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校科研水平质量提升情况的调研与思考&乡镇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党校科研水平质量提升情况的调研与思考&乡镇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调研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党校科研水平质量提升情况的调研与思考202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总遵循和根本要求。一、地方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存,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党校既是政治组织,也是学术组织;党校教师既是政治组织成员,也是学术组织成员。
2、党校单位和党校教师的身份双重性,造就了党校科研活动的双重性。党校科研,既要与党和国家的政治活动接轨,也要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活动接轨,二者不可偏废。地方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要同时掌握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要推动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融通。由此而论,地方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具有三重意义。(一)服务于区域实践的理论创新及学术知识产出。地方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是对区域社会实践进行理论总结、理论创新的重要要求与基础条件。地方党校尤其是基层党校是区域社会的重要理论单位。地方党校教师熟悉区域特点,掌握一定学术方法和理论工具,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区域社会实践研究,提炼总结其中的成就和经验,发现区域社会变革的影响机制。
3、而且,地方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地深入研究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深入解析中国区域社会特点,产出区域性学术知识和成果。(二)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更好的决策咨询。由于区域特点、行政级别等因素,地方党委、政府可资利用的常规智库较少,尤其西部地区,党校成为不可替代的常规型智库机构。但党校的决策咨询能力,依托于党校的科研基础和科研质量。唯有高质量的科研,才能提供好的决策咨询。地方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可以减轻地方党委、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调研压力,可以为党委、政府提供更多精准有效的决策建议。(三)有助于党和国家政治话语的学术转换与社会传播。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创新、重要政策出台后,如何更好地进行学术转换,以
4、及面向大众的传播,地方党校具有较大优势。一方面,党校教师比高校教师更熟稔政治话语和政治理论,长期的政治理论学习与学术耕耘,使他们可以较快地打通政治话语学术转换的任督二脉,系统地进行理论阐释和政策解读。另一方面,地方党校教师熟悉当地情况,在党和国家政治话语的大众化以及学术知识的普及化方面,他们更有经验、更有方法,也更有优势。二、地方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地方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政府与党校领导普遍重视科研工作,党校教师有着强烈科研愿望。但目前地方党校仍然存在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科研意识需要加强、科研管理工作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受教学科研的利益差距、难度差异等因
5、素影响,党校教师的科研投入总体不高。调研发现,77%的基层党校教师对自己的科研产出“不太满意”,92%的教师近5年没有出版过专著,80%的教师近5年没有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88%的教师近5年没有主持过厅级以上的课题,94%的教师近5年没有获得过厅级以上的决策咨询报告批示。地方党校教师科研似乎出现了省级党校“过关”、市级党校“堪忧”、县级党校“几乎无科研”的尴尬状况。总的来说,党校要全面履行理论创新、为党献策的职能,在科研方面还有不少困境。(一)科研经费保障不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必要的科研经费是科研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多数市级与县级党校缺乏科研专项经费,地方财政亦无相关预
6、算安排。调研中,68%的教师反映全年无科研经费,县级党校这一比例达到84%o同时,基层党校基本无力购买中国知网、读秀等网络数据平台,缺失必要的科研平台。(二)科研时间难以保证。科研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需要大量的时间付出。受教学工作、行政事务、个人偏好等因素影响,75%的县级党校教师每天科研时间不足2小时。部分县级党校教师反映,在行政事务的挤压下,教学科研有成为“副业”的风险。(三)科研机制不健全。地方党校在科研方面,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培训机制、交流机制与上下联动机制。在县级党校,普遍缺失专门的科研管理职能部门。45%的教师对所在单位科研激励机制表示不太满意。(四)教师科研积极
7、性不高。目前,部分地方党校教师对科研持消极态度,认为“做科研的收入,不如教学来得快”,抑或认为“党校是培训单位,科研是社科院和高校的事情”O加之深入细致的研究与高端学术成果产出的难度较大,一些教师对科研望而却步。37%的教师认为“周围同事对科研并不是很热心”O(五)教师科研能力亟须提升。很多地方党校教师反映自己缺乏调研能力、数据采集与资料获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最关键的是,一些基层党校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缺乏基本的选题能力与学术思维。75%的教师反映找不到好的选题,48%的教师反映自己的教学设置缺乏学术分析框架。三、地方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策略党校是党的重要职能部门,
8、地方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需要行政主体(党委、政府)一党校单位一教师本体三者共同发力。唯有通过党委政府的拉动、党校单位的推动、党校教师的努力,形成“三位一体”格局,方能实现地方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一)党委、政府增大科研拉力”。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办党校的根本经验,也是推动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与拉动。一是从经费上拉动党校科研。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可设置供党校使用的必要科研专项经费,同时赋予党校一定经费自主权,以便党校提高科研投入,保障教师基本科研经费,畅通经费使用渠道。二是从课题资助上拉动党校科研。基层党委、政府可面向辖区党校,委托决策咨
9、询课题,让党校深入研究区域性热点难点问题,从科研角度精准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三是从桥梁建设上拉动党校科研。党委、政府为党校与实务部门、政研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桥梁,形成党校内外、纵横交错的科研合作格局。四是从环境营造上拉动党校科研。基层党委、政府减少对辖区党校“无涉教学科研”的行政事务安排,同时加强对党校教学科研的质量考核,为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立规矩、把脉象、定航向。(二)党校单位强化科研“推力”。各级党校本身是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推动性力量,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严的学术标准,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一是从管理上推动科研发展。亟须建立健全基层党校
