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学概论.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29366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香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香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香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香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香学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香学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香学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香学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香学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香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学概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香学概论第二篇香,集自然之能量、天地之灵气、雨露之精华凝练而成。中国人用香的历史久远,一缕馨香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的历史。香,既是古人用来祭天地神灵,敬圣贤先祖的圣物;也是人们用于颐养性情、开悟生慧的妙物;还是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良药。历代的道佛大德,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无不以香为伴,喜香、爱香且推崇有加。中华香学,是中国人的根,在华夏大地根植了千年,生生不息。中华香学,是中华民族无形的血脉,连绵至今,历久弥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香总是能带给人们美好的向往和回忆,以及内心的宁静和智慧。香,滋养着人们的身体,更滋养着人们的灵魂。中国人用香,除了体现在祭祀天地通达神灵的

2、能量层面,也体现在与防病治病有关的身体层面,还体现在开悟生慧、回归本心、内外合一的灵魂层面。中国传统用香习俗可追溯至上古,香学开始萌芽。于史料上有记载则初始于秦汉,成于隋唐,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衰减于清末民初。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虽有短暂沉寂,但随着国人财富的积累、物质生活的提高;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需求、对养生长寿、修心养性需求的提高,以及更多人开始关注内在能量的提升与精神世界的丰盛,那千年不灭的香火,那世代熟悉的香气,得以在中华大地上再次袅袅升起,并迅速遍及开来。几千年的用香历史,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和分割的部分。中华香学,既体现了中国人的性格,呈现了中国人的文化,也是从古

3、自今一种雅趣生活的体现。这些,我们都从中国人的用香历史中,窥其一斑。第一节香学历史一、上古至先秦时期,香学萌芽中国是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过断层的文明。中国人的用香历史十分悠久,尽管人们用香的准确时间已经无从查证,但从目前最新的考古结果来看,应该至少是在距今约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上古时期,使用的香料都是天然之物、种类很少。用途大多是作为祭祀和礼仪需要。生烟以祭天的“烟祀”始于周文王。“烟祀”的作用,是将带着香气的木柴燃烧后,以带着香味之烟气祭祀天地,沟通神灵。先秦时期,人们除了将香木花草用于祭祀和礼仪以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将香草用于驱疫、防虫、香身等。屈原

4、的离骚中多见描写香草之词,如“纫秋兰以为佩”。孔子家语也有“芝兰之室”的记载。周人尚香,无论是学者还是诗人,都喜欢借助香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喻品性高洁、忠贞之士。这一时期,已有许多相关香草的记载。如我国群经之首的周易中就记载有“白茅、兰香”等。管子中记载有“大椒、檀香、白芷、藤芜、香椒”等。山海经中香药有“熏草、杜衡、苏叶、艾、佩兰、白芷、茸、秦无、桂、檀”等。诗经中载录的香草有青蒿、芸香草、兰香、菖蒲、白茅、益母草、艾叶、泽兰、檀香等。而屈原对于香草的喜爱,更是在他的诗作中处处可见。如九歌湘夫人中的菰壁兮紫坛,菊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糠,辛夷楣兮药房”,这里的菰草、菊、椒、桂木、辛夷都是具有

5、药用价值的香草,分别具有祛风除湿、避秽泄浊,疏风散寒等功效。如云中君之“浴兰汤兮沐芳,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既体现了文学之美,更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香草的喜爱程度,既以香草比喻人之美好德行,又对佩戴、使用、服用香草。二、秦汉时期,香学初始秦始皇一统六国,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及至汉朝,国力逐渐强盛,经济和军事实力逐渐增强,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外贸易的实施,不仅使得西域香料进贡到朝廷,并有了香料贸易的兴盛。随着大量的香料进入中国,皇室贵族、富贵阶层的用香极为享受和奢侈,熏香也作为一种身份象征在上层社会极为流行。现代人所熟知的郁金、苏合香、沉香、熏陆、胡椒、檀香、龙

