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一、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1课。通过一年级空气单元找空气、观察空气的活动,学生已经认识了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知道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既是以前空气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又是对空气性质的新的认识,本课内容还会成为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流动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基础。二、教学目标1 .本课的探究活动,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2 .通过空气占据空间内容的研究,学生初步学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初步具有根据事实进行猜想的科学能力,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独立思考的科学学习习
2、惯。3 .通过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研究的快乐。三、教学重难点1 .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猜想。2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能够明确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充满各处。四、教学准备材料准备:气球、空塑料瓶、锥子、水槽、水、纸团、透明玻璃杯、去底且盖子扎孔的空塑料瓶、乒乓球。活动场地:教室。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探探、究究、奇奇、妙妙听说大家要来上科学课,送给大家几样礼物托老师带了过来。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师:这杯呢?这杯呢?这个呢?这个呢?生:花生,绿豆,大米,空的。这个杯子到底是不是空的呢?就让我们带着
3、这个疑问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二)讲授新知师:我们先来一个吹气球比赛,看哪组气球吹得大。由每一组的第一位同学作为参赛选手,由我来做裁判。一会由我说开始和结束。记住吹完一定要紧紧地捏住。做好准备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好,开始。学生活动。师:我看每个同学都吹得很大,吹起来是不是很容易,现在我们来增加难度,请拿出一号瓶,我们再来一次比赛。还是每一组的第一位同学作为参赛选手。其他同学要注意观察。开始。学生活动。师:吹起来了么?生:吹起来一点点。师:怎么吹不起来了呢?再换个瓶子,拿出2号瓶,还是这位同学再来吹,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生:气球吹起来了。师:为什么都在瓶子里吹,2号瓶却比1号
4、瓶吹得大呢?我们来找一找两个瓶子有什么不同。生:一个有空一个没孔。师: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看看为什么有孔的能吹得大。将2号瓶放在水槽中,然后吹气球。我们先来看演示实验。看清楚了么?生:看清楚了。师:我们现在请刚才吹气球的同学起立,其他同学观察。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生:吹气球时,瓶子的小孔会有气泡冒出。问:为什么会有气泡呢?生:气泡就是瓶子里的空气。师:同学们认为瓶子里有空气,占着地儿,所以气球吹不大,瓶子扎孔后,空气可以从小孔跑出来了,瓶子里的空气就被气球挤了出来,在小孔处我们还看到了气泡。到底是不是这样的?还不好说,需要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空气占据着一部分空间。师:如果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子
5、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中,请同学们预测一下,纸巾会湿么?生:会湿,不会湿。师: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用事实说话。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探究,看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我们来看一下实验步骤:1 .纸塞底部,杯口向下。2 .倒立竖直,扣入水中,观察杯中情况。3 .竖直移除,观察纸是否湿润。我们来看一下演示实验。再次动手操作前我提几点注意事项:第一,轻拿轻放。第二,做完用抹布擦净桌面,保持桌面整洁。师:实验开始。生小组活动。师:纸巾湿了么?为什么?生:没有,杯内的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水进不来,所以不会湿。师:杯子里的纸巾一定不会湿么?生:也可能会湿。师:我们再来做一次看看。来看实验步骤:1.纸塞底
6、部,杯口向下。4 .倒立竖直,扣入水中,观察杯中情况。5 .杯子倾斜观察纸是否湿润。再来看演示实验,看清楚了么?现在开始。生做实验。师:纸巾湿了么?为什么?生:湿了,倾斜后杯子里的空气泡出来了,水进去杯子里,纸巾会湿。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不管是瓶子还是杯子,里面都充满空气,因此空气占据空间。师张贴标题空气占据空间师: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吗?生:气球,轮胎师:孩子们,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分析我们身边的事物。老师也带来了几样,我们来看一下。出示(三)得出结论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充满各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师:现在我们还认为杯子是空的么?生:不是,里面充满了空气。(四)拓展活动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带来了一个科学小魔术一一听话的小球。我们来看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师:你看懂其中的原因了么,我现在现场做一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请你课下认真思考,下节课我们来揭晓答案。本节课不足之处: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要做好引导,引导学生找到探究的重点部分。总之,不断反思,反复打磨,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