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5课七律-长征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七律长征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律、崖、渡、索4个生字。2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全诗。3 .初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理清诗文脉络。【教学重难点】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难点: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歌曲长征同学们,听着这激昂的旋律,我们听到了铮铮号角,似乎看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雄浑气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七律长征,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4 .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5 .走近作者:毛泽东6 .了解写作背景及长征。字词梳理:1.认读会写生字词,交流识字方
2、法。谜面:酒席散尽又重逢谜底:渡7+度二渡2.学习生字的结构、部首、组词、造句和书写指导。(1)指导写字: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学生先观察,如何把字写正确,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2)重点指导“律、崖、渡、索”的书写。律:彳”旁要小,右部注意笔画的舒展。崖:“山”要写得小,下部要舒展大方。渡:9要写得小而饱满,“度”要写的小巧而舒展。索:“系”要写得小而不宜大。3 .学习生词:五岭逶迤乌蒙走泥丸指导朗读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红军
3、/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导入语:下面我们根据自读提示阅读读课文,并思考问题:自读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4 .梳理归纳: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5 .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五岭的险峻,乌蒙山的高耸,金沙江的天险,大渡河的险恶,岷山千里雪。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
4、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高低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高大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不过像从脚下滚过的小泥丸。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金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3.朗读全诗,想一想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1、2句,总的指出红军不怕困难,把艰难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第二部分是第3到7句,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中“不怕难”的具体事例,承接上一部分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第8句,
5、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利后的心情。反复朗读1 .老师范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2 .学生按节奏自由练习朗读,注意读准节奏,读出韵味。3 .全班齐读,读出气势。课堂练习:1.将下列诗句断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钱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4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逶迤:磅礴: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开颜:5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1)(2)(3)(4)(5)课堂练习:(答案)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欢悦。3 .五幅“征难图”:(1)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4)飞夺卢定桥喜踏岷山雪;课堂小结: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又一幅红军英勇战斗的图画。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这诗。【板书设计】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乐观、无所畏惧只等闲【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统领,每个环节教学之后,都会回到这句话的朗读中,希望学生能在一次次的反复朗读中,逐渐提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