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数字化行动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育数字化行动计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根据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工作部署,推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明确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彳壬务等,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应用为王、创新驱动、安全发展,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以教育新基建为支撑,以数据驱动为关键,推进数
2、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加快数字时代的教育变革,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城建设。(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成绿色集约、智能高效、普惠便捷、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资源供给体系、创新应用体系、数字治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实现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数字化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提高,契合数字时代的教育新模式基本形成,将教育数字化打造成教育品牌,发展水平走在前列,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发挥引领作用。二、主要任务(一)智慧环境创设行动1 .升级智慧教育平台。搭建教育应用超市、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教育大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统一入口,推进用户互认、应用汇聚、资源共享、数据互通。研制
3、平台技术规范,有序开放数据接口,推广低代码服务,鼓励学校、企业基于智慧教育平台开发特色应用。加强平台基座建设,推进国家和平台对接,推动各类应用整合复用,构建上下贯通、协同服务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拓展平台应用功能,升级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智能化学习支持系统,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打造覆盖全平台的智能搜索引擎。2 .升级数字化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管理教育专网网络地址和域名,推进IPv6规模化部署应用。学校网络接入带宽满足使用需求,教育应用IPv6支持率明显提升,校园5G、无线局域网全覆盖,教室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教室和教师终端按需配备,校园物联网广泛应用。推进校园移动网、光纤宽带网、千兆无线网、物
4、联网建设,推动5G、Wi-Fi6覆盖所有城镇学校。3 .普及智慧化校园。出台智慧校园建设指南,加强智慧教学和教科研设施建设,中小学逐步普及个人学习终端,推进新型教学空间建设,打造直观生动的新课堂,支撑便捷周到的教育服务与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探索全息呈现、数字挛生等新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到2025年,智慧校园达标率达到90%以上,建成一批中小学智慧教育创新学校。(二)资源服务优化行动4 .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监测,基于智慧教育平台体系跟踪分析资源应用情况,更好掌握各类平台、各项课程和资源的应用推广情况、使用效果和评价反馈。畅通不同使用主体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反映渠道,建立
5、资源准入、汇聚、共享、评价与淘汰机制。构建资源目录和资源地图,提升支撑教与促进学的优质数字资源管理和运用效率。创新资源建设模式,建构多主体参与、多渠道供给、多形式服务的具有时效性、专业性特点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鼓励师生、社会力量参与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5 .强化资源质量管理。成立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建立资源质量监管机制,加强数字资源全链条管理。建立资源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资源质量综合评价标准,研发智能评价系统,加强精准识别。加强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数字资源建设生态。6 .提升资源服务效能。完善数字教育资源编目体系,优化资源自动标注和自然语言检索功能,推进基于教情学情的生成式、
6、问答式资源推荐服务,探索语音、图像等高级智能检索方式,提高资源智能检索、精准推送服务能力。开放数字教育资源调用接口,支持数字化教学工具与数字教育资源库深度对接。到2025年,资源服务效能全方位提升,资源全站检索查准率、资源推送匹配率均达到98%以上。(三)教育教学转型行动7 .推进基础教育教学变革。依托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中小学广泛开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课堂和情景化、个性化、游戏化等教学模式变革。搭建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构建一体化课程保障体系。推广智慧学伴,推动课程、作业、考试智能化适配。升级教师智能教学助手,开发智能备课支持系统,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因材施教。推进适龄幼儿智能监管、家
7、校互动、游戏化教学应用。探索利用沉浸式、交互式等新技术辅助提升特殊教育质量。8 .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推进引企入校改革,推动校企双师协同教学。支持职业院校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构建虚拟与现实融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智能化实训教学空间,推进融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建设数字化实训课程体系,推进专业与课程的数字化转型。9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广电子排课、智慧作业、校园视频监控、课后服务等系统,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到2025年,形成智能化的发现一解决一反馈学生学业负担能力,适时动态监管学生学业负担。推广数字化运动器材、视力测试、课桌椅等设施设备,
8、动态汇聚学生身心发展数据,实时监测学生身心发展情况。10 .促进教科研协同创新。加强中小学智慧教研中心建设,创新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构建广覆盖、多层级、一体化的智慧教研体系。支持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中小学校联合建设数字教育科学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和数字化教学成果奖,加强数字化教学研究。(四)数字素养提升行动11 .提升数字人才培养能力。推进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建设,依托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数字化教育教学支撑服务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围绕优势产业人才需求,组建一批以专业为基本单元的联盟。打造一ftt精品、优秀数字教材、虚拟仿真实
