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创新型城市评价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镇化创新型城市评价指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15基本原则16评价内容17评价指标体系28评价程序29评价结果运用3附录A(规范性)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5附录B(规范性)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7参考文献1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XXXX提出。本文件由XXXX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
2、力。创新型城市作为创新活动的集聚地,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件围绕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和创新驱动力等五个方面提出了48项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城市创新能力高低,推动城市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创新型城市评价指南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创新型城市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程序和评价结果运用。本文件适用于对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新水平开展评价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创新型城市innovativecity创新型城市是以科技创
3、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高效的创新服务和政府治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国家发挥显著支撑引领作用的城市。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R&D: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andDevelopment)PM2.5:细颗粒物(PartiCUIateMatter2.5)5基本原则E1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系统综合的客观性评价原则。h)坚持发展引领和统筹兼顾的先进性评价原则。S4坚持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相结合、核心指标与辅助指标相补充的评价指标构建原则。6评价内容开展创新
4、型城市评价工作,宜考虑以下五个维度:创新治理力,旨在反映城市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引导城市转变科技管理职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服务,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原始创新力,旨在反映城市产出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的能力,引导城市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抢占科技制高点。技术创新力,旨在反映城市改进或创造新技术的能力,引导城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成果转化力,旨在反映城市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引导城市支持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创新创业“一揽子”支撑服务能力,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创新驱动力,旨在
5、反映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引导城市把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以更优的科技创新成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评价指标体系7.1 指标层级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分为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和创新驱动力。每类一级指标分别由若干二级指标组成。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A,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内涵与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7.2 指标性质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其中,核心指标是开展评价工作时宜采用的指标;辅助指标是根据评价对象发展现状、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因素选择的补充评价指
6、标。8评价程序8.1 组建评价小组宜成立由从事区域创新、经济管理、城市发展等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评价小组。8.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小组根据国家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最新要求,以及评价对象的发展现状、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因素,在选择核心指标的同时,从辅助指标中选择补充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8.3 数据采集评价小组可通过统计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等正规、官方、权威的渠道获取相关数据。相关数据宜经业内专家论证,判定真实、有效后使用。8.4 权重确定一级指标宜采用等权重计算,即每个一级指标权重为20%;二级指标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专家调查法(DelPhi法)等主观赋权法,或主
7、成分分析法、病权法等客观赋权法确定权重。每个一级指标下所有辅助指标权重之和不宜超过2%。8.5 标杆值确定8.5.1同一城市不同年份间进行评价时,可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标杆值:评价小组可根据当地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或政策文件中的要求,研究确定评价指标的标杆值;GBfTXXXXX-XXXX一上述方法无法确定某项评价指标的标杆值时,可采用所有评价年份中该项指标的最优值作为标杆值。8.5.2不同城市同一年份进行评价时,可根据以下方法确定标杆值:一评价小组可根据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或政策文件中的要求,研究确定评价指标的标杆值;对于上述方法无法确定某项评价指标的标杆值时,可采用所有评价对象中该项指标的最优值作为
8、标杆值。8.6 指标值计算8. 6.1定量指标正向指标的标准化值按公式(1)计算,负向指标的标准化值按公式(2)计算。Zj=*X100Zi=雪IOC.(2)式中:Z;-第个二级指标的标准化值;C;-第i个二级指标的现状值;Co一第i个二级指标的标杆值。9. 6.2一级指标得分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各一级指标得分。按公式(4)计算结果。Y;=ZYZlW(4)式中:丫;一第/个一级指标的得分;Z;-第个二级指标的标准化值;W;-第个二级指标的权重:n-第j个一级指标中的二级指标个数。8.7 城市创新指数计算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城市创新指数。按公式(5)计算结果。x=ZHY;V;(5)式中:X一城市创新指
9、数;Y;一第j个一级指标的得分;V;第j个一级指标的权重;m一一级指标个数。9评价结果运用O1相关管理部门可按照该文件开展城市创新水平评价,科学评估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了解城市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城市创新发展战略。93被评价城市通过开展创新水平评价,可找出创新城市建设存在的短板,分析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计划。ga第三方机构可按照该文件开展创新型城市外部评价,了解各城市间创新水平的发展差异,作为相关方投资创新型城市建设,布局创新资源的依据。附录A(规范性)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表A.1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一级指标指标类型序号二级指标单位备注创新治理力
10、核心指标1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正向指标2常住人口增长率%正向指标3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人年/万人正向指标4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人/万人正向指标5人均GDP万元/人正向指标6国家级改革试验区数量个正向指标辅助指标7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正向指标8GDP与固定资产投资之比%正向指标9万人专利申请量件/万人正向指标原始创新力核心指标10全社会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正向指标11基础研窕经费占R&D经费比重%正向指标12“双一流”建设学科数个正向指标13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数个正向指标14国家级基础研究基地数个正向指标15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项正向指标辅助指标16普通高等学校和省
11、级科研事业单位数个正向指标17省级基础研究基地数个正向指标18省级科技成果奖数项正向指标技术创新力核心指标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正向指标20高新技术企业数家正向指标21国家级技术创新类科技创新基地数个正向指标22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与GDP之比%正向指标2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正向指标24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与GDP之比%正向指标辅助指标25技术市场技术输出成交合同数项正向指标26省级技术创新类科技创新基地数个正向指标表A1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续)一级指标指标类型序号二级指标单位备注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企业占比%正向指标28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
12、有量件/万人正向指标29PCT专利申请量件正向指标成果转化力核心指标30技术输入合同成交额与GDP之比%正向指标31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数家正向指标32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双创示范基地数个正向指标33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新增在孵企业数家正向指标34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家正向指标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正向指标辅助指标36技术市场技术输入成交合同数项正向指标37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双创示范基地数个正向指标38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新增在孵企业数家正向指标创新驱动力核心指标39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之比%
13、正向指标4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一负向指标41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负向指标42PM2.5年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负向指标43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额美元/人正向指标4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人正向指标辅助指标45GDP增长率%正向指标46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正向指标47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正向指标48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正向指标附录B(规范性)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8.1 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公共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单位为9按公式(B.1)计算。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黑黑黑Xlo0%(B.1)8.2
14、 常住人口增长率常住人口增长数量与上一年度常住人口总数之比,单位为%。按公式(B.2)计算。常住人口增长率:本年螂住Jrl数士年度常100%(B.2)上T三嫡8.3 3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R&D人员与就业人员之比,单位为人年/万人。按公式(B.3)计算。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鬻。慧XlOOOo(B.3)就业人数8.4 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与常住人口数之比,单位为人/万人。按公式(B.8)计算。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普通高?青?S普学生数1(B.4)吊住人口数B.5人均GDPGDP与常住人口数之比,单位为万元/人。按公式(B.5)计算。人均GDP=常黑数(B5)8.6 国家级改革试验区数量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