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践行“两山”理念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全市商会理监事会就职典礼上的讲话.docx
《党课:践行“两山”理念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全市商会理监事会就职典礼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践行“两山”理念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全市商会理监事会就职典礼上的讲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课:践行“两山”理念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同志们:“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7日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对“两山”理论做出的完整表述。这一理论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与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新时代生产力构成要素变化趋势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当代生态思维认知范式的创新与发展。下面,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我谈三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一、习近平“两山”理论的出场语境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两山”理论顺应世界绿色文明发展的时
2、代潮流,回应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突出了人类追求“天人和谐”为目标的生态文明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生态保护的自觉。(一)当今世界绿色文明发展理念的时代呼唤。“两山”理论反映了由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包括生态保护、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等在内的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世界发展的新潮流。从工业革命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一直将社会的发展简单等同于经济的发展,并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核心指标作为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过去普遍认为GDP的增长一定会带来社会的进步,主张通过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来实现国家财富的货币化,忽视自然环境的修复费用,导致资源开发临近自然生态极限,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
3、,最终无法实现社会的真正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传统发展观念的缺陷,认识到生态边界以及经济增长的极限,开始出现以综合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核心的第二代发展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一步演进为以人类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生态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生态发展观的理念在实践中愈发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屋建貌的战略眼光,提出了“两山”绿色发展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生态文明观是针对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以“
4、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原则,以此来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难题,迫切需要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否则将会产生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拉美陷阱”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深刻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的巴西、委内瑞拉、乌拉圭和阿根廷等多数国家,面对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形成了以生产总值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念。这种发展观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相应地带来两极分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导致一些国家长期陷入停滞状态。吸取这种世界现象的惨痛教训,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
5、总书记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三)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念的现代转换。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中国传统哲学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的自然观。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天人合一”观念。它把天、地、人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
6、影响,只有正确处理这三大要素,即实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吕氏春秋审时中“夫嫁,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就体现了在农业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天人合一”观念,它反过来也会支配和推动生产的发展,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荀子王制中也进一步提到:“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坊坊如河海,暴暴如丘山。”“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主张在尊重自然环境整体利益的前提下,通过亲近自然、崇尚自然,达到“真人”之境界,通过节制物欲、“生道合一”融入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抓住“天人合一”中“重和”“贵和”的精髓,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形象的
7、比喻来表达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这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念的现代转换。二、习近平“两山”理论的生态思维生态思维要求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主张“自然一人一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习近平“两山”理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次用贴切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现代性诠释,创新和发展了当代生态思维的认知范式。(一)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相互协调的生态自然观。自然观是人类社会行为、价值准则、伦理观念的基础。马克思从人
8、的精神与意识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马克思的这些论述表明,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象性的共生共存关系。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产活动依赖于自然,人类需要从自然界中交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因此,人不仅把自然看作认识主体和实践对象,同时也把自然看作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 践行 理念 走好 绿色 发展 全市 商会 监事会 就职 典礼 讲话