6、脑香、安息香等,都是随丝绸之路而传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其东侧有蕙圃、衡兰芷若、江离藤芜、射干萼菖蒲”之类的记载,其中蕙、江离、萼劳、菖蒲等均属香料之列。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司马彪的话云“蕙,香草也”,“江离香草,藤芜薪芷也,似蛇床而香”。在汉书中还记载了桂、椒、木兰、留夷、枫胶香等作为香药的香草。后汉书、三国志记载了蕙、兰(木兰)、辛夷、芷、艾、当归、麝香、苏合香。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秦汉古医籍五十二病方,其中也有牛膝、苟劳、白芷、姜、葱、桂、菌桂、辛夷、蜀椒、厚朴等香药本草三、魏晋时期,香学已成魏晋时期,由于交通更加便利,国内外香料的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香料种类的日益丰富

7、,在当时的史料中有了对香料、香品的简单介绍。香料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用香更加普及。宫廷用香,此时香也开始进入士大夫的生活,只是由于香料的价格十分昂贵,当时能用香的都是巨富之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混乱,也是精神最为自由的年代,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造就了人们崇尚简约淡泊、超凡脱俗的思想,香烟缭绕的意境恰好和这种思想相吻合。佛教、道教的进一步发展,神仙故事的不断传播,也给香带来一些神秘色彩。香气此时已经成为神仙的象征。此时期,也是我国香学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范晔,不仅撰写后汉书流传于世,而且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香类方药专署和香方,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一定

8、的影响。后来,虽然范晔的和香方一书遗失了,但我们仍可以从范晔的和香方团自序中了解到该书的内容梗概。其序日“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死伤;零蕾虚燥,詹唐粘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奈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国外,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钝,甲煎流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单从这段小序来看,便知范晔懂医非浅。除了写到部分典型香类药物的性质及功效,如国产香药麝香、沉香、蕾香、詹唐香等,及从西域传入的甘松、苏合香、安息香、郁金等;同时,范晔明确强调各香用量不宜太过,过量则对人体有害。这里谈的仅是药物部分,从书名来看,该书应该是一部香方专著,只是由于原书巳佚,其内容已无从考证。与范晔

9、相隔不到半个世纪的陶弘景,著有神农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这两书所载录的海内外香药有三十多种。从这时起,香类药品的流传和应用就越来越广泛,从后来的千金方、外台秘要及新修本草中也可以看出,对香药的记载也是越来越多。最早记载范晔撰著和香方及该书序文的是沈约的宋书。沈约是齐梁时人,距范晔的时期也很近(范晔卒时沈约五岁),陶弘景是齐梁时的名儒,跟沈约交往甚密。因此沈约陶弘景和能看到和香方,就不足为奇了。这也这说明和香方在当时仍然还在流传。而陶弘景最终应该将和香方一书的主要内容,辑入了神农本草经集注之中。四、隋唐时期,香学初盛隋唐时期,中国结束近四百年的分裂状态,社会文明进入到一个鼎盛时期。经济的发展、科

10、技的进步,交通的发展,使得香料的贸易出现空前的繁荣的局面,香料的认识及普及使用得以改观。在中国古代贸易史上,香料的进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隋唐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陆路转向海路。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使得香料得以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除了从国外引入以外,香料已成为唐代许多地方的重要特产。唐朝已经建立起从地方想朝廷进贡香料的制度。香料的普及,使得隋唐时期的用向量大大增加,香料的大大涌入,使香的价格大大降低,烧香开始慢慢推广到民间,唐代的文人普遍用香,留下了许多咏香的诗句,如王维的“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二白居易的“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该时期,国力的强盛造就了万国来朝的盛况,中国

11、周边国家,如高丽(今韩国、朝鲜),日本等国更是以学习中国文化为荣。中国的琴、棋、书、画、诗、香、花、茶等文化技艺成为各国纷纷学习效仿的对象。中国传统香学,自此得以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并被定义为“香道”。该时期的香料应用也是史上的鼎盛时期,各种香料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隋书经籍志收录了香方(1卷,宋明帝撰)、杂香方(5卷)、龙树菩萨和香法(2卷)三部香药医方。这些都是汉晋六朝以来,宫廷、民间和寺院的用香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唐代,香草香料香药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的应用在历史上达到了顶峰。仅在旧唐书与新唐书中,记录香药贡品就有120多次、约30多种。主要品种有沉香、麝香、白胶香、甲香、詹糖香、郁金香、龙

