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评定专业技术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师评定专业技术工作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专业技术工作总结98年从石家庄电校毕业后一直在基层单位从事变电检修和变电检修管理工作,在过去的9年多时间里,我从一名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熟练、有耐力、有干劲的技术专业负责人,感慨很多。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技术总结:一、实践出真知,快速做到从学生到技能人才的转变。参加工作后我被分配到变电分公司保护班,从事继电保护安装调试工作。工作伊始我就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目睹老师父们游刃有余的干练技能,自己在佩服的同时更加坚定决心要迎头赶上。在参加工作的第一个IlOKV变电站安装调试施工中,我第一接触到了晶体管差动保护(JCD-4A),于是白天工作,晚上复习晶体管开关和放大电路并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在整定
2、差动动作定值时,技术员发现定值单给定差动动作电流为2.2安培,可是整定电位器调到最大,电流也只能整定到1.8安培,依照自己对JCD-4A晶体管开关电路的理解,我把我的意见告诉了技术员,并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赢得了第一次赞赏。解决了JCD系列晶体管差动保护差动定值整定困难问题。由于理念不同,调度所下发的差动保护定值都比较大,数值在基本侧CT二次额定电流的0.4至0.6倍之间(2到3安培)。国电南自厂的说明书中要求,隔离电抗器在对应侧主变额定容量CT输出二次电流(2到3安培)的作用下输出电压为IOV左右,这里面有一个设计理念的区别,厂方认为动作电流在基本侧二次计算电流(2到3安培)的0.4至0.6
3、倍(0.8到1.8安培)已经足够,而我方调度计算人员认为为了避免CT断线造成差动保护误动作,差动保护动作电流应该整定到CT二次额定电流的04至0.6倍之间(2到3安培)。根据JCD内部三级开关电路参数配置,计算得出晶体管开关电路翻转的最小基极电压在3.8V左右,因此在调整电抗器气隙时,应该做到在对应主变额定容量CT二次电流作用下,电抗器输出电压控制在8到8.5V之间,这样就可以解决差动电流定值整定困难的技术问题,避开人为更换晶体管基极和集电极电阻的死路子。解决了电流比相式母线差动保护开关场地做加压试验不能过触电保安器问题。以往在做这种试验时沿用师父的教诲,为保证试验电压波形,都是直接使用两台自
4、藕变压器进行试验。2000年以后随着安全管理的规范严格,要求试验电源必须经过触电保安器,在留旺220KV母线差动保护做该项试验时,触电保安器频繁跳闸,无法正常开展试验工作,通过查看试验接线,发现两组试验人员都直接使用了自藕调压器,造成两组试验电源在电气上有联系,从而引发剩余电流造成触电保安器跳闸,改正试验接线,在一组试验电源串入隔离变后,试验正常,跳闸问题得到了解决。强化动态思维模式,认真分析二次回路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发现和解决了大量遗留技术问题。联防站改造后多次出现直流瞬间接地问题,查找多次都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偶然一次我发现一旦事故音响发出就会伴随发生直流接地,于是我猜测可能新老两组蓄电池
5、之间发生了单极联系,即新电池的正极和老蓄电池的负极之间存在有寄生回路,这个连接点应该存在于事故音响回路中,因为毕竟是两组电池,之间的稳定功率交换是不能发生的,也就造成事故音响一响就停,经查找验证,两组电池之间的确有寄生回路存在,处理后异常现象消失。邯钢Ol站2#接地变保护控制保险经常熔断,以致2#所变经常在停运状态,2000年邯钢站要实施旧站改造,必须使用2#所变才能合理安排站用电源。我接到任务后,经过现场查看,断定该保险下方必定有短路点,这个短路点在保护不动作的状态下不被接入,因此表面上看运行正常,在保护动作瞬间短路点接入,保护控制电源熔断,因此发不出相应提示信号,按照这一指导思想进行了二次
6、查线,发现保护动作后放电指示灯(安装在室外)口内存在死短路,更换后问题得到解决。由于工作认真,专业突出,2000年3月份公司破格提升为保护班班长,2001年3月份担任公司技术管理,三年的时间我从一名稚气的学生成为一名专业技术带头人,实现了人生历程的第一次完美转变。二、结合实际开展技术、方法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是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IOKV、6KV柜在一个变电站内数量颇多,柜内CT的带负荷变比试验项目很让人窝火,为了提高这项试验的进度,减少炎热天气大家在柜内钻来钻去的无谓行动,我提出了利用综合电流法来做带负荷变比的新思路。柜内电流互感器一般都是串匝结构
7、,让一次升流线在A项CT中穿一匝,在B相CT中串两匝,在C相CT中穿三匝,然后启动升流器,当升流线中流过计算电流时,A相CT二次输出1安培,B相应为2安培,C相应为3安培,N相应为6安培,一次接线可以完成三相试验,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流值的不同来核对二次接线是否正确。PT二次通电过去都是采用三相调压器,只要PT二次回路三相之间不存在短路、接地现象,二次通电就能顺利通过,这就有一个弊端,就是在通电过程中不能核对二次线的正确性,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提出将用于通电的三相调压器碳刷进行调整,转动调压手柄后使得输出三相电压的之间至少存在IOV以上差距,在PT通电过程中再次核查二次接线的正确性,取得了很好的效
8、果。高压定相以前采用电阻分压定相棒,每次使用前都必须经过耐压试验,既费时费力又不安全,IlO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一次定相更是难以开展。我多方联系,向苏州华电厂建议,看能不能生产一种无线核相仪,这个想法得到了厂方的赞同,他们的产品通过技术鉴定后,我公司第一个投入使用,考虑到开展IlOKV以上电压等级一次定相工作将会极大的减少倒闸操作,我公司直接购置了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无线定相棒,保证了定相工作的安全,减少了合闸送电过程中的倒闸操作。实施工序衔接创新,改进作业工作、方法,提高劳动效率。先前都是在工程后期对绝缘子进行喷涂,高空作业危险性大效率低,我提出将绝缘子组成串后吊放到对应架构的下方,使其
