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教育方式变革与重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教育方式变革与重构.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浅谈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教育方式变革与重构人文素质是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体现在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发展人文素质就是要让我们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包含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一段时间以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得到高校高度重视,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美育的特点及学生发展成长的规律为理论基础,大力推行美育教学的培养与教育,以美育人、增强美育的渗透与整体性相结合,在立德树人的整体性目标下,形成了全方位的育人工作合力。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以通过传统的教育自身之美以及这种美在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征来研究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2、理论为基础和目标的,美育学理论主要在于研究运用社会、自然尤其艺术美来对学生实施审美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在理论上承载着对于教育美的一种哲学探索。在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既体现专业知识、技能等“硬实力”,又包涵品格、道德、精神等人文素质“软实力”。在开展教师人文素质探索之前首先要明确人文素质的含义,人的素质指的是人自身所持有的人性教养以及实践能力等综合要素,其中包含着众多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其中又可划分为人文素质以及非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在人类的综合素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文素质是社会性人才必要具备的一项素质,其属于人性与教养的综合体,内容包括道德、心理、精神风貌、教育、明德、明治等,人文素
3、养指的是人类的社会精神文化形态、现象、内容以及渗透着人类社会化情感的综合。本文重点解决专业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问题。教师的人文素养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的人性以及教养,是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内涵修养,也是教师在道德、文学、哲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综合修养,与人文素质的本质基本相同,教师的人文素质也包括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此外教师的人文素质还包括教师对于人文素质的态度,部分教师拥有人文素质的意识,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自身人文素质领悟进行主动地提高与修炼。教师不断对自身人文素质进行修养有利于教师为自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增强教师人文素养修炼主动性具有重要价值。作为教师应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在不
4、断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底蕴与知识素养,既要学习与自身教学学科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以外的知识,在学习他人成功教学方法的同时认真思考与学习新时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思考、积累、丰富自身文化素养与知识思想,拓宽自身视野,提高思想高度,加强思维深度与广度,学习成功人士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从而使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得到增强。强化教师人文素养还能使教师职业道德得到增强,对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强化教师人文素养能使教师树立大教育观,从而认识到教书育人的意义,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忠于职守,热爱学习,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在实际展开教学时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个性
5、差异,尊重学生发展特点与学习需求,探索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职业一直都被视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具有神圣性和光荣性。一方面,中国有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也多以无私奉献、甘于牺牲等可贵精神品质赞美教师。适当的社会期望,能够转化为教师工作的动力和责任感,但是过分理想化的期望却会引起教师心理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走入深水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有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是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对教师造成的心理困扰和精神焦虑。人文素质教育能使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幸福感,才更好展现一直倡导的尊师重教的价值追求。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拥有十
6、分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还需要拥有极强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人文素养,将自身雕刻成为能师名师,并不断对自身心理健康进行建设,秉承乐观、健康、积极向上、平和的人生态度展开教学。教师不仅需要拥有极强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还需能够在教学与成长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在每个阶段对自身的教学成果与师德修养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使人文素养与业务水平得到改进,成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秀人民教师。在学校公共选修板块中可以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类、大学生社会实践类课程。如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学大纲中,组织大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到社会开展实践活动,由于活动形式
7、单一无序,活动成效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这一阶段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社团活动按照生产劳动、调查研究、志愿服务、专业实习、创业创新等“项目化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在自主选择。最后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中,整合社会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拓展实践平台,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开设创新与人文素质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政课程,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有机融合,构建社会实践“三化”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核心是重新构建人文精神。无论哪门人文科学,缺乏强有力的人文精神支持的话,便难以起到支撑作用,没有生
8、机、活力,便无法前进。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如果不能克服人文精神的偏离,便难以获得生机和动力,难以前进。新课改的背景下,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便是研究如何培养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一种人的哲学。它以信念和理想为重要内容,促进了人的全面和谐地发展,为现代社会人的成长提供了精神引导和动力。该社会主义人文精神体现出对于人类的关爱,以及人生价值的终极思考。人格境界的提高,自由主义个性的张扬,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往往都能够呈现出一种新的人文观念。通过为其提供一种价值框架,以凝集从教育事业领域到整个社会各阶层的精神框架,将这种价值体系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促使人们的行为呈
9、一种健全、向上、蓬勃生长的态势,从而能更加有效的到达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促进新时期中国人类的和谐健康发展,理想中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谐的人格情感、促进人品的协调健康发展,这种和谐、协调的人格工作最后得以完成,将更多地依靠于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对于德、智、劳等方面因素的整体性和综合总结。做到和谐发展最为关键的目标就是引导我们,以审美的态度认真地去看待社会、人生、他个人以及自己,真正地做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感性与理性、真善美的高度统一。而其中的核心意义则有一种蕴涵着高度理性的恋爱,这种审美价值观恰恰是和谐发展的需求中必须具备的前提和促进剂。这种唯一的审美方式才能得到培
10、养的是审美方式,就是几千年来我们人类所努力探索的关于人类自我解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一种终极关怀。加强机制建设严格要求教师不断对自身人文素养展开修炼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教育方式变革与重构的重要前提。首先应加强机制建设,为提升教师人文素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相关政府应将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各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教师人文素质培训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学校也应注重提升教师工作与日常中的政治学习,从而强调人文素养工作开展的积极意义。其次,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确保人文素养提升工作的开展有足够的经费作为支持,进一步推动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作的全面落实
11、,并在人文素养提高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强化实效评估,可以为教师设置阶段性考核,并为其制定表彰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竞争意识,要求各学校加强对教师人文素质修炼工作的指导、监督以及检查,从而实现核心塑造人格,养成道德人文精神。培育教师人文素质修炼自主性,使教师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完整的新时代教育者。总之,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育人的核心则是塑造人格,培养道德品格,培养人文精神。若想使教师能够育人则必须先使教师能够育己,因此教师必须对自身道德与人格进行完善,在充分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同时为自身建立道德品质,从而推动教育价值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是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使教师重视教育审美的重要性,对教师身份、职业价值的再定义,对其教育方法论再建构,并且对教育评价再反思,使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指导教师运用美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让教育变得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