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朝文人对钱谦益的接受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鲜朝文人对钱谦益的接受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朝蹦文人对钱谦益的接受研究关键词钱谦益;列朝诗集潮鲜朝;接受钱谦益(15821664)在明末清初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受到降清变节和参与反清复明等事件的影响,其著作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后代对他的评价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尽管如此,他在中国古代文坛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中国文坛唐宋诗之争的过程中,他极力提倡宋诗的价值,对扭转当时复古派主导的唯唐是尊的局面以及其后诗风由唐转宋产生了重要影响。钱谦益的诗文集也通过种种途径传入了当时的邻国朝鲜王朝,对朝鲜朝中后期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朝鲜朝中期也是朝鲜诗坛唐风盛行的年代,钱谦益诗文集的流入及其对宋诗价值的提倡,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当时的文人,对之后
2、朝鲜朝诗风转变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朝鲜朝文人对钱氏的态度各有不同,既有接受,也有批评。本文将梳理朝鲜朝文人对钱谦益接受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这对于阐明钱谦益在朝鲜朝诗风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学界有过一些关于朝鲜朝文人对钱谦益接受及批评情况的研究,这些研究或注重某些特定文人对钱谦益的接受,1(342)或侧重于朝鲜朝个别文人与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对比,2(229267)或列举一些对钱谦益的关注现象与批评等等,3(73114)均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现有研究中也有一些误读,对朝鲜朝文人对钱谦益接受情况的宏观把握不够消晰,因此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学创作实践
3、与思想观点等方面对朝鲜朝文人对钱谦益的接受情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接受的意义。一、钱谦益与朝鲜朝的渊源钱谦益对朝鲜古代诗文的关注集中反映在其编纂的列朝诗集及列朝诗集小传中。列朝诗集闰集第六篇朝鲜中收录了高丽朝和朝鲜朝42名诗人的171首诗作,钱谦益在编纂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吴明济的朝鲜诗选,朝鲜诗选是吴明济在朝鲜朝文人许筠的帮助下编纂的。列朝诗集闰集中也收录了吴明济的序及许筠的后序,其中收录诗人名下均附有人物简介和点评等,列朝诗集小传闰集一朝鲜二十人里另附了22位诗人的注解部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收集这些资料的条件无疑非常受限,从诗集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蛛丝马迹。例如,金时习
4、和李达的真名并未出现,仅分别以梅月堂和苏谷均的号列入其中。此外,月山大君李婷乃德宗长子、朝鲜朝第九代国王成宗之兄,而钱谦益根据其所参考的朝鲜诗选将其误认作女性,1727年朝鲜朝刊印李婷的风月亭集时指出了这一问题。4(352)列朝诗集完成之后,由于钱谦益和清廷关系恶化,诗集的印刷与流传均历经坎坷。尽管如此,这部诗集仍然为清人了解朝鲜古代诗歌提供了一个窗口。其后朱彝尊的明诗综静志居诗话及清末龚柴的朝鲜略考对朝鲜古代诗人的记录均参考了该诗集。同样,列朝诗集也因为收录朝鲜古代诗人的诗作而引起了朝鲜朝文人的关注。列朝诗集刊行于1652年,通过现有文献可知,最晚在1682年已传入朝鲜朝。朝鲜前期文人俞汝舟
