吸收了现实生活中新颖的音乐场景,构建了丰富的教学形式,教材汇集了许多新信息、新设想。新
2、教材还设计了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生动情景,如“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比如,“音的强弱”一课,以音乐故事的形式出现,先将动物的叫声引入,以自然界的声音引到生活直至音乐中,从生活开始、到生活结束。这样的课,寓音乐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鉴赏、表现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参与,置身于具体情景之中。二、转变学习方式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
3、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三、转变教学重心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比如,以唱歌为主的课,不光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唱歌曲,并有当众表演的机会,有时甚至是以学生选唱为主。乐器演奏则强调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听赏课曲目的选择则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反复听、对
4、比听的可能。还有,新教材中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一一综合表演,为学生提供了歌舞、情景剧等活动形式,教师则在具体环节上给以指导。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艺术表演能力。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新教材还有一个特点是开放式,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在呈现方式上,教科书只提供了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和活动领域
5、,附以启发性、提示性文字及插图,给学生和教师留出足够的自由表达和灵活发挥的空间,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力求在创设新的教学环境和思维空间上有所突破。除了教材,教师还可以因时、因地制宜,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挖掘同类教材,以充实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3、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新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注意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力求做到歌、舞、乐、戏、画的结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种艺术的综合。比如,教材中爱劳动,选择了动画片三个和尚,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
6、时欣赏了我们本民族特色的音乐,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还有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陶冶这种情操。四、改变知识传授,定位艺术熏陶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了它的知识性,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显然,这种注重“知识”忽视“艺术”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也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审美”。用他们的“爱”去感染身边的人,最终使这个社会是一个充满美的社会。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多营造一些发现美、传播美的良好氛围。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
7、、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二)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相比2011版的63页,这次发布的2022版共计131页,仅在页面数量上就足足翻了一倍多,可以看出国家对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从音乐学科来与2011年的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为重视综合性,具有很大的变化与特点。新课标下的课程目标是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最终确立的。一、素养导向的综合表现更明确二、音乐学习任务包含:从第一、二学段(5年级)起,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以及自信地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等;能认识简单的节奏谱和常用
8、音乐符号,模唱简单旋律;享受艺术表现的乐趣。到第三学段(67年级)时,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充分、全面地认识乐谱和常见的音乐符号,视唱旋律;还能选用合适的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创编与展示简单的音乐作品。第四学段(89年级)明确要求学生不仅熟悉常见的音乐符号和术语,识谱、记谱比较流畅和准确,还要求学生能编创与展示比较完整的短小的音乐作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创作、运用的要求。除了对音乐实践能力的要求,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也有着明确要求,中低学段(7年级)的音乐学习主要以欣赏、聆听为主,但随着年龄、年级不断增长,学习要求也增加了。到高学段(89年级)时,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适的创作技法进行音乐编排和
9、表演,在学习任务中,也有单独的“独奏与合作演奏”项目,同样要求在演奏中融入个性化的创意。新课标对音乐学科实践能力的要求就意味着义务阶段的艺术学习要求学生:要在感知、发现、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创作与运用,不止要会听、会唱,还要会演奏,会创作,会运用。内容分类更具体:课程标准中提了明确的要求,音乐学科分为四类:欣赏、表现、创造、联系,涵盖了14项学习具体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学习任务。“欣赏”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音乐审美为中心,在音乐学习中发现美,享受美,感受音乐体裁情绪,进而做到培养美好情操和品格的目的。“表现”要求我们重视音乐活动实践,既要扎实学习基本乐谱乐理知识演唱技巧及部分乐器基础演奏,也
