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单元导读】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反映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现。这些文章有的介绍科学发现的成果和过程,有的探讨建筑学问题,有的分析文学现象,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可以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本单元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文本解读】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
2、努力,终于找到利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阅读本文时,要理清文中展示的科学发现的过程,关注那些对科学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还要注意体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素养目标】1 .了解屠呦呦及其科学事迹。2 .学习在演讲中语言诚挚、在论文中措辞严谨的表达技巧。3 .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了解中医药的重要作用。4 .培养学生心怀天下、为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的情怀。【教学重难点】感受屠呦呦心怀天下、为人类共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情怀。【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激趣导入“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
3、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J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一屠呦呦的颁奖词,如上写道。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一项震惊整个世界的发现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又一份曙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蒿素的发现历程。一、知人论世1 .了解屠呦呦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
4、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2 .了解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语: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瑞典语:Nobelprisetifysiologiellermedicin)是根据诺贝尔(1833-1896)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次颁发。1935年,中国现代医
5、学先驱伍连德成为首位获提名的华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颁奖典礼于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并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3 .相关背景1969年1月21日,39岁的屠呦呦被委以参与寻找“救命药”课题的重任后,就与同事一起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制定了一张以日为单位的密密麻麻的时间表,翻阅古籍,寻找药方,然后是没日没夜地实验、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最终取得了青蒿素的重大发现。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 .明确字音。目睹(dfi)
6、精髓(SUi)相悖(b6i)砒(Pi)霜繁衍(yn)瑰(gui)宝三、文本研究【思考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及作用。1.划分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4):屠呦呦就获奖表达感谢以及追溯自己的医学初衷;第二部分(5-15):讲述青蒿素从发现到成药的过程;第三部分(16-20):讲述青蒿素的发现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和重要作用;第四部分(21-25):讲述中医药学的卓越贡献;2 .本文设立多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明确每个小标题能够体现不同的内容,让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每个小标题能简要概括具体语段的核心内容,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3 .青蒿素药物的制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明确第一阶段,发现提取阶段。发现青
7、蒿素的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疟效果,并通过查阅肘后备急方,改变传统的加热提取方式,抗疟效果提幅度提升;第二阶段,临床试验阶段。开展临床试验,以身试险确认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并奔赴海南开展治疗工作;第三阶段,分离提纯阶段。分离提纯,得到抗疟的有效成分。第四阶段,制成药物阶段。将分离出来的天然成分变成药物。4 .青蒿素的发现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明确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治疗效果更加的显著且复发率很低;青蒿素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的特性为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机会。5 .屠呦呦团队取得青蒿素成药的卓越成就的因素有哪些?明确客观方面: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抗疟药物的客观需求;中国政府重
8、视与国际方面的合作,并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主观方面:屠呦呦童年时就有目睹民间中草药救人事例的经历,从小饱含对医学的敬畏和好奇,并将好奇转化为热衷,积极投身于医学工作中,有着对医学研究的热忱。积极尝试并大量翻阅古代文献,并从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积极开展临床试验;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科研精神。【思考2】分析语言1.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明确“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既强调了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与奎宁的发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隐含着奎宁的发现也涉及其他因素的信息。(2)毫无疑问