5、(1480?,字师圣,号林碧堂)的夫人金氏(未详)有三首诗作被收录在列朝诗集中,后人俞世基(1653?)将其遗稿汇编刊行,名为林碧堂遗集,俞世基在跋文中提到了友人金斗明(16441706)前往北京购得列朝诗集一事。金斗明曾于1682年10月至1683年春前往北京。与金斗明同行的还有朝鲜朝中期文人金锡胄(16341684),二人作为谢恩使一同前往清朝。另一位文人李宜显(1669-1745)也在文集中谈到了金锡胄偶然从北京购得列朝诗集小传的经过,这说明朝鲜朝文人之前己经知道列朝诗集,且对其十分重视。1693年,朴世采(16311695)在为崔庆昌诗集撰写的跋文中提到崔诗被收录于列朝诗集中,5说明这
6、一时期朝鲜朝文人已经熟知列朝诗集,且认为朝鲜朝诗人的作品被收录其中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由此可见,最早接触到列朝诗集的大多为京华士族,他们借燕行之机购书回国。列朝诗集使得朝鲜朝文人开始关注钱谦益,并出现了关于初学集有学集及投笔集的相关记载。初学集刊行于1643年,有学集和投笔集刊行于1664年。最早提到钱谦益文集的是金昌协杂识,该书著于16911692年之间。在此之前,已有部分文人提及收录在初学集及有学集中的作品,如金锡胄在次副使韵的自注中引用了钱谦益戊寅九月初三日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中的诗句“朝家议论三遗矢,社稷安危一亩宫”6,钱诗收录在初学集中,金锡胄的诗则作于1682至1683年
7、与金斗明燕行期间。南九万(16291711)在甲子燕行辘录中引用了钱谦益和徐祯起中的“请看典午阳秋例,载记分明琬琰垂”以及简侯研德并示记原中的“知君耻读王裒传,但使生徒废蓼莪”等诗句,7甲子燕行杂录作于1684年。由此可见,这两部文集几乎与列朝诗集同时传入朝鲜朝。朝鲜朝文人对钱谦益的态度差异较大,褒贬不一,初期接受较多,但得知钱氏变节一事后,后期批判逐渐增加,其原因是多重的。但由于篇幅限制,本文首先将逐一考察朝鲜朝文人对钱谦益接受的具体情况。二、朝鲜朝文人接受钱谦益的方式从钱氏文集传入朝鲜朝的过程可以看出,在钱氏文集传入之前,就已经有很多朝鲜朝文人听说了钱氏的名声,表现出希望一睹其作品的渴望,
8、想方设法收集钱氏文集。文臣权斗经(16541725)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表达了对钱氏文集的渴求,“闻明季人家有钱受之集,甚思一见,亦尝求之不得”,称之为“奇书秘藏8钱氏文集传入之后,对朝鲜朝文学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由于现有研究已经对诗论部分做了充分的梳理,因此本文主要关注朝鲜朝文人在实际创作与文学思想方面对钱谦益接受的具体表现,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肯定钱氏文才;二是创作次韵作品;三是引用钱氏观点来支撑个人的观点;四是为钱氏编撰年谱。(一)肯定钱氏文才肯定钱氏文才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有一些朝鲜朝文人在诗文集中直接表达了对钱氏文才的肯定,也有一些文人摘抄钱氏文集,或在作品中引用其诗句等。朝
9、鲜朝文臣金时敏(16811747)评价道:“钱牧斋,明季文章一大家也”,7尤其欣赏其墓表志铭,认为钱氏“墓表志铭,叙事议论,淋漓综错,究极人情,描写景色,有时俯仰感慨,风神气调,恰似乎欧公,盒州、太函辈安敢窥其藩篱哉?Tl肯定了其在墓表志铭方面的文学成就。钱谦益在秦母钱太宜墓志铭中详细记录了为秦母钱太宜撰写墓志铭的经过,朝鲜朝末期文人曹兢燮(1878-1933)提到,“昔钱虞山尝铭某人之母,而以类己母,感而与之铭”,表明自己为门生之母作墓表是受到了钱谦益的影响。10李德懋(17411793)曾指出朝鲜朝文人对钱氏作品的喜爱程度:“余看科臼之士,只借东坡、牧斋等集,未见亲近小学者也”,11可见钱
10、氏作品18世纪在朝鲜朝被广为阅读,甚至一些后期批判钱氏的学者也对其作品表现出了赞赏。例如南公辙(1760-1840)虽然在后期批判钱谦益,但对他的天都瀑布歌却赞不绝口,认为诗作“雄壮健丽”,“非牧斋无以发之于诗如此。12徐淇修(17711834)十分欣赏钱氏的七言近体诗,认为“七言近体谁持世,前有眉苏后受之”13,申纬(17691845)在选编中国历代七言律诗时也将钱诗列入其中,认为钱氏在七言律诗方面成就突出,这一观点与清末学者朱庭珍(18411903)及中国近代学者钱仲联等一致。洪翰周(17981868)评论钱谦益,“博学文章则冠绝一世,故中国人士至今舍其人而推其文,每见清人文字,无不以虞山