10、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厘清其工作的对象、性质与职责范围。二是从机制上推动科研发展。完善科研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交流机制、调研机制,让科研人员有奔头、有劲头,开展党校教师“进机关”“下基层”“入田野”调研活动,让党校教学科研更接地气、更贴现实、更重实效。三是从评价上推动科研发展。建立健全与党校科研相匹配的学术评价体系、学科评价体系、学术人才评价体系。四是完善各级党校办学质量评估的科研类目,增加经费保障、激励考核、学科建设、调研活动、学术培训、学术交流等内容。(三)党校教师加强科研“努力”。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党校最宝贵的财富,教师科研努力是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党校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正确
11、科研认知。一是坚守党校人的初心使命,锤炼意志力、养成坚忍力、增强自制力,变生活压力、指标压力、竞争压力为学术动力,充分认识科研不仅是安身立命的职业,也是成就人生的事业,更是服务党和国家的应有志业。二是严守政治品格、养成人文品格、坚持研究品格,学会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政治、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做到守正创新、开创未来。三是提高科研素养与科研能力,把科研工作做实做细做精,产出高水准的科研成果,回答时代课题、破解实践难题、创新理论命题。四是做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让学术在心中点亮理想之灯、发出信念之光,胸怀“国之大者”进行学术研究,坚定信念开展科研活动。地方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是党的
12、伟大事业的一部分,需要党委政府、党校单位、党校教师的共同发力。具体过程需要围绕伟大实践加强理论总结、理论创新与知识产出,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决策咨询、为党献策,围绕政治话语的学术转换进行知识输出与知识传递。此种党校科研高质量发展,是对党校初心使命的坚守,既守护科研的本真性与原初意义,也强调党校科研的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进而达到不违背科研活动基本规律与兼顾党校特殊属性的双重目的。乡镇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调研报告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3、的理念,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实施厕所、污水、垃圾、风貌、庭院“五大革命”,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镇结合实际,围绕镇党委工作思路,打造生态宜居,活力秀美乐育,着力解决我镇在人居环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近期对我镇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可以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良好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将促进农村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繁荣。
14、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也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农村地区具备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的吸引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近年来,我镇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改造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在“厕所革命”工作方面,*镇2019年至2023年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目标任务数分别为936座、313座、955座、235座,235座,均已完成;2019年至2023年公厕改造建设目标任务数共9座;实现了集镇所在地和行政村至少有一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的要求。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各村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是按照镇政府印发
15、的关于开展*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全民清洁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督导工作的通知,坚持将每周二、周五确定为全民清扫日;二是建立“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全域推进”的长效机制,组建保洁队伍、巾帼服务队等“带头人、明白人”队伍,全镇51个自然村,配备村庄保洁员160名,时刻保持村庄清洁平整和路边沟排水畅通。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严格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在春耕之际发动群众清理村内水塘、沟渠,全镇涉及*水库、2条河流和5条水沟,设立镇村两级河长4名,积极开展巡河活动,进行白色垃圾和水体污染物清理。治理自家房前屋后排水沟,对村庄排污沟进行清掏,避免沟渠堵塞,完善村庄污水管网设施。在村庄规划
16、编制与管理上,进行任务村“1+5”规划编制,已完成六个村的规划。在村容村貌方面,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抓项目建设,促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村庄。首先加强乡村建筑风貌建设,主要是突出民族特色和旅游环线地域特点,对旅游环线村庄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其次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公房、水冲式厕所、垃圾池,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等全覆盖。截止目前,购买垃圾车1张、垃圾箱60只,公厕维护54座,种植绿化树6000株。稳步推进四类、非四类危房改造和庭院美化等项目。在建设和管护机制方面,制定*镇村庄保洁员工作制度,明确村庄保洁员总则、配备要求、岗位职责、管理和考核等内容,将村庄环境卫生方面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提升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贯彻落实省州县委、政府的决定部署,统筹推进全镇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各项工作,指导、协调和解决在提升城乡人居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省州县有关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成立*镇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