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7《怎样让小车动起来》粤教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7《怎样让小车动起来》粤教版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7怎样让小车动起来粤教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怎样让小车动起来”是承接上一课“做一辆小车”。小车已经做好了,让小车动起来是同学们最想做的事。在上一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去思考:你的小车能动起来吗?所以这节课可以顺着上一节课的问题来展开。活动1:先让同学们用推或拉的方式让小车动起来,初步体验推力和拉力。接着将绳子换成橡皮筋拉动小车,观察现象,从而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活动2:引导同学们去思考: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小车动,这是为什么呢?接着让同学们通过推动桌子、拉动椅子再次感受推力和拉力。活动3:向同学们介绍了推力和拉力,从而使同学们了解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继而再思考生活中哪些地
2、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二、学情分析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学生首先会想到用推的方法,但为什么用推的方式能让小车动起来呢?学生没有意识到在推小车的时候用了力,“力”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三、教学策略1.充分体验,感受推力和拉力。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小车动起来是因为用了力,可以让学生去推或拉各种物体,既有轻的物体,也要有重的物体;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感受。2.情境再现,列举推力和拉力。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但学生不一定马上能想到,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相关经历。四、教学目标1.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制作好的小车动起来,并在推动桌子、拉动椅子时能感受到力。2 .通过观察橡皮筋拉小车时
3、的变化,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3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4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通话观察橡皮筋拉小车时的变化,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教学难点:学生对“力”比较抽象,很难意识到在推小车的时候用了力。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车、课件。学具准备:小车、绳子、橡皮筋、纸山洞、卡片。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动起来的车画面。教学设计5 .教师提问:这些车是怎样动起来的?”6 .指名汇
4、报:马车是马拉动起来的,汽车是发动机带动起来的,火车是用发动机推动轮子,带动火车头的轮子转动,然后火车头前进,拉动列车一同前进7 .创设问题:上节课我们制作的小车能动起来?你们有什么方法?8 .各抒己见:可以推、拉9 .出示课题:“怎样让小车动起来”。(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制作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一开始的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很快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欲望。】(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 .活动1:让小车“动”起来(1)任务驱动:这些方法到底能不能让小车动起来呢?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请
5、你们想办法让小车穿过山洞。材料:山洞、小车、绳子(2)分组活动:尝试让小车穿过山洞(3)小组演示:用了什么方法用小车动起来。(4)教师小结:对学生成功的做法进行肯定,归纳“推”和“拉”的方式能让小车动起来。教师板书:推、拉、小车、动起来(5)提出问题:咦,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刚才能推得动小车?为什么我们刚才能拉得动小车?(6)小结:在推、拉小车的时候,用了力。力能对物体产生作用。【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力进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测假设、实验证明的科学学习过程.知道推和拉两种方式能让小车动起来,力能对物体产生作用。】2 .活动2:让桌子“动”起来(1)任务驱动:刚才我
6、们实验了让小车动起来,还想玩吗?(想)试一试:让桌子“动”起来。(2)学生操作:听口令开始,听到3、2、1的口令的时候要把桌子变回原来的样子,并且尽量少发出噪音。(3)教师追问:你有什么感觉?(4)小结:我们把推动物体时所用的力叫做推力,拉动物体时的力叫做拉力。教师相机板书:推力、拉力【设计意图:教师创设让桌子“动”起来的活动,让学生再次经历实验操作。进一步感受力的作用,推力和拉力能对物体产生作用。】3 .活动3:让身边物体“动”起来(1)过渡:推力和拉力在我们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大家请看。叔叔推动婴儿车向前是运用了什么力的作用?(2)继续追问:手推车为什么能动起来?【设计意图:我设想联系生活
7、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了解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运用推力和拉力能让身边的物体动起来,让学生让学生深深体会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4 .活动4:用橡皮筋拉动小车(1)过渡:看来,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可以让我们身边很多的物体“动”起来。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2)经验介绍:同学们,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样有趣的东西。看,那是什么?(橡皮筋)有玩过吗?谁来介绍一下?(3)任务驱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自己来体验一下。用橡皮筋拉动小车,边操作边观察在拉动小车过程中,橡皮筋有什么变化?(4)分享实验结果:谁来说说在拉动小车过程中,橡皮筋有什么变化?教师相机板书:拉、橡
8、皮筋、形状改变(5)观察视频: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变化的视频。你有什么收获?(6)教师归纳:有时“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真是奇妙!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学生的智慧产生于学生的指尖。让学生通过经历交流生活经验、实践操作、分享实验成果的过程,知道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科学规律。】(三)应用新知,巩固拓展。1 .做一做。实验:你能让字典“动”起来吗?木块呢?椅子呢?小结:推力和拉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2 .填一填。用O和拉力可以让小车动起来。用橡皮筋代替绳子时,橡皮筋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了()。从后面关门时用到了(),拉门时用到了O。3 .说一说。看图说说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学生示范(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鼓励学生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总结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军科学问题,鼓励在课后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