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42574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不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生于德。德则无德,不德则在有德。故(老子)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处?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而令也如好变全外物引引之而隹故旦“拔”。至圣人不然:一建其趋舍,

2、虽见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谓“不拔”;一于其情,虽有可欲之类神不为动,神不为动之谓“不脱”。为人子孙者,体此道以守宗庙,宗庙不灭之谓“祭祀不绝”。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故日:“修之身,其德乃其。”其者,慎之固也。治家,无用之物不能动其计,则资有余,故日:“修之家,其德有余。”治乡者行此节,则家之有余者益众,故日:“修之乡,其德乃长。”治邦者行此节,则乡之有德者益众,故日:“修之邦,其德乃丰。“莅天下者行此节,则民之生莫不受其泽,故日:“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修身者以此利君子小人,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是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故日:“以身观

3、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关以知天下之然也?以此。”(选自韩非子解老,有删改)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而今A也B玩好C变之D外物回引之国引之G而往团故日“拔”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义与“有”相对;与屈原列传中“人君无愚、智、贤、不肖”中的“无”字的词义、词性都相同。8. “所以然者”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的含义不同。C.别,区别、区分,这一意义还保留在现代汉语“分门别类”“辨别”“鉴别”

4、等词语中。D.奚,什么,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奚惆怅而独悲”中的“奚”字的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是内部所具有的,靠“无为”来聚集,靠“无欲”来成就,在使用中巩固。B.一个人如果“有为”“有欲”,那么他的“德”就没有归宿,也就不完美Toc.人们在清心寡欲、平淡安闲的时候,就会考虑祸福的来源,设立取舍的准则。D.“以民为德”是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重要原则,治乡、治邦、治天下的人都应遵循。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为人子孙者,体此道以守宗庙,宗庙不灭之谓“祭祀不绝”。(4分)译文:(2)莅天下者行此节,则民之生莫不受其泽。

5、(4分)译文:14 .文章是如何看待“德”与人自身的关系的?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解析】10. DFH(原文标点)而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11. D(“奚惆怅而独悲”中的“奚”意思是“为什么”)12. A(“在使用中巩固”与原文不符,参见原文“以不用固”)13. (1)做子孙的人,体察这一道理来守护宗庙,宗庙不灭,就叫作“祭祀不绝”。(得分点:“体”“以”“之谓”各1分,大意1分)(2)统治天下的人实行了这一条,民众的生存无不受到他的恩惠。(得分点:“莅”“行”“泽”各1分,大意1分)14. “德”来源于人的自身;自身积累了精气就是“德”;加强自身修养,他的“德”就

6、会“真”。(每点1分)【参考译文】德是内部所具有的。得是从外部获取的。(老子)“上德不德”(这句话),是说具有上德的人的精神不外露。精神不外露,自身就能保全。自身能够保全,也就叫作“德”。“德”即得到自身。凡是德,都是以无为来积聚,以无欲来成就,以不思虑来得到安定,以不使用来得到巩固的。如果有为、有欲,德就无所归宿;德无所归宿,就不完整了。如果使用了,思虑了,德就不能牢固;不牢固,就没有功效;没有功效是由于自以为有德。自以为有德,就没有德;不自以为有德,就保全了德。所以(老子)说:“上德不自以为有德,因此才有德。”人们不论是愚蠢的还是聪明的,没有不进行取舍的。人们在清心寡欲和平淡安闲的时候,没

7、有不知道祸福从何而来的。为好恶感情所支配,为奢侈东西所诱惑,然后才引起思想变化并发生混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被外界事物所引诱,被珍贵玩物所扰乱。清心寡欲就能设立取舍的准则,平淡安闲就懂得恰当地计虑祸福。而现在有珍贵的玩物打动他,有外界的事物引诱他;一经引诱,他就跟着走,所以(老子)就叫它“拔”。至于圣人,就不是这样。圣人牢固地确立取舍的准则,虽然看到爱好的东西,也不会被引诱;不会被引诱就叫作“不拔”;圣人的性情专一,虽然存在着引起欲望的东西,精神却不为所动;精神不为所动就叫作“不脱”。做子孙的人,体察这一道理来守护宗庙,宗庙不灭,就叫作“祭祀不绝”。身体以积累精气为德,家庭以积蓄财产为德,乡里

8、国家、天下都以保养民众为德。现在勤于自身修养,外界事物不能扰乱他的精神,所以(老子)说:“修养施行到自己身上,他的德就会真。”所谓真,就是守护得很牢固。治理家庭,没有用的东西不能改变他的计划,就会资财有余,所以(老子)说:“修养贯彻到家庭,他的德就有盈余。”治理乡里的人实行了这一条,那家庭有盈余的就会更多,所以(老子)说:“修养贯彻到乡里,他的德就增长。”治理国家的人实行了这一条,那么乡里有德的人就会更多,所以(老子)说:“修养贯彻到国家,他的德就丰富。”统治天下的人实行了这一条,民众的生存无不受到他的恩惠,所以(老子)说:“修养贯彻到天下,他的德就能得到广大普及。”修身的人用这项原则来区别君子与小人,治乡、治国乃至统治天下的人各自用这一项目来对照观察兴衰,就能够万无一失。所以(老子)说:“用自身来观察自身,用家庭来观察家庭,用乡里来观察乡里,用国家来观察国家,用天下来观察天下。我凭什么知道天下是这样的呢?就用的这个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古代文学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