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 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课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我的教学。1 .吟“零丁诗一一2 .识“零丁”人一一3 .解“零丁”意一一4 .探“零丁”事5 .颂“爱国”情【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 .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3 .激情诵读,深入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丰富文化积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诵读诗歌。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品味语言的能力。【教学方法】多种形式诵读、小组合作交流、多种形式展示。【预习要求】1.朗读全诗,查找资料,体会
2、诗歌所表达的感情。4 .搜集有关爱国的名人,积累古今爱国诗词。【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一首歌叫我和我的祖国,它伴随着我从小学一直到现在,整整30多年的时间,经久不衰。你们听过吗?觉得好听吗?今天,老师把歌词带到了课堂,让我们随着伴奏一起哼唱这两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一-我和我的祖国师:当你唱到这两句歌词地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满腔的爱国情。师:其实,爱国这个主题自古以来在仁人志士地心中是不可或缺的。瞧一百多年前,清朝的谭嗣同在狱中题壁中写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这里有谭嗣同的豁达。六百多年前,明朝的
3、于谦写下了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一明于谦石灰吟这里有于谦的忠诚。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的王昌龄写下了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一唐王昌龄从军行这里有王昌龄的决绝。一千八百多年前,三国的曹植写下了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这里有曹植的爱国气概。师: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过去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得是那些诗人、那些幕客,但不变的是他们心中的爱国情怀。今天,老师带领大家结识一位南宋的爱国诗人,他的名字叫“文天祥”,他写的诗是过零丁洋。2 .板书课题,生齐读。3 .明确目标,指明方向过渡:同学们,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
4、课的学习目标吧。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默写诗歌,并延伸了解相关作品。(2)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理解诗意,品读诗句,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主要经历。(3)感受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以身殉国的壮烈爱国情。二、吟“零丁”诗1 .感知新词寥落惶恐干戈丹心汗青起一经风飘絮2 .诵读古诗(1)划节奏读诗歌过渡: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一遍这首诗,注意朗读的节奏,读准字音。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师生合作共读通过朗读大家知道了过零丁洋这首诗的体裁是
5、七言律诗,大家知道七言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这首诗押的什么韵呢?对,ing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题目中“零丁”又是什么意思呢?一一地名零丁洋。整体意思一一文天祥路过零丁洋。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一一学生结合注释会回答“不是”,作者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师:由此可见,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心情自然是零丁的、痛苦的。诗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那么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呢?一一应该读出无比沉痛的感情,一种深深的悲凉,一种孤苦伶仃。师:你们觉得整首
6、诗都是这样的基调吗?一一不是,诗的尾联应该读出一种高亢激昂的感情,不应再有“零丁”之感。师:根据刚才的分析我们来读一读。(出示重点字词)生(读):评价学生诵读效果,出示范读录音。一一再读诗歌。设计意图:初读感知诗情。三、识“零丁”人检查预习,学生展示1 .小组合作预习情况检查: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主要经历。过渡: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时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你所了解的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个人?谁先亮出自己的风采?生:1.诗人生平文天祥(12367283)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7、”代表诗作有正气歌过零丁洋,遗著有文山先生合集。师:预习展示,让大家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生:元军南下时,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被扣,后来逃脱出来,一再起兵抗元。兵败被俘,始终拒绝元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从容就义。师:很好!预习展示让大家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奖励大家,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浏览一下吧。教师课件展示:2 .主要经历(教师课件展示)1276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文天祥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坚持抵抗。
8、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他坚持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师:了解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3 .名家引路著名翻译家冯庆华言:译诗要把握其思想感情,意境形象、音韵节奏。师:讲究音美、形美、意美四、解“零丁意师:一个“零丁”牵出文天祥的惶恐路,更道出了文天祥的零丁情,究竟是怎样的惶恐路,又是怎样的零丁情呢。在这首诗中文天祥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1.预设分析过程:(1)首联:回顾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文天祥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参加科举,进而踏入仕途。他与元军苦战四年,并未能挽救南宋灭亡的命运
9、。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2)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从国势上看,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得罪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3)颈联:前一句是追忆过去。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诗人将地名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巧妙地用在诗句当中,仿佛这两个地方就是诗人的写照,也有了与诗人一样的感情。用语双关。(4)尾联:他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有着不屈的精神与气魄。总结:悲伤,
10、悲痛,悲愤,悲壮,舍生取义一一再读诗歌。师:很愉快的解说,让老师领略了同学们大胆的想象,敏捷的思维,严谨的用词。有了这些强大的支持,老师对下一个环节就更有信心了。设计意图:明确诗歌主旨。2.重要知识梳理:(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干戈)指战争。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四周星)四周年。从德祐元年(1275)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解意首联:首联回顾了个人经历中的那两件大事?明经入仕、率兵勤王诗人又是用哪两个词语来写这两件事给自己的
11、感受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辛苦”“寥落”诗人辛苦奋斗,饱读诗书,入仕做官,后起兵勤王抗元,竭尽全力,苦苦支撑,期望能救国家于危难、挽国势于倾颓,可是国家却仍然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不禁悲从中来。小结: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伤!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一一凄楚(请一生朗读)(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解意颔联: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
12、”分别比喻什么?上下两句有何联系?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关键词:“柳絮、浮萍二大家见过柳絮吗?什么是柳絮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有一句诗说:“漂泊浮萍本无根”。浮萍飘在水面上,而她的水中部分是没有根的,这是形容人四处漂泊没有依靠的意思,文天祥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漂浮不定的浮萍呢预设:因为文天祥被俘之后,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不能主宰自己的方向。小结: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自杀未成。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颔联用“风飘絮”比喻国家支离破碎,国势危急,着重写国家命运;用“雨
13、打萍”比喻个人身世动荡,无依无靠,侧重表现个人命运。上下两句又形成对偶,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解意颈联:颈联是比较工整的地名对,出现了哪两个地名?“惶恐滩”和“零丁洋”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诗人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兵败被俘,被押解至元大都,经过零丁洋。如何理解颈联的“说惶恐”和“叹零丁”里的“惶恐”和“零丁?运用了双关的手法,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诗
14、人昨日兵败撤离时的惊慌不安和眼下被俘时的孤苦伶仃,表现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急。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意尾联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直抒胸臆,表明心志。表达了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表现了诗人为国家为民族宁愿慷慨赴死的崇高民族气节。品读诗歌(大意):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四年来抗元战事已逐渐消歇。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五、探“零丁”事1.知人论
15、世(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有元的统治者都用了什么招降手段?关键词:说降免死、高官厚禄、动用亲情、请小皇帝2.名句拓展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南宋文天祥扬子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 宋元王炎午望祭文丞相文六、颂“爱国”情课外拓展:你能列举出如文天祥一样具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吗?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书牧羊十九载。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坡亭Q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的锄刀下慷慨就义。师小结:同学们,“零丁”是一种境遇,他可以让人困惑,可以让人麻木,可以让人消沉,但“零丁”更是一种使人涅槃的动力。正如文天祥在狱中所作的正气歌所说的“天地之间有正气”同时化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七、课后作业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2.搜集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开展班级朗诵会。八、结束语在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滋养下,我们新一代青少年定能燃起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