9、验实习实训基地,支持学生开展个性化自主性泛在学习。紧贴产业数字化变革,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数字化职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组成数字教育联合体。12 .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推进师范专业教育技术课程改革,开展师范生数字素养与技能认证。改进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方式,试点一师一课表研修制度。加强教育管理干部数字能力培养与考察,将数字化领导力作为中小学校长和首席信息官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增加数字素养、数字化教学在教师职称评聘中的权重。举办全区教育数字化创新应用大赛,评选数字化教学能手、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五)终身学习推进行动13 .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加强在线教育平台建设,
10、升级数字学校,上线在线教育课程,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合发展。鼓励大中专院校向社会开放在线学习课程,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加强在线教育的扶持和监管,鼓励社会力量开发在线教育资源,提供非学科性在线学习支持服务。14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深入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行动,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扩大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开展高等学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构建智能技术支持教师发展、优化教师管理的新模式。重点培养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理念及方法,重点提高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引领区域研修和指导
1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15 .建设教育智脑。统筹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加强教与学全过程数据采集和挖掘,探索建立师生动态画像,深化人口基础信息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公共数据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脑,高效支撑教育科学治理与教学创新。到2025年,建成教育大数据分析平台,上线大数据智能分析引擎。16 .推进产教融合。加快建设人力资源供需信息平台,推进高校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支撑平台,服务校企合作,提高产教融合水平。建设高校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和科技人员个性化资源库,推进平台资源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科惠网等平台数据共享,推动高校科技资源精准服务企业需
12、求。到2025年,数字化平台形成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七)教育改革突破行动17 .加快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创新评价工具,探索开展学生学习成长情况全过程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数据追踪与智能评价,构建数据驱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展教师发展综合评价,建立教师评价模型,探索基于教师成长动态画像的多维评价。建设智能化考试系统,推广规模化机考。18 .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变革。整合各类教育管理系统,打造教育治理一体化支撑平台,优化业务流程。试点推行电子学生证,推进校内校外一卡通。建设校园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提升校园安全智能监管水平。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探索
13、人工智能助力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办学许可证、教师资格证、学生毕业证等常用证照电子化应用。(八)网络安全强盾行动19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六个层面出发,建立三化六防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教育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通报机制,提升教育系统信息系统防护能力。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完善数据容灾机制。持续开展各级网络安全演练,通过沙盘演习等方式,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响应水平。20 .净化教育网络空间。建立新技术、新算法、新应用进校园审核备案机制,加强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新型数字终端等使用监管。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科技伦理教育和宣
14、传。开展教育网络生态综合治理,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加强网站平台管理、内容管理,营造清朗的教育网络空间。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统筹力度,建立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将教育数字化转型纳入各级数字城市建设和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推进各级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责任。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工作落实。(二)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教育数字化经费保障机制,依法拓展金融支持、市场参与和社会投入渠道。及各市、县(区)要调整优化互联网+教育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有力保障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要完善政府购买优质在线教育资
15、源与服务的相关制度,建立学校网络使用资费优惠政策。(三)强化人才支撑。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加强教育信息化职能部门人员配置和能力建设。设立教育数字化骨干人才培养项目,选派教育干部和骨干教师进修学习、跟岗锻炼。组建教育数字化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在咨询论证、实地指导、宣传推介等方面作用。(四)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考核约束机制,加强对市、县(区)教育数字化工作督导和考核。建立揭榜挂帅、赛马等激励机制,设立试点示范项目,推动教育数字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引入专业机构对各地各校教育数字化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五)加强示范引领。鼓励各地区、各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及特点,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智慧教育应用项目。分年度遴选10个建设省级智慧教育试点区、100所左右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省级智慧教育试点校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可规模应用的样板项目,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以点带面引领省内各地各校教育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