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儿童的护养、疾病与服饰.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35253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儿童的护养、疾病与服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宋代儿童的护养、疾病与服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宋代儿童的护养、疾病与服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宋代儿童的护养、疾病与服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宋代儿童的护养、疾病与服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宋代儿童的护养、疾病与服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宋代儿童的护养、疾病与服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代儿童的护养、疾病与服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儿童的护养、疾病与服饰.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宋代儿童的护养、疾病与服饰一、宋代儿科的发展古代社会,由于医疗条件的落后,人口死亡比例极高,成人常常遭受疾病的困扰,更不必说那些新出生的婴幼儿。因为他们处于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对于疾病抵抗能力较弱,所以呱呱坠地的婴幼儿想要存活下去尤为不易。如何降低这些新生儿的夭折率,成为古代医学史上尤为关注的问题。宋代的医疗环境和医学技术比前代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旧无法降低宋代婴幼儿的死亡率。据相关学术统计,自宋太祖始,各代皇帝共有子女181人,不算宋度宗死于战祸的二子,天亡者计82人,占皇帝子女总数45%以上。”皇室如此高的夭折率,足可反映宋代的新生婴儿能够幸运存活并且健康成长的困难程度。因此,宋代政府对于

2、儿童的生命健康尤为重视,不仅设立有太医局等医学机构,而且将儿科发展为一个独立的专科,成立了治疗小儿的小方脉,即今日的小儿科。同时,皇帝主持编纂了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大型医学专著,书中将小儿的初生护养及各种疾病护理问题专门纳入官方书写范围。民间私人医药店铺除续兴起,医学行业逐渐向商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北宋清明上河图中清晰可见赵太丞家牌匾的医铺(图1),铺前竖立有“赵太丞号理男妇儿科”字样的广告招牌,可见,宋代就已出现了治疗小儿疾病的私人店铺。东京梦华录更是详细地记载了北宋汴京城中各大商业店铺的名称,如潘楼东街巷就有“李生菜小儿药铺”,这些专门医治儿童的私人店铺为普通人家的孩童提

3、供了就医的便利。北宋至南宋,从医者不断涌现,名家辈出,越来越多的土人选择投身于医学领域,他们不仅治病救人,而且著书立说。“11世纪中叶左右,中国社会上已有专治小儿的幼科医生存在。”宋代幼医的出现,促进了儿科朝向系统化、专业化的学科发展。他们承继隋唐时代巢元方及孙思邈的医学主张,又在医学知识和技术发展成熟时期,创立了许多新的儿科医学理论,这些理论为宋以后的儿科奠定了坚实的医学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儿科鼻祖钱乙所著的小儿药症直诀。此外,还有像刘昉的幼幼新书、不著撰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陈文中陈氏小儿病源方论等儿科医籍涌现。这些官方与民间的著作不仅分析了儿童的病理特点,列举出具体的医学药方,更从儿童

4、生养、护理角度提出了儿童从初生到成长的服饰要求。医生们认为儿童从初生开始,生命就应得到重视,不当的衣装和饮食,会导致小儿产生各种疾病,甚至会导致小儿死亡。因此,刚出生的婴幼儿就需借助温暖舒适的服装保护他们娇嫩的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针对身体需求逐渐更换适合他们的着装。笔者在下文将从医学视角,探讨服饰与儿童生养、护理和身体间的关系,并回答以下问题:儿童从婴儿期至成长期穿什么?为什么镭要穿着这些特定的服饰?二、宋代儿童的初生护养与服饰宋代以降,与儿童相关的医学书籍中详细地介绍了小儿初生护养及儿童疾病与治疗这两方面的医学知识。其中小儿初生护养内容为宋代家庭提供新生儿服饰的注意事项。宋代的医生们想尽各

5、种办法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他们吸收前人著作的医学理念,总结了一套关于初生儿服饰的使用方法,围绕襁褓论、冷暖论、旧衣论等观点提出相关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今天小儿初生护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襁褓论新生儿的诞生,是一个家庭最为关切的大事。在宋代,一个家族为迎接新生命的降临,在孩子还未出生之前,父母家便准备丰厚的催生礼。他们用银盆或彩盆盛装一束粟秆,将绣有花朵、通草、帖罗、五男二女花样的锦帕覆盖其上,并准备眠羊、卧鹿、羊生、果实及新生儿棚籍类的衣物,为孕妇分娩前增添喜庆。这些衣物中包括“孩儿绣彩衣”等礼品,它们很可能是为迎接这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而专门准备。宋代张元干在芦川归来集中说:寒食近,踏青

