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镇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课程规划是学校范围内课程有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可以有效指导课程的运行与实施。根据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思想,我校在省市县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地域性资源,特制定适合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第一部分:指导思想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定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指出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要求义务
2、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了新要求: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三、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新亮点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实践育人。而综合实践活动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切入点。它贴近学生真实生活,有利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部分资源分析一、地域资源优势1 .自然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地处甲地县乙地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区域内有
3、古桥、古房、古寺、古祠等自然文化资源。2 .书画艺术资源独特。乙地镇享有“书画小镇”之称,书画艺术资源独特,如乙地书画院、艺术馆等。3 .特色美食资源众多。乙地镇素有众多特色美食,如乙地玉米棵名誉全国,乙地豆腐、番薯粉丝、辣酱等。二、学校空间优势1.重构了“全科式”学习空间。学校构建了学习中心、体艺中心、劳育中心、趣玩中心、食育中心、心育中心、生活自理训练中心等七大育人空间,打造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并举的全域育人环境。4 .开辟了“体验式”趣玩空间。趣玩中心设有阅读吧、乐高室、棋艺室、电影吧、书画室、休闲吧等趣玩体验区块。5 .构建了“家庭式”生活空间。打造了宿舍的“家庭文化”,将宿舍
4、改造为“生活自理训练中心”,设盥洗室、洗衣房等空间,配置洗衣机、烘干机等生活设备,为学生洗漱、洗澡、洗衣等日常生活自理性综合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便利。第三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围绕“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素质领域,学校以“向善驿站”为载体,通过认识、体验、调查、探究、设计、实践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入乡村自然、走进文化礼堂、走访艺术场馆、走向社群院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和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培养向上向善,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二、学段目标1 .小学阶段具体目标(I)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
5、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2)责任担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效劳活动,初步养成自理能力、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3)问题解决: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能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4)创意物化: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根本技能;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效劳于学习和生活。2 .初中阶段具体目标(1)价值体认:积极参加主题教育活动、场馆体验、红色之旅等,亲历社会实践,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通过职业体验活
6、动,开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2)责任担当:围绕家庭、学校、社区的需要开展效劳活动,增强效劳意识,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愿意参与学校效劳活动,增强效劳学校的行动能力;初步形成探究社区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对自我、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3)问题解决:能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形成根本符合标准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4)创意物化: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将自己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开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7、教师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选择12个年级主题开展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德育处、团少部以全校为单位安排2个综合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和不少于2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以老师指定和学生自选相结合。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允许并鼓励同寝室、同村社、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课时安排1.规定课时。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版),严格落实1-2年级,每周1课时;3-9年级每周2课时(含班团课1课时)。保证课时总数每学期不少于14课时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活动需要,把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和长期性。2.弹性课时。学校践行“常规课、长短课”的主旨,打破
8、僵化的40分钟课时安排。尝试“周课时”制、“月课时”制,即在学校统一有序的规划指导下,以周、月课时的方式,在一个阶段集中完成某一主题实践课程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学校“读书节”“书画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丰收节”“生活节”等各类活动来开展。二、实施组织与人员1 .建立以书记统领、校长统筹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制定,决定实施该课程的年度计划及相应主题;统一部署、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负责课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协调与开发等。2 .组建由分管校长牵头,教导处、教科室、德育处等科室负责的课程管理团队。教导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展实施的策划、管理
9、、监督,教科室负责教师培训的组织与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课题实践研究;德育处协助和指导团支部、大队部、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全校性综合主题实践活动。3 .健全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各年级每学期的计划和落实,研究和引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4 .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聘请一支由家长、专家等组成的指导团队,形成学校内部的管理与教学指导网络。指导教师要围绕学校规划主题和年级学期计划开展活动。三、实施方式1.整合课程内容。结合省编综合实践活动手册和校园传统主题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两方面进行重组,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实践体验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5 .挖掘地域资
10、源。结合乙地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把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都纳入实践大课堂,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系统性、学生活动的深刻性、德育工作的生动性,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常态化。6 .联结学科主题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同一主题,打通与学科之间的联结点。从主题串联中找到融合点,真正实现融学科、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但学科实践活动不能取代综合实践活动。四、课程管理(一)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包括教师备课、上课、成果、评价等。严格按课时安排进行教学,不得随意挪作他用。对需采用弹性课时提前到学校教导处申报,由教导处统一调配。(二)对学生管理教师结合主题活动的学生学习
11、过程分阶段进行,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管理,包括分组分工、制定计划、方法指导、成果展示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完成实践任务。(三)对教师管理1.建立教师培训制度。教科室结合校本培训项目,开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全员培训,每月不少于1次,努力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规划、设计与实施活动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等。2.健全日常教研制度。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合作研究,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活动,及时分析、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五、课程评价(一)对学生评价坚持“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以经历性评价和表
12、现性评价为主。以“向善少年”为评价载体,以“星徽章”为主要评价方式,强调过程评价、日常观察,关注学生真实情境中的表现,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做“个人档案袋”动态记录。1.评价内容和指标:对学生的评价坚持参与性、过程性、综合性、激励性的原则,从参与活动的态度、获得体验的情况、方法的掌握情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2.评价的方式和途径:对学生的评价采取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形式,评价的途径有成果展示、学生档案袋、观察、访谈等,评价结果运用于学期“向善少年”评选。(二)对教师评价鉴于目前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都是兼职教师,因此采取“常规考评和综合考评”的考核评价办法,
13、把平时常规评价与学期成果评价进行综合考核。1.评价内容和指标:对教师指导的评价从活动课题的确立、活动目标的设定、活动计划的制定、活动过程的管理、对学生的评价、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2.评价的方式和途径:对教师指导的评价采取自评、学生评、学校评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对学生活动的观察、座谈、调查、老师的课例观摩、老师个人的总结以及学期的物化成果展示等途径进行,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学期绩效考核成绩和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师资保障建立1+1+N的师资保障体系,即小学部和初中部各安排1名专职指导教师,每学段安排1名兼职指导教师,每班级安排不少于1名协助指导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14、,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作为与子同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俱乐部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内容,将“全科教师”的培养作为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二、安全保障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设立外出严格审批和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建立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外出活动有活动方案、安全预案。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充分利用校外基地、家庭和社区的力量,以此来保证学生校外活动的安全。三、经费保障学校将每年预算专项经费用于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有计划地投入到教师的培训、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学校制定课程实施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