12、脑等。盛唐时期,土族阶层对仪表妆容极为讲究,香药、香品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奢侈品,皇帝以香料香品赐臣,亲友相互馈赠。每年,全国各地都要向宫廷进贡约十万盒以香草、香药制作的口脂面药,以供君臣和嫔妃使用。在当时.,男人化妆修饰仪表和女人化妆同等重要,口脂香药已成为反映一个人身份贵贱的重要标志。职务越高的官员,越离不开面脂、红雪之类的香妆。全唐文记载,唐代所用的香妆香品有兰膏、绛雪、口脂、面脂、面药、红雪、紫雪、腊日、历日、腊脂、香饵脂膏、五药脂膏等十几种。男子涂脂抹粉在我国唐代有过一段鼎盛时期,直至元和后期才有所收敛。这一时期的新修本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医药著作,也记载了数十味香药及其组方

13、。现代常用的香药本草,在唐代基本上都有载录。五、两宋时期,香学至盛宋朝,中国用香的历史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时期。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阿拉伯商人来华贸易的扩张,大量的香药得以进入中国,并从沿海口岸分布到全国各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福建省泉州市,香药每年的进口量都在10万千克以上,主要品种有檀香、沉香、砂仁、乳香、安息香、弥合香、龙脑香等。许多中国商人与波斯商人将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出口到南亚、波斯诸国,然后满载当地盛产的檀香、沉香、安息香等香药回国。七十年代,从泉州古海港打捞上来的一艘宋代沉船,其货舱所藏的香药就近达2000公斤。史太祖纪一书记载:“(乾德元年,公元964年)己亥泉州陈洪进

14、遣贡白金千两,乳香茶药皆万计。”宋史食贸志中记载“闽广船务监督抽买乳香,每及一百万两转一J外国运来的香由各地的市舶司管理。市舶司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始设于唐朝,主要负责海外贸易相关事务。宋朝,在由市舶司掌管的各种海外贸易中,香料贸易占了重要地位,并且出现了专门从事香料运输的“香舶”。据史料记载,北宋1077年,仅广州一地所收乳香数量就高达20多万公斤。史料记载,在宋朝香药贸易最鼎盛时期,与香有关的贸易额超过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二以上。这一时期,宋代文人士大夫用香也极为盛行,喜欢以香喻志,互为传意。许多文人都喜欢自己合香,并以香赠送亲朋好友。如苏轼亲自作篆香、写香诗,赠给苏澈作为寿礼。如黄庭坚

15、亲自合“帐中香”和香送给友人,并写了四句香偈。作为黄庭坚师长兼好友的苏轼,以和黄鲁直烧香二首和之,其中一首“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莫不道出了香气之道与禅的意境。宋代的诗词中可见大量写香的佳句,如晏殊的“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陆游“一寸丹心辛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如李清照之“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文人阶层普遍爱香、用香,合香,写香,可以说,在中国传统香学史上,文人的参与,对香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香料、香品广为普及,当时还形成了一条与香有关的产业,市井中出现了专门生产、贩售各类香品的香铺,出现了以香为生的专职人员。此时,香已成

16、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宋代民间的香事发达,诸多与香有关的书籍、香谱更为普遍,如李昉的太平御览,洪驹父的香谱,陈敬的陈氏香谱等。不少专业医书中,如政和本草、证类本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也记录了大量的香药。在宋史中,记载各州府盛产与进贡的香料香药200多次、约30余种。主要品种有沉香、麝香、白胶香、乳香、砂仁、鸡舌香、郁金、龙脑香等。六、明清时期,香事普及在元代的对外贸易中,香料任仍然是主要的贸易商品。马克波罗游记中曾提到中国人从印度贩运香料,满载而归。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到达南洋、印度洋沿岸以及波斯、阿拉伯等三十多个国家。沿途用丝帛、茶叶等中国特产与各国进行交易。香料是交易回来的主要商品,包括龙诞香、木香、苏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网络营销/经济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