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23678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纵观我国幼儿园课程现状能够看出,当前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1.教师对班本课程的认识片面、模糊,对班本课程的价值定位、内涵认识不清,缺乏班本课程的开发兴趣和信心。2.教师高度依赖某学校或某教育机构编写的幼儿园教材进行教学,班本课程脱离本班幼儿的现实生活和兴趣。3.班本课程的开发流程不规范,随意性大。班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对本班幼儿学习需要的准确捕捉和分析。而教师未能将幼儿的兴趣、需要准确地转化为合理的课程目标。4.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筛选与整合力不从心。(二)本课题提出及其研究的意义幼儿园

2、班本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凭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引导、设计适合本班幼儿的主题活动内容,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加适宜和有效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园教育来源于生活,班本课程要与生活相融合。每一个幼儿都有个体差异性,建构一个合适的课程,要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班级是幼儿园实施幼儿一日生活、学习的最基本的集体单位。教育以幼儿为主体、因材施教,除了依靠园本课程体系,还要充分挖掘班本课程的价值,从而达到解放孩子的天性,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班本化课程,强调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程设置,从本班幼儿和教师的现实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关注班级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发展需求、现有经验,在

3、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共同推动班级内每位幼儿在原有发展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二、课题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一)课题界定幼儿园班本化课程,是指以班级为单位,师幼双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以班级为基点进行课程建设,从本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课程资源,关注班级幼儿的生活环境、发展需要、经验水平,在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努力推动班级内的每位幼儿在自身原有水平上继续发展。班本化课程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体性,即班本化课程创意源于幼儿生活、班本化课程设计邀请幼儿参与、班本化课程评价追踪幼儿反应,即赋予幼儿建构班本化课程的权利。二是导向性,

4、即教师将幼儿的问题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基于观察,以问题为导向,形成“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式、深入性的意义学习。三是过程性,即遵循预设有度、生成有效的宗旨,班本化课程并非按照教师设计好的课程框架进行,而是依据幼儿的兴趣、已有的经验、发展的需求等不断变化。四是适宜性,即课程开发要遵循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幼儿教育的规律,并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幼儿的一切需求。幼儿学习品质,是指幼儿在学习行为与态度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倾向、学习风格等,它不指向具体的知识、能力/技能、情绪情感,而指向儿童如何获得和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动力调控的作用。与此同时,学习品质是在具体

5、活动中表现出的具有倾向性的系列行为或态度,从这种倾向性中得知,哪些是应需要加强培养的积极性学习品质,哪些是需要削弱的消极性学习品质。因此,那些对学习任务或挑战能始终保持好奇心、主动性、专注性、坚持性、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等品质,是学生在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品质重点考虑的结构要素。(二)理论依据1.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际基础是班级,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应该以班级为基点,从而让班级成为实施幼儿园课程的主阵地,因此从幼儿个体、经验、兴趣、班级情况出发,建构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班本化课程尤为重要。2 .著名学者朱晓梅根据古德莱德提出的五个层次课程理论,将幼儿园班本课

6、程分为幼儿园教学和幼儿体验两个层面。强调班本课程的出发点是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就是说,班本课程建设要遵循幼儿兴趣,并且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根据其实际需要开展。强调要整合班级、幼儿园、家长、社区等各种资源,将真实生活引入到课程建设中,让幼儿的感官和思维得到激发,建设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创新型、生态型班本课程。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想让幼儿在持续的学习中获得均衡的发展,立足班级是第一要义。通过五大领域的班本课程的实施,使幼儿在自己热爱的、擅长的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使幼儿在不擅长的领域,也可以得到提升。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根据已有的关于“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

7、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研究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及其所呈现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构成本课题提出的研究背景,是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国外对课程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对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很少,几乎没有直接的现成的理论与经验可以照搬。但是有一些课程思想和本课题的研究有共通之处。如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教师在实施方案教学时强调以符合人性的方式鼓励儿童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发生有意义的交互作用,强调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充分顾及儿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主张让儿童在游戏状态中主动建构知识,在实施方案教学的过程中,从主题网络的设计、方案活动的展开和实施、到方案的总结,整个过程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通过积极的

8、师生互动,给予儿童充分自由探索,尽兴表现和共同生活的机会。而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致力在园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对于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不多。在理论层面,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提出了“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他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不是脱离实践之外的一种“书写”活动,幼儿园课程的每一个进展都是教师在具体班级的实践中,在来自不同班级的教师的讨论中实现的,他提出建设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应关注幼儿的发展,关注教师的素养,关注社区、幼儿园、班级的课程资源,关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关注特定的活动情境和适宜的策略,关注各方的合作和配合。这些观点与本课题的研究比较类似,因而对我们的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

