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西门庆家喝茶,有一种山东人的豪爽,这和当家吴月娘的趣味分不开。吴月娘的父亲是清河左卫吴千户。明代全国大概有500多个卫所,每个卫所一般有五个千户。千户的品级是正/从五品,明代县令一般是正七品,知府是正四品。所以千户的品级高于县令,低于知府。这样的出身,比起“破落户”出身的西门庆来当然是高,但要是和红楼梦的老祖宗比起来,那只能是蟋蚁之于泰山了。贾母的喝茶观在书中只体现过一次,那是在杨翠庵,面对妙玉端出来的“成窑五彩小盖钟”,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回答:“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不待见的六安茶,吴月娘却爱得不得了。正月里,西门庆的妻妾们轮流做东请客,
2、轮到李瓶儿,吃得当然格外的好,因为李瓶儿有钱。于是,吴月娘吩咐Y燧:“上房拣妆里有六安茶,顿一壶来我们吃。”六安茶自然产自六安。六安乃行政区域,大体范围位于长江以北,合肥以西,自古就是贡茶产地,明代许次纾所著的茶疏开篇就提到“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从明朝开始,六安州就开始进贡茶叶,霍山县志卷三内有“六安州岁贡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明制也。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二十五袋,县办一百七十五袋”的记载。既然可以入贡,档次自然不低。国朝宫史日用卷十七中记载:“皇贵妃、贵妃、妃、嫔每月例用六安茶14两、
3、天池茶8两;贵人每月六安茶7两、天池茶4两。”珍贵如此,西门庆家的六安茶难怪被收在正房,而贾家的六安茶,也很有可能是元妃所赐。值得探讨的是,这里的六安茶,都不太可能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六安瓜片。因为六安瓜片创制于清末,在六安茶系里属于后起之秀。而红楼梦在乾隆中叶以后,带脂砚斋评的八十回抄本日渐增多,嘉庆时已经公开在庙市中抄买了。上文提到的六安茶应该是六安茶系里的早期品种。六安茶可以解腻,适合大鱼大肉之后,针对贾母所说的“我们吃了些酒肉”,其实正合适,为什么讨厌六安茶呢?这大约是因为六安茶的味道偏苦。明代屠隆的考槃余事中写道: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相比之下,“老君眉”则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银针茶,原料幼嫩而做工精细,黄茶特有的痢黄工序令茶叶苦涩味儿减弱,滋味更加甜醇。这样的口感,自然是比入口偏苦的六安茶更易于接受。吴月娘对于六安茶的处理,却是刘姥姥的水平。“顿一壶”,便是刘姥姥说的“熬熬”,这种吃法,全然破坏了六安茶的本味。袁枚最反对熬茶,“我见士大夫生于杭州,一如官场,便吃熬茶,其苦如药,其色如血,此不过肠肥脑满之人吃槟榔法也,俗矣!”不过,细细一想,吴月娘是梦见大红绒袍儿被抢走都会着急的妇女,喝茶品位如此,绝不冤枉了这个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