9、,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明确“毫无疑问”说得斩钉截铁,强调只要对传统医药继续探索,传统医药就会带给人们丰厚的回馈。(3)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个,从其中的个方药中提取了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明确加点部分,通过准确列举一连串数量庞大的数字,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工作量之大,过程之艰辛,从侧面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与精神。(4)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明确“很难”“似乎”模糊性词语的运用,恰恰体现了用语的准确性,说话留有分寸,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思考3】分析手法1 .试分析下列
10、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1) “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J明确这两处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充分生动地肯定了青蒿素的价值,又表达了对祖国中医药学的热爱、赞美、感激、崇敬之情。(2)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明确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表明中医药宝库还有很多领域值得人们去探索、发现,中医药的研究、开发工作大有可为,只要人们付出努力,中医药将会对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2 .文章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列数字,如“2000种中草药”,更加具体、真实;举例子,如“肘后备
11、急方”,增强真实性;作比较,如“比之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效果提高近十倍”,突出强调;【思考4】本文有哪些艺术特点?明确以第一人称讲述,更加的真实、自然。措辞准确、态度谦虚,也充分展现出了一个优秀医学者的人格魅力;在相对专业的知识介绍中,体现出科学性、严谨性、周密性;使用小标题,让庞杂的内容,更具层次性和条理性。【思考5】学过本文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明确角度一:童年时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好奇心对于一个人将来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作用,屠呦呦从小就饱有对中草药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为她后来能够坚定的选择中草药提取的科研方向种下了种子;角度二:做人要有一颗心怀天下的大爱之心,不管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12、、涉及什么样的领域,要时刻记得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整体,要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角度三:做事要脚踏实地,要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要有坚定的人生理想,并愿意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如果不能选择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那么就把自己做的工作变成自己的一生挚爱,饱含激情的投入其中。【思考6】阅读与思考屠呦呦和她的学生疟疾,与艾滋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感染和死亡者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很多病人死亡,只是因为他们用不起昂贵的传统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问世,成为当之
13、无愧的“救命药二在疟疾重灾区非洲,青蒿素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津巴布韦自2008年开始推广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本世纪初,津巴布韦疟疾患病率为15%,到2013年这一比率已下降至2.2%,青蒿素抗疟药物的普及和推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非的夸祖鲁纳塔尔省,中国的复方蒿甲醒使疟疾患病人数减少了78%,死亡人数下降了88%;在西非的贝宁,当地民众都把中国医疗队给他们使用的这种疗效明显、价格便宜的中国药成为“来自遥远东方的神药工中药研究所2001年申报中药学
14、博士点成功后,她于2002年又招收了博士生王满元。王满元现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剂学系主任,他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导师屠呦呦,是通过一个笔记本。这个32开深绿色的笔记本,记载着她年轻时对中药中各大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一些信息。2002年,王满元刚刚入学时,屠呦呦将这本笔记郑重赠与弟子,让他对植物化学有所了解,在当时的王满元看来,这本写满了中药化学属性的笔记“依旧不过时:王满元说,透过泛黄的扉页,仿佛看到了一位严谨笃行的学术前辈每日伏案的瞬间。这本扉页上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笔记,成稿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屠呦呦刚刚接手中国抗疟疾药物研发的“523”项目,在科研资料不易
15、得的情况下,很多中药信息只能从各地学校“革委会”的传阅材料中收集。每每获得,她就抄录其中,纤毫必录。2002年,屠呦呦承接“中药标准及相关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专项中有关青蒿的子项目,当时,唯一的组员杨岚研究员将要去日本进修。因为缺人手,当时刚刚成为屠呦呦博士生的王满元,就被要求进组。彼时,72岁的屠呦呦每个月都会打车到实验室,指导王满元开展相关研究。“屠老师究竟算西医还是中医呢”王满元记得,每次有人这么问她,屠呦呦都不作回答。作为她的弟子,王满元知道,中医西医之争,屠呦呦并不关心。“屠老师一辈子做科研的奔头儿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探索中药更好的疗效,她对我的培养也是坚持这个信念J在他攻读博士期间,屠呦呦还出资让他去北大医学部、协和医科大学学习中草药化学、波普解析等课程。“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鹫J令王满元印象深刻的是,屠呦呦平时有做剪报的习惯,尤其关注健康卫生领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经常让王满元寻找相关资料补充知识。在非典期间,她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合作,研究青蒿素类药物对非典疫情可能的治疗效果。王满元说:“他们这一辈科学家,有着很强的国家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也有着很坚定和朴素的科学信仰。她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做科研,在找到你关注的方向后,就要坚定地走完科研道路J2011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