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是首个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单元的选文内容分别涉及节日时令、发明创造、建筑和艺术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和“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本的三首古诗和语文要素的阅读训练目标关联并不紧密,和表达训练要素有关联,指向了本课课后的第一次活动提示。课文中元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杜牧写的清明描写了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流畅自如地描绘出生动感人的作品。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自然而
2、真切地表达出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教材针对诗句理解的难点提供了注释,课后的练习依次体现了从“积累理解”到“迁移表达”的学习平衡,培养学生语用、表达多种能力。本课课后第一次出现了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要求,提示学生收集记录资料,开展小组活动。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和迁移运用能力,通过预习已经熟读成诵,所以在字音上无须多费功夫,关键是让学生能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初步领会诗文所蕴含的哲理,读出古诗的韵味。因此,要告别枯燥的讲解,搭建学习古诗的方法支架,带领学生体验“从言到意,再由意到言”的学习历程。此外,学生对故事的学习也是有兴趣的。古诗选材富有儿童情趣,插图精美,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
3、待。除了学段学情的差异,我们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练习和作业要呈现不同的要求,星级评价的方式,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落地生根。教学目标1.认识会认字;会写“欲、魂、符3个生字。2 .能借助注释、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不同情感。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就本节课所学、且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撰写节日介绍词,并在全班进行展示。4 .学习收集资料,了解中国春节、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进一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诗
4、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不同情感。教学难点:学习收集资料,了解中国春节、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进一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说一说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一、单元导读,导入新课1.齐读单元主题。5 .指名读单元学习任务。6 .中华文化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在这历史长河中,传统节日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去感受古人过节时的氛围。7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预习汇报,整体感知1.预习汇报:古诗三首都包括哪三首古诗?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
5、句。结合注释,思考:这三首诗分别写的哪个传统节日?3 .指名读古诗。4 .第一首元日:(1)屠苏:借助拼音读。理解“屠苏”,指导:借助注释学古诗。(2)理解“瞳瞳”,齐读。(3)把词语送回到古诗中,齐读整首诗。(4)指导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教师范读。(5)学生练读,齐读。5 .第二首清明:(1)引导:第三句的末尾是什么标点?该如何读?(2)指名读,齐读。(3)齐读整首诗。6 .第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指名读。(2)齐读。7 .交流:三首诗分别写的哪个传统节日?8 .这三首诗虽然都是写传统节日,但由于诗人所见所闻不同,表达的情感也就不一样。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元日。(板书诗题)三、重点研读,
6、点拨深化1.理解“元日”交流: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心情怎么样?9 .大家描绘了自己过春节的画面。这首诗中就有古人过春节的场景,请同学们再来读读古诗,想一想: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节日情景?10 学生自读古诗,教师巡视。11 前两句,指名读。1 1)交流: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 2)这两句诗中有古人过春节时的两个风俗,分别是?(放爆竹、饮屠苏)请大家在课本上进行批注。(板书:放爆竹饮屠苏)3 3)很多同学都放过爆竹,说说你是怎么放的?理解“一岁除”。4 4)“屠苏”我们刚才说了,是元日人们喝的一种酒,那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元日饮屠苏酒吗?5 5)人们元日饮屠苏酒是对平安、健康的期盼。闭上眼睛想
7、象一下,我们一起喝了一杯屠苏酒你有什么感觉?诗人又有什么感觉?诗中有一个字,你找到了吗?6 6)想象放爆竹、喝屠苏酒的喜庆、热闹场面,指名读两句诗,齐读。7 .后两句,指名读。(1)你看到了什么情景?(2)这两句诗中,也有一个节日风俗,是什么?(换桃符)你说出了春节的另一个风俗,是什么?(3)指导“符字书写。(4)批注“换桃符”,注意“符”字的书写。(板书:换桃符)(5)指名读“桃符”的注释。(6)大家看,这就是桃符。人们在桃木上画门神辟邪、写吉祥语来祈祷新年有新气象,后来演变成了门神画、春联。想象画面,体会愉悦与欣喜。(配乐)(7)诗人王安石看到此情此景,他是怎样的心情呢?指导朗读,齐读。8
8、 .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指名读元日的创作背景)9 .让诗人高兴的不仅是新年到、春风暖,还有他推行的新政马上就要实施了。新政的实施能让人们生活更加幸福、国家更加富强,就如“春风送暖二(板书:暖)10 配乐,教师范读整首诗。11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王安石的这份愉悦吧!(师生齐读)12 .相信通过和刚才的理解和朗读,同学们已经能背诵整首诗了。我们想象着春节时的画面,试着背诵。四、总结学法,迁移学习1.学法总结:迁移学习后两首古诗,指名读学习提示。2 .小组学习,教师适时巡视,记录学生创新性回答。3 .交流分享清明。(1)理解“雨纷纷”。(2)理解“欲断魂二(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9、3)联系注释和生活经验说一说,路上的行人可能要去干什么?清明这天有什么风俗?(4)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要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这些行人中,有一个形单影只的人,是一一?(5)而诗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偏偏又赶上雨纷纷,又增添一层愁绪。他此刻想做点什么?(6)体会此处饮酒与元日饮酒的不同。(一喜一悲)(7)指导朗读。4 .交流分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从“独”和两个“异”字,你体会到了什么?(2)引导体会“倍”字。(不仅写出了诗人在佳节时格外思念亲人,还暗示了他平时对亲人无尽的思念。)(3)他的亲人此刻在做些什么呢、又会想些什么?(4)诗的最后一句“少一人,少的是谁?(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千万游子的心声。带着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 .这三首诗就是围绕着传统节日的风俗,为我们描绘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节日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节日气氛。2 .布置作业:综合性学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及其习俗),背诵三首古诗并默写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