11、先生称之。中国之范围甚宽,不似我国规模也”,14指出了中国对钱氏的宽容,也从侧面反映了朝鲜朝文人对钱氏的看法受到了其变节行为的影响。不少朝鲜朝文人喜欢摘抄钱氏作品,如金锡胄(1634-1684)将列朝诗集的小传部分单独摘出,另编成书;李喜之(16811722)曾摘抄钱谦益的有学集,并题写了钱牧斋文抄序,收录在凝斋集中。即便到了朝鲜朝后期,摘抄钱氏作品的现象依然存在,许薰(1836-1907)抄写了牧斋集,表示“受之之文,易未可以易忽之,抄写为若干卷,遂书所藏如左工1519世纪末的朝鲜朝文人李建昌(18521898)从初学集和有学集中摘选钱氏的散文,编辑成牧斋文艘,并在文集中留下了七首七言绝句,
12、名为题有学集后。他诗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钱谦益的追崇,认为“惟深于诗而通于史者知之”,直言“不讳钱翁是本师”。16此外,在很多朝鲜朝文人的诗作中都可以发现引用钱谦益诗句的情况。朝鲜朝后期文臣金进洙(17971856)曾多次前往燕京,其诗作中也多次引用钱谦益的诗句。例如燕京杂咏四库(二)诗云,“涌酒驼羹宠渥融,操解谁能谢招弓,17便引用了钱谦益的孙郎长筵劝酒歌中的诗句“看帐前头海子侧,潼酒驼羹赐颜色,燕京杂咏叔孙骋晋诗云“黑白阴阳分界限,皇华何以画葫芦”,并在自注中提到了钱谦益秋日杂诗中的诗句:“卓荤世史书,潘臣提正纲。戎夏区黑白,亘古界阴阳工17此外,金进洙的燕京杂咏党议东林属阿谁诗云“党议东
13、林属阿谁,丁年冠扫残棋。心长发短钱谦益,只道科头岸接嶷”,呼应了钱谦益的题金陵一老画像其一“发短心长笑镜丝,摩拳皤腹帽檐垂。不知人世衣冠异,只道科头岸接1”。1刀在黑貂翻着碧眼红兜白板西来市井家学堂幻戏宴万寿寺等描写燕行途中遇到的风土人情的诗中,他也多次引用钱氏诗句,与自己所见所闻相印证。17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朝鲜朝文人对钱氏的作品十分熟悉且喜爱。(二)次韵钱氏作品多位朝鲜朝的文人针对钱谦益的作品进行了次韵,留下了不少次韵诗作。17世纪钱氏文集传入朝鲜朝后,次韵作品便随之出现。从时间来看,18世纪的次韵作品最多,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内容上来看,大部分次韵作品内容、意境均
14、与钱氏原诗相似,只是到了朝鲜朝末期略微有变化。较早的次韵作品有金昌协(16511708)的除夕,次东坡、简斋、剑南、牧斋韵,其中包括了对钱氏辛未除夕的次韵诗,诗中勾画出一幅隐退江湖悠游自在的除夕风景图;李喜之(16811722)的五首景福宫观棋是受钱氏棋局诗的影响而作,通过对棋局的描写暗讽时局的风云变幻;安命夏(16821752)的步明钱牧斋韵叠明钱牧斋燕子矶舟中韵等作品表现了离愁别绪和隐居生活;徐澄修(17491824)的蝶梦为钱氏蝶梦次韵作品,表达了政治上的不如意和对现实的失望。“雁字诗”始于明末公安派,通过钱谦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雁字诗”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与政治混乱、书画的盛
15、行以及题跋的发展、佛教世界观与归隐思想的扩散,使得“雁字”被视为一种新的文学素材。钱谦益的“雁字诗”传入朝鲜朝后,引起不少文人的关注,金镇圭(1658171文、姜世晃(17131791)、李森焕(17291813)及闾巷诗人金泰旭等均创作了不少雁字诗,在朝鲜朝诗坛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白塔诗人也留下了不少次韵作品,李德懋(17411793)的除夜,次钱牧斋韵则描写了除夕之夜的欢乐祥和,与自己日渐衰老的悲伤形成对比;同属于“白塔诗派”的朴齐家(17501805)与钱氏次韵诗作竟多达二十九首,李书九(17541825)也在题跋诗中引用了钱氏的诗句。可见,尽管后期白塔诗派对钱谦益持批判态度,但对钱氏的作品还是喜爱和认可的。李学逵(17701835)是著名文人李用休的外孙,李用休对钱谦益持批判态度,但李学逵却格外喜欢钱氏作品。他在读过钱氏作品之后创作了一系列诗作,以此来表达对钱氏诗才的认可,认为其有“不凡才”,称之为“异代宗师”。18李学逵的春日,读钱受之诗由九首七言绝句组成,其中包含多处注解,表现出对钱诗深刻而多样的理解,在诗中感叹“可知初学不凡才,18此外,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