9、导意义。但其如何落实到通过课程班本化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层面,所涉及的内容很少,这正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实践层面,南京第二实幼的三位老师开展了“生活取向的班本课程”的研究,他们提出,班级是一个生态系统,班本课程没有一个既定的模式,班本课程的建构是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进行的,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不断递进的情境脉络组成的,但是,他们的研究也只是在探索阶段,因此,对这一个课题研究开发的潜在前景十分远大。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一)研究目标1.通过对班本化课程、幼儿学习品质以及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改变忠实地、机械地落实课程计划的状况,使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师、幼双方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创新的教育经验的过

10、程,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从而针对性构建适合幼儿各种学习品质提升的班本课程。2 ,推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全方位地接受了挑战和锻炼,促进教师合作共同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对话,在开放的对话中通过生动的共享和激烈的思想碰撞,获得源源不断的专业领悟,推进教师在专业视野和专业能力上的全面成长,实现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共同发展。3 .提炼幼儿园班本化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的成果,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研究内容1 .探索幼儿园班本化课程的创设与优化;2 ,探索班本化课程的实施策略;3 .探索如何利用班本化课程提升幼儿学习品质;1 探索如何评价班本化课程中的幼儿、教

11、师和管理,探究符合幼儿的实际的班本化课程内容,并优化路径。(三)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法是对班本化课程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为了达到了解家长、社区对幼儿园班本课程的了解和支持的目的,收集研究这方面情况等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2 .文献研究法:根据课题的要求,通过阅读文献来获得资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促使课题组成员全面认识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3 .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一一反思一一再实践”的行动研究,探索出实施班本化课程提升幼儿学习品质的途径与方法。4 .案例分析法:重视班本化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调整并改进方式方法,总结经

12、验教训,提升课题研究质量。5 .反思总结法:课题组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反思,并分析得失,将好的经验进一步推广,改进不足之处。五、课题研究组织、进度与人员分工(一)阶段划分1.准备阶段(2024.3-2024.9):开展相关的研究论证、课题申报、设计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小组。2.实施阶段(2024.9-2026.6):举行课题开题论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培训,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开展相关内容实践,进行班本化课程对幼儿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影响5个子课题研究;集中研讨、评价、分享、提升和优秀主题案例评选。3.总结阶段(2026.6-2026.11):梳理

13、课题研究材料,撰写相关研究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开展成果推广,申请结题。(二)人员具体分工课题组组长王涛、李远群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负责所有相关资料的整理;进行组内成员的分工安排;具体负责课题的立项申请;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的归总;听评课及活动的安排;过程性资料的整理;课题组会议的安排以及各方面的衔接等工作。课题组其他核心成员工作依据工作行事历分工开展工作。开题报告由李远群(岳敏、黄晶晶)负责。研究活动组织开展由赵媛媛(胡世莉、许莹莹)负责。信息宣传由胡世莉(梅玲、张璟)负责。材料收集由许莹莹(田齐悦)负责。论文撰写由岳敏负责。课题总结报告汇报由李远群(岳敏、赵媛媛、黄晶晶)负责

14、。其他工作根据情况统筹安排。(注:以上所有成员根据要求与人员分工情况,10月底前交一份研究计划、一份教学设计。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按计划执行。)协助课题研究的人员:杨燕、赵洁灵王云陈希莎储修雨陈苏皖汪琪琪、常霞、丁意等。本课题组的研究人员,目标明确,分工细致,组织严密,确保本课题按上级相关文件的要求和预期的规划圆满完成。所有教师都参与课题的研究实践及听评课活动和相关会议,根据任务分工,开展工作,以取得相应成果。六、课题研究的保障(一)基础条件清水河学校现有7所幼儿园,幼儿教师均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目前各班已经开展了班本主题课程实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社会经验,兴趣爱好展开活动,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梳理、总结、优化。开展研究具有良好的物质条件、经验积累、案例资源和实践基础。(二)队伍保障本课题主要负责人由高级教师李远群和正高级教师王涛主要负责,王涛老师是清校教研中心主任,曾多次申报省市级课题,均已结题;李远群老师有30多年幼儿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优质课和论文曾多次获市省级奖。岳敏、赵媛媛、黄晶晶、田齐悦、许莹莹、胡世莉均为本校幼教中心主要成员,负责各园区教育教学工作。(三)经费保障清校教育集团专门列支教育课题研究经费,可以满足课题研究产生的购置硬件、图书资料、外出考察、聘请专家、实践研究等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