10、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获得音乐的真实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创造”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中设定一些有趣的内容、形式、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自主探索音乐,比如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在特定情境或音阶里即兴编创歌词、乐句。根据音乐主题编创音乐剧、手势舞等。“联系”要求我们应该加强与社会生活、生产活动的联系,让音乐生活化,加强与同类艺术姊妹学科,如美术、影视、戏剧之间的联系,做到融合呈现在教学内容里。也可以跨学科联系,以音乐为主体,通过不同学科、相同的教学材料,做到跨学科融合。不仅如此,课程标准中针对不同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
11、和目标。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三、更加注重创意和实践在新课标的音乐学业质量标准中,加强了对学生感知、应用、创新的技能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聆听音乐,对音乐情绪的反应及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符合音乐基本特征并体现个性化。(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跟随录音或与同伴一起演唱,姿势正确,声音自然,词曲基本完整、正确,音色、音量、速度、表情初步做到与歌曲情感相符。(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演奏姿势、方法符合规范。节奏、节拍、旋律等基本正确,力度适宜、速度稳定,伴奏能互相配合。(艺术表现)能选用2-3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情境表演,基本表现出情境表演的主题和内
12、容,能体现自己的想法。(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关注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向他人介绍身边的音乐或音乐现象时,能较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感受。(文化理解)第二学段(3-5年级):聆听音乐,对音乐表现要素及其表现作用,以及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等的感知、理解和判断基本正确。(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初步掌握演唱、演奏等艺术表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表达作品的情绪、情感及表现音乐等方面能体现自己的想法。(艺术表现、创意实践)运用乐谱进行音乐实践,对乐谱各种符号、记号的辨识和表现准确度高;视唱简单乐谱,音高、唱名、节奏基本正确,听记简单节奏或曲调(艺术表现)随音乐即兴表演,表情及身体动作能体现音乐情绪和音乐特点(艺术
13、表现、创意实践)能运用舞蹈基本语汇和技能进行创编和表演(艺术表现)在戏剧(曲)种承担角色、声音、动作、演唱、表情等基本符合角色形象(艺术表现)关注生活中的音乐现象,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能选择合适的音乐满足自己的需求并说出原因。(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第三学段(6-7年级):在听赏中,对音乐表现要素及其表现作用的感知、反应和判断较准确,对不同国家、风格流派的代表性音乐具有初步判断能力,了解戏曲等的艺术特点(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演唱、演奏,在情感表达、准确性等方面基本达到作品要求。(艺术表现、创意实践)运用有代表性的地区或民族舞蹈语汇进行创编和表演(艺术表现、创意实
14、践)在戏剧(戏曲)等综合性艺术表演中,具有认识、理解所表现对象的能力。(艺术表现)对社会生活中的音乐现象和音乐文化能作出一定合理的分析与评价等(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总之,对于新课标下的音乐素养培养就是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能从生活中发现音乐之美,能自信、自然地进行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对音乐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探究、记性表演和编创等艺术创造活动中展现个性和创意;增进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之情,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重视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和科技的关联,吸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对社会和文化中的音乐现象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促进
15、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课标的变化是素养导向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所以一定要从更加综合且全面发展的视角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通过营造环境、加强体验、充分管理、积极展示等方面的努力,让孩子们有更加全面的感知与体验,并且利用多种媒介进行交流和创造,真正在艺术的世界中学会求真、崇善、尚美。(三)上周教研时间,我与组内老师共同观摩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专家讲座,感受颇深。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第一,以“审美”为核心,培养“欣赏力”。通过“欣赏”,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表现形式,感知、理解音乐的体裁与风格等,发展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丰富音乐审美体验,深化音乐
16、情感体验,提升美感知识和文化理解素养。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要带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让良好的音乐欣赏力体现在生活中。第二,以“激趣”为核心,培养“表现力”。兴趣是学习的基石,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小学生是天真烂漫、极富表现欲的,但他们之间又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让学生掌握声乐器乐、综合性艺术表演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表现音乐中表达思想和情感,丰富音乐活动经验,提升艺术表现力。第三,以“实践”为核心,培养“创造力”。新课标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将音乐知识和音乐实践相结合,在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学会创造美。学生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开展即兴表演和音乐编创活动,表达个人想法和创意,提升创意实践素养。第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