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2024年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2024年工作要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校2024年工作要点2024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盯“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聚焦“双高计划”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两翼、五重点”主要任务,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关键,以推进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五金”建设为主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和标志性成果水平,着力提高省级年度绩效考核等级,力争入选新一轮“双高计划”行列,积极申办本科医学院校,奋力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创学校建设的新局面。一、坚持
2、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1.加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的重要学习内容。开展二级党组织学习巡听旁听,定期督查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落实情况。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载体,采取“理论宣讲+专题辅导+集中研讨+基层调研+互动交流”模式,完善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五种学习方式”制度化机制。制定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月计划,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强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引导全校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 .加强思想引领,抓实师生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坚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
3、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健全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委会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定期通报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制度,开展二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加强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内容建设和阵地管理,构建协同联动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强化宣传教育,构建宣传矩阵,建设以网宣员为主力的高素质信息员队伍。创新“微党课”“微视频”等学习形式,开展系列读书、征文活动,打造大讲堂等学习阵地。市级及以上媒体报道不少于20篇。3 .加强组织引领,全面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学校“标杆系部”“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
4、室联创活动。出台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做好基层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基层党建督查考核和“两个议事规则”执行情况的督导检查。扎实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务骨干队伍培训班。培育一批专题示范微党课、精品党课。深化“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建设。争创全国、全省样板党支部12个,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4 .加强能力提升,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实施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分层、分批培训各级党员干部,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按照“两优一先”工作要求,培养、选拔、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示范引领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坚持好干部标准,着力选用政治过硬、具备推动
5、学校事业发展能力的优秀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培养和使用力度。完成科级干部的选任和调整工作,适时开展中层干部调整,优化干部结构,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开展“身边榜样”学习活动,发现身边爱岗敬业、为民服务、创新创效、廉洁守纪等各类榜样,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营造学做榜样、争当榜样的浓厚氛围。5 .加强作风养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机关作风建设,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开展机关作风网上评议,教职工满意度达95%以上。持续整治“四风”问题,深化治理维护师生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健全廉政风险的防控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开展
6、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不少于2次,提高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法律意识。涵养廉洁文化,组织开展学校廉洁文化活动,注重宣扬勤廉典范,营造祟尚廉洁的校园氛围。6 .加强品牌创建,推动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共促,使党建品牌建设过程成为解决问题、提升质量、推动发展的过程。结合“双高计划”“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和,升本,等关切的重点问题,搭建党建活动载体,资助一批“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党建品牌,重点打造23个“党建创新案例”、23个“书记创新项目”,在服务党建发展、推动业务落实上展现积极作为,形成抓党建、促业务、创品牌的强大合力,推动学校新时代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二、聚
7、焦立德树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培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积极争创国家级“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制定2024年“三全育人”任务清单,研究出台“三全育人”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开展校级“三全育人”教学系培育,构建五育并举、德技并修,全员协同、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育人工作格局。紧密结合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环节,培育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做出亮点,推出一批有突破、有创新、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培育全国“三全育人”典型案例1-2个。2 .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打造思政“金课持
8、续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着力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实施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开展专职思政课教师、党务及管理队伍培训和学历提升。打造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培育省级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1个、思政课示范课堂12个、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12个;力争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校和课程思政研究中心。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召开全校教育教学工作会,总结近年来的教学工作成绩,科学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课堂革命”,加强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研究,重点培育5门线上核心课程建设;3门线下核心课程建设。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新型教学模