6、时。画堂西。可是春来偏倦绣,乍生儿。香绵轻拂胭脂,加文褓。初试斑衣。悄没工夫存问我,且怜伊。由此可推之,孩儿绣彩衣”可能指代的就是这种“绣衣文褓。褓”,即小儿抱被,其通常与襁组合,成为小儿初生时的重要服装一“襁褓“襁褓”一词最晚可见于春秋战国的文献中。吕氏春秋明理篇注:“襁,褛格绳也。后世考证,褛格”即“缕络,唐代训诂学音义类专书一切经音义中释:“襁,负”,并引博物志云:“襁,织缕为之,广八寸,长尺二,以约小儿于背上。”说文注日:“然即襁缎也,今俗别作褓。”汉书卷八“襁褓”条孟康注:嫌,小儿被也。师古注:襁即今之小儿绷也。宋人笔记又说:相,训祖衣也,又诗云:载衣之甥。褐即小儿褓衣,乃绷带也。”

7、故“襁褓”又可作“襁辨”,是一种包裹小儿的衣服。“襁和褓”两者可分开使用。褓,包裹小儿的被子;“襁,将小儿负之于大人背上的麻绳,通常缠裹在褓上,早期的襁大概阔八寸,长约一尺二。现藏大英博物馆的一件新疆于阅卡达里克遗址出土的公元6世纪的婴儿陶俑(图2),可见中国早期的婴儿褓衣,与现代儿童使用的“抱被十分相似(图3):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宋金时期的婴儿俑(图4),婴儿身上穿着完整的“襁褓”服。图2:婴儿陶俑,公元6世纪,大英博物馆藏襁褓”对于刚刚出生、胃气未稳固、肤革未成的小儿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小儿抵御疾病的一道“防护屏障”。北宋官方编著的一部大型医学著作圣济经中便阐明襁褓之于小儿身体的

8、重要性。圣济经是由宋徽宗赵佶所作,全书共分为十卷,卷三“慈幼篇”为我们提供了“乳哺欲其有节,襁褓欲其有宜”这一极为重要的论点,书中表明了1襁褓”的使用原则:“适其株薄,循其寒焕,以为襁褓之宜”。小儿初生穿着襁褓,有“去寒就温之法,可以帮助他们通血气,成骨骼,健康成长。宋代中上层的家庭往往会将刚出生的小儿交由乳母照养,一些医书中将乳母的护养方式也纳入“小儿”篇中讨论,因为她们是与小儿生命健康结合最紧密的人。在寒冷的季节,乳母不得将襁褓放于炉火上烤炙后立刻覆盖在小儿身体上。正确使用襁褓的方式是:将小儿衣物先抛于地上,等待衣物冷暖适当后,再棚裹小儿。小儿本是纯阳之体,生气既盛,若再围裹炎热的衣物,会

9、导致小儿感染热病。剪断脐带是小儿初生将护法”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如若处理不当最容易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宋代开始,幼医们承接了唐代孙思邈提出的亵脐主张,并在其学说上提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宋代医书饕孺说:当捶白布令软,方四寸,新绵厚半寸,与布等合之,穿中央脐贯孔中于表辟之,复以絮裹在上带之。小儿断脐后,应用方四寸的柔软舒适的白布,夹以厚半寸的新绵包裹脐带,这种裹脐布保证了脐带的干燥与卫生。可以说,服饰的柔软性能与保温性能对于新生婴儿护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加热剪刀,高温消毒,剪去脐带的方法,代替了前代借助衣物隔断,依靠牙齿咬断脐带的方式,使得小儿断脐更加安全卫生。小儿断脐后,需进行一

10、系列的保暖措施,来维系小儿的体温,因而医生们明确提出“襁褓”的使用方法。乳母必须时刻保持襁褓的干燥,防止小儿尿于襁褓内,凡断脐后,便久著热艾厚裹。宋代的医生不仅关注襁褓作为小儿披体的实用之物,更注重它内在的护养作用,以保证刚出生的婴幼儿能安全渡过危险期。他们认识到保温之于小儿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故而用更为科学的方式来处理小儿初生遇到的各种问题。2、冷暖论除襁褓论外,冷暖论”也是护养新生儿的关键理论。太平圣惠方中说:又当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即中寒。从秋习之,以渐稍寒,如此即必耐寒。冬月但当著两薄褚,一复裳,常令不忍其寒,适当佳尔,爱而暖之,适所以害之也。当须消息、,无令汗出,

11、即致虚损受风寒,昼夜寤寐皆当慎之。这提醒宋代家庭的父母,不应过分爱护孩子。遭遇季节的冷暖变化,不可骤减小儿的衣服,应当循序渐进。冬天过于寒冷时,给小儿穿着两薄襦,一夹裳即可,适当为宜。如果因为爱而多加衣物,小儿反受其害。苏汉臣冬景婴戏图中可见小儿薄褚、复裳的穿着(图5)。此外,小儿的头部与颈项部应重点看护,正如太平圣惠方中载:不得以绵衣盖于头面。冬天可以洽衣盖头,夏月宜用单衣,皆不得著面。及乳母口鼻吹著儿囱。凡绵衣不得太厚,及用新绵。令儿壮热,或即发痫,特宜慎之也。需“多著项衣,取燥菊花为枕,枕之”。这也缘于小儿颈部第七棘突下方为“大椎穴,全身阳经汇集于此,而后脑部有“风池”“风府”两穴,如果