9、离开地面1.5左右,喷涂并等涂料干燥后再安装绝缘子串,减少了高空作业,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利用三角几何数学,测量武安站、下庄站跨越带电母线跳线的长度,减少了母线停电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三、以点带面,努力向多专业拓展。走上管理岗位后,面临的新问题迫使自己拓展知识领域。在工作中虚心向检修、高压专业人员学习,业务时间重新温习了大学物理、高等数学、高电压技术等相关知识,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坚持学以致用,强化联系实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5年以后,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延长设备检修预试周期,同时又考虑到项目占地困难,建设单位对楼顶布置的室外GIS结构宠爱有加。厂家为了缩短现场GlS对接工期,简化对接
10、工序,都是将用户预定的GIS按照间隔为单位进行本体组装运输,施工现场吊装作业困难较大。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吊车自身的抗侧翻力矩等条件建立数学模型,给出了实用公式,规定了作业条件,为公司大型吊装作业建立了理论根据。玉林站事故抢修后需对GIS组合电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但加压回路装有电磁PT。我提出利用倍频电源来开展耐压试验,避开电磁PT的励磁饱和点,众所周知,在交流磁路中,由于漏抗很小,所加电压基本上等于感应电势,即U=E=4.44fN,抽压PT在1.1倍的额定电压下是可以长期运行的,我依照这个基本安全磁通为计算点,准确测算出加压频率在114HZ及以上时,对组合电器实施316KV交流耐压试验,不
11、会造成抽压PT过激磁损坏。试验结果证实,294B相抽压PT在历经了15次316KV交流耐压下没有发生绝缘损坏和过激磁烧毁。四、做好技经工作,为实现变电工程“两型一化”做贡献。2003年起我开始担任欣和公司招投标变电组组长,组织变电专业人员先后参与了玉林220KV变电工程、铸管IIOKV变电工程等20多项工程的施工投标和竣工决算。在工作中严守技经纪律,认真做到了不漏统、不多统、不缩水、不掺假,做到了报价准确合理,加快了工程竣工决算节奏。多年来我一直在现场工作,作为一名兼职技经人员更加熟悉和了解现场中容易出现的变更签证因素,因此我组织各项目负责人加强了工程前期施工图预审,建立了变更洽商统计数据库,
12、通过努力,引发变电项目变更签证因素从设计源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工程签证、设计变更大幅减少,既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返工率,也有效地保证了竣工计算进度,积累了工程报价经验。2007年度,省电力公司提出了建设“两型一化”工程的号召,我及时将这一精神传达到公司每一个项目工地,要求各负责人按照要求认真做好节约和投资控制工作,要求低压控制电缆、高压动力电缆敷设路径长度用米尺测量,高压电缆误差控制在1米内,控制电缆误差控制在2米内,经测算,07年度仅电缆一项就节约支出52万元,为两型一化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五、开展前沿试验项目,完善公司试验体系。2005年11月,开始担任公司经理助理,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我
13、发现公司的试验体系并不完善。220KV电压等级的交流耐压试验、局放试验,220KV及以下主变长时间感应耐压和局放试验,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金具抗拉等试验项目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于是我向欣和总公司领导建议,开展上述大型前沿试验项目,提升企业品牌效应,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07年11月,我公司最后一套大型装备(串谐式局放耐压试验装置)完成了现场使用鉴定,目前我公司已经具备了IloKV电缆6KM交流耐压试验能力,具备了220KV电缆3KM交流耐压试验能力,具备了220KVI80MVA主变长时间交流感应耐压及局放试验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职工归属感得大幅增强。六、强化技术管理和培
14、训管理,为公司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发展。07年1月份担任公司副经理以来,我高度重视公司的技术管理和培训管理工作,组织各管理人员、各专业负责人编写技术管理规定17项,建立健全了监控后台系统质量记录报告。首次提出了生产骨干概念,在公司内部培育学习氛围,以专业骨干为龙头推动各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人才产出率。玉林11.3事故发生后,使我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07年11月份我组织各专业制定了08年度的培训计划,就培训模式作出了大幅改动,要求立足于现场实际,避开高深理论,多进行设备机构、工作原理、操作事项类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实施全员参与,要求各专业生产骨干在带队伍工作的同时言传身教做好基础培训工作。为了规范施工流程,明确工序衔接和预控措施,要求各专业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制定施工方案,明确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自己动手编制了玉林220KV站GIS开关检修和兰村UOKVGIS对接施工方案,做到了图文并茂、思路清晰,危险点分析到位。这一做法已在公司内部推广,要求各专业认真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审批工作,工作中严格执行。世界的美在于和谐,在于缤纷多彩,人生的美在于奉献,在于渊博。观察自身,有成绩也有不足,我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工作,力争上进,为企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