9、式,达到95%以上。组织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鼓励申报省级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做好各类各级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成果展示活动,推动教研室达标创优。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培育质量文化。加强现代化教学场景建设,建设一批智慧教室,提升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支持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4 .开展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健全完善学校教材规划建设机制,加快建设养老、托育、健康服务等领域专业课程教材。以项目、任务、活动、案例等为载体的教材编写方式,编写新形态教材58本,实现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依据“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方案,开展“
10、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建设,结合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教材。完成5门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年度建设任务。5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对接卫生健康行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基础、急需、新兴专业建设。组织校内专业评价,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大对国家、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投入。护理、药学2个专业群要将组群逻辑和核心专业研究透彻,做到组群逻辑清晰,人才培养面向准确,找准专业群定位,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对专业群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梳理,积极申报入选国家新一轮“双高计划工6 .增强学生工作实效。组织、举办辅导员专项
11、培训班,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培育选树最美辅导员、辅导员年度人物,力争获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奖项1个;入选国家级最美高校辅导员或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完善学生荣誉和奖助学金评定体系,树立三好学生等优秀典型;完善校系两级学生干部选拔标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做好日常心理咨询和危机预防干预工作。建立以经济资助、学业指导就业帮扶、精神资助、心理关怀为一体的精准资助育人体系,落实“一生一策”精准帮扶,争取获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美育实践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做好大学生征兵宣传动员和国防教育工作。7 .做好招生和就业创业工作。减少招生规模,优化生源结构
12、,提高生源质量,强化招生宣传创新性、常态化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围绕访企拓岗、基层就业、政策岗位推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就业竞争力培训6大专项行动,完善“全员化指导、分类化服务、精准化帮扶”的就业工作机制,提升学生就创业能力,争创全省、全国就业工作典型高校。加强创新创业工作队伍、平台、课程、项目等建设,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力争在“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国(省)赛获奖。发挥双创平台示范引领作用,拓展众创空间。8 .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重建新校史馆,丰富史料和展陈手段,通过图文、视频、实物、互动等多种方式,全景式地展现了学校66年来的厚重历史、办学成就
13、和高质量崛起的发展前景。提升文化育人实效,持续打造周末LESTG0、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合唱团等重点文化品牌,培育“一系一品特色文化。以节庆日、国家或地方重大活动为契机,开展党建引领、宿舍文化、朋辈互助、优良学风等主题宣传展示活动。发掘校友故事,凝聚校友力量,打造校友文化。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升级,提升学生社区育人实效。三、促进科教融汇,推动科技水平提升1 .推进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制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策略,建立成果培育团队。立足于教学中的真问题,通过顶层设计、过程性实施以及可行性推广应用等一系列培育过程,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从实践到推广应用的辐射,力争培育出高质量的国家级教学
14、成果。2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聚焦服务地方发展,积极培育高水平科研服务队伍,通过前沿科技进课堂、学生进科研实验室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在课程创新中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成果反馈教学,实现产教、教科、科产的闭环。3 .发挥科研平台带动作用。推进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建设,加大两个省级研发平台建设力度,保障平台考核顺利通过,力争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工作取得突破。加强市级科研平台培育,提供资源保障,力争申报省级技术研发平台12个。4 .创新科研体系。充分挖掘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以“组团队、建平台、申项目、出成果,校企融、促转化、育人才、谋发展”为发展思路,建立产、学、研、
15、创、服一体化科研创新体系,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力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篇以上。5 .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博士学历教师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组织、领军作用,完善学校科研经费使用、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政策,激发博士学历教师科研动力,力争省级及纵向科研项目数量及经费到账情况实现突破。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主办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会议12次。6 .加强技术服务。探索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收益用于人员奖励部分,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实行单列管理。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15万元以上。申报发明专利23项。7 .加强科研考核。加强科研人员及教学科研实体单位科研考核,提升教学
16、科研实体科研工作管理水平和成效,激发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将教学科研实体单位科研专项考核成绩正式纳入学校教学单位年度考核。四、推进分类培养,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1.造就“四有”好教师,争创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坚持“四有“好教师标准,组织对全校教师师德现状和建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1次。完善师德师风评价办法,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建立健全教师师德档案,编制师德师风手册,与教师个人签订师德承诺书。推荐评选校级及以上师德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围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指标,召开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指导交流会12次,培育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争取早日成功申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 .完善“引培用管留”体系,打造人才聚集高地。根据升本需要,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管理、服务举措,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完善人才配套政策,加强科研启动资金、安家补贴、办公设备等全方位支持,引进、培养和共享柔性引进博士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