12、不加以保护,很容易感染风寒,因此帽、项衣对于小儿头部与颈部的保暖与看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幅传为苏汉臣的绘画作品长春百子图(图6),描绘了儿童蹴鞠的场景。图中一穿着蓝衫的儿童,头上戴的正是专门用来保护儿童头部和颈项部穴位的帽子。而这种童帽的设计之所以会露出小儿的头顶,也是缘于头部为六条阳经聚集之处(图7),阳气较为旺盛,所以不应完全封闭。3、旧衣论宋代的幼医叮嘱父母,用他们自己旧有的衣裳包裹小儿。若生的是男孩,则用父亲的旧衣裹之;若生的女孩,则用母亲的旧衣裹之,切勿使用新绫绢衣或新帛。对于此旧衣之论,圣济经中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旧衣故絮,取柔也,亦资父母之余气也。由于小儿皮

13、肤细嫩,父母的旧衣裳柔软舒适,可以更好地保护小儿的肌肤不受损伤。最重要的是,这些旧衣裳也能够承接父母的气,男孩子承接的是父亲的气,而女孩需接受母亲身上的“气”。上文所提及的小儿穿着的襁褓,当然也需要遵从这种旧衣原则。襁褓服要使用旧帛,内里绵絮要用故絮,圣济经说:“论襁褓者,衣欲旧帛,绵欲故絮,非惟恶于新也,亦资父母之余气以致养焉。”儿童从一出生开始,便拥有了自己年龄阶层的服装和发饰,这些特有的服饰在小儿生命阶段的初期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是小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宋代医生们专门为新生儿编写了一套穿衣法则,阐明了服饰之于新生儿身体的重要性。这些理论对宋以后,尤其是明清的儿科保健知识及技术起到了重要的

14、作用。三、宋代儿童的疾病防治与服饰本节笔者将从疾病与服饰的关系,探讨儿童服饰背后的医用价值。分别围绕儿童的背裆、挎、青衣及囊等典型性服饰,分析这些服饰对于儿童不同身体部位起到的保护作用。针对儿童可能会产生的疾病,儿童服饰可以起到有效预防与治疗的作用。1、背裆、背心、背裕对于儿童来说,成长初期的护养是他们能顺利渡过危险期,安全长成的重要前提。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虽然身体逐渐发育,但生命安全仍会受到威胁。因为他们没有成人的抵抗能力强,因此,更容易遭受各种疾病的侵扰.儿童脾胃虚弱,脉象虚实不稳,医生们在用药上也无法和成人一样对症下药,一旦药剂不慎便会适得其反,所以,儿童直是医生们最为头疼的治疗对象。

15、南宋医家陈文中在陈氏小儿病源方论中引孙真人云:能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能治十妇人,莫疗一小儿。医有十三科,最莫难于小儿也。以此来表达医治小儿之困难。基于此实际情况,宋代医家主张以调护的方式医治儿童,尤其走宋人南迁以后,滋养温补成为治疗儿童疾病的主要方式。例如,陈文中在他的医学著作中提出“养子十法,他认为儿童的护理首先要保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六者勿令忽见非常之物,七者脾胃要温,八者儿啼未定勿便饮乳,九者勿服轻朱,十者宜少洗浴。背部,是宋代幼医们首要关注的身体部位。中医认为背部是诸阳经所行之处,风寒之气容易从背部的肺俞穴进入人体,引发咳嗽、呕吐等病症,所以保护儿童的背部显得尤为重要。宋代的-一些儿科书籍,针对儿童背部的保暖,提出了明确的服饰要求。背裆背心背裕”成为保护儿童背部的一类重要服饰。幼幼新书中引北宋儿科医家张涣的医学观点:五脏之中,肺脏最为嫩弱,若有疾亦难调治。盖小儿气血未实,若解脱不畏,风寒伤于皮毛,随气入于肺经,则令咳嗽。凡小儿常令背暖,夏月背裆之类,亦须畏慎。盖肺俞在于背上,若久嗽不止,至伤真气,亦生惊风。如婴儿百碎内咳嗽,十中一二得差,亦非小疾。若膈上痰涎,尤宜随证疗之。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谈及儿童咳嗽时说:图6:长春百子图(局部),苏汉臣,纵30.6厘米,横521.9厘米,宋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治嗽大法,盛则下之,久则补之